APP下载

《“美极了”与“糟透了”》教学设计

2017-05-16佟英俊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糟透了破折号巴德

佟英俊

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0课 。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指定段落。

2.通过学习课文体会父母的爱,学会感恩。

3.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理解课文。

教学重、难点:认识两种不同评价方式间的联系。

教具:小黑板、课件。

教学流程:

一、质疑激趣,引入新课

1.父母的爱是伟大而神圣的,有了父母的爱,我们才能更加勇敢、自信,才能健康地成长。“爱”字并不难写,但大家能理解爱的含义吗?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10课《“美极了”与“糟透了”》。(板书课题。)

2.读课题质疑:看了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生自由回答。)

二、探究新知

(一)初读感知,了解内容

1.带着问题读课文,注意读通句子,读懂问题;画出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语,借助工具书弄明白。

2.同桌交流读书收获。

3.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指名说一说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4.自由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层次结构。

(1)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时间顺序。)

(2)按这样的顺序可以把课文分成几部分?(三部分。)

(二)自读课文,品味情感

每个人都有童年,一个人童年的经历往往对他的将来产生重要的影响,让我们再来细读一下巴德童年的这段经历。

1.自由读文,思考:

你读懂了什么?找出文中描写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语句,用你喜欢的符号标注出来。

2.小组交流读,同桌互读。

3.全班交流,思考:

(1)当“我”写了第一首诗后,妈妈、爸爸是怎样评价的?

(2)听了父母的评价“我”有什么反应?

(3)父亲和母亲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

(4)你怎样理解妈妈“美极了”的评价和爸爸“糟透了”的评价的良苦用心?

“美极了”是“我”的母亲对“我”第一次写诗的表扬。巴德兴高采烈,很骄傲。这说明巴德的母亲很爱他,她是一个慈祥的母亲。(这是一种鼓励的爱。)

“糟透了”是“我”的父亲对“我”第一次写的诗的批评。巴德当时眼中顿时涌出了泪花,他很痛苦。这说明巴德的父亲比较理性,要求比较严格,他考虑更多的是诗歌本身的质量和对孩子的要求要严格。另一方面是因为父亲针对母亲的评价,认为儿子得到的鼓励已经足够了,他有责任让儿子保持清醒,才说“糟透了”。(这是一种提醒与警示。)

(5)文中还有一处说了巴迪长大了些后自己也承认了小时候写的诗很糟糕,请同学们把这段话齐读一下:“过了几年……果真写得很糟。”

师:可以看出父亲当时的意见是______?(生:对的。)说明父亲和母亲一样是 _____?(生:爱。)我的。只不过他比较_____?(生:公正。)(这是一种严厉的爱。)

(6)“我感到庆幸——都是出于对我的爱”是作者长大后体会到的,说明作者体会到了父母不同的爱。(指名读。)

①“我”庆幸什么?

(母亲的鼓励的爱和父亲严厉的爱教会了我如何对待形形色色的“肯定”和“否定”。)(生齐读相关语句。)

②破折号起到了什么作用?

③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用破折号按上面的句式仿写一段话。

4.在“我”的眼中,“美极了”与“糟透了”是什么关系?它们在“我”的生活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指明书中句子。)

5.“美极了!”……“糟透了!”……这些似乎完全对立又相辅相成的话语,一直伴随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跋涉。它们就像两股方向相反的风——我得竭尽全力在这两股强风中驾稳我的帆。

(1)读一读加点的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2)在这段话中哪两个词语能看出“我”深入理解了父母的评价?用其中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3)理解文中破折号的作用。

(4)带着你的感受朗读这段话。

6.结合课件,引导学生按角色来读课文,感受他们的不同语言和心理。

三、瀏览课文,总结收获

意志坚强而又谦虚谨慎的巴德最终获得了人生和事业的成功,他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

1.谈谈读完课文后自己的感受。

(引导学生从思想、感受,从词、句的积累和表达方法等方面总结收获。)

2.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的亲人、朋友或老师对你有过什么评价?你是怎么看待这些评价的?(联系生活,深化理解。)

四、拓展阅读

阅读《小鹰报考》,读后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及其蕴含的道理。

五、课堂总结

阳光是幸福的起点,风雨是成长的伙伴。享受阳光,接受风雨的考验,懂得感恩——让我们在温暖的呼唤中、在严厉的批评中茁壮成长。

猜你喜欢

糟透了破折号巴德
心情,糟透了
留意文中破折号,它对解题很重要
破折号的作用
冬天的枝条是破折号
巴德巴小说《悲惨人生》的形象分析
我的兄弟姐妹
火爆的破折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