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校情 改进管理 让校本教研成为激发学校活力的主动脉
2017-05-16隽蕊捷
隽蕊捷
20世纪90年代的哈尔滨市和兴小学师资雄厚,教师积极肯干,教学水平过硬,学生超千人,在哈尔滨市南岗区曾有“四小龙之一”的称号。但经过十多年变化,学校生源不足,已成为一所在夹缝中生存的学校。面对这种状况,新一届领导班子反复研究,找准学校优势与劣势,根据实际情况,挖掘存在的潜力,让学校优势资源得以充分利用,让学校的生命活力彻底释放出来。
一、 结合校情,规范管理,改变校本教研的传统模式
1.规范教研管理制度,以学习促教师提高专业素质。
我们发现之前学校没有良好的制度规范,没有明确的学习时间,于是明确每周四下午为全校学生“大体课”,也是教师雷打不动的“校本培训”时间,有学习、有培训、有讲座,统一学习。为确保教研工作有效落实,建立校长、教学主任、学年组长“三级教研管理制度”,明确各自在教研工作中的任务分工与职责,制定了“校本培训实施计划”《校本培训例会制度》“校本研修考核登记表”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每次学习交流都有记录,不断规范校本教研工作,狠抓各项工作制度考核落实,为了能更好地让教师接受,还相应在每次例会学习前安排两名教师讲一讲自己旅游、读书或教育孩子、做菜等方面的体会见闻,这也是教师相互学习的过程,让人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到学习过程。
2.开展自下而上校本研究模式,促教师互相分享共同成长。
结合学校特点,教师不愿意开会、学习,我们就打破以往“领导讲,教师听记”的单一模式,将教师推到前台。教师是最好的实践者,在自己的工作中都有很多好做法,但大多不愿意总结、整理,这些做法往往被忽略,没有延续性、整体性。我们采取了在开学初的首次备课,以“各学年班主任整合集体备课”的形式,将教师教学实践活动与研究密切结合在一起,倡导教师说出自己的“小妙招”“小窍门”“好方法”,发挥教师积累的经验,如二年级教师谈“如何对一年级新生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怎样提高好动学生注意力”。过来人是会有许多经验可谈的,教师们都滔滔不绝,每个人又都迫不及待地记录,生怕落下任何一个细节,教师也和学生一样,有兴趣的就会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3.发挥教研组作用,以教研主题促教师理论提升。
各教研组在组长带领下,担负起学校集体教研任务。如一年组结合本年级教学重点研究了“识字教学”,他们把识字教学分为初步感知、具体细化、复习巩固、指导写字四个阶段,介绍自己在识字教学中的体会,引起中高年级教师的思索和议论。二年级教师则从提高写话兴趣,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打好写作基础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不由自主地对“如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习作能力”展开讨论,总结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根据执教习作课,探讨改进作文教学方式。三年级就“培养学生积累和运用能力”发表本组意见: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对课内知识的积累,二要注重课外的延伸,三要把课内积累和课外积累相结合,完善学生积累过程。四年级赵丹老师谈了自己去听课后的感想,谈她的教学反思。五年级就“怎样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发表意见。大家认为需要教师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引导:教师要善于给学生营造质疑的氛围,在备课时进行预见性分析和处理、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还要教会学生技巧,对课文关键处、课文“留白”处等进行质疑。总之要使学生做到在阅读中多思、善思、深思,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这样的校本研修形式,调动了教师教研的积极性,真正起到共同研究、共同进步的作用,把教研工作落到了实处。
二、 开展“优秀团队”评选活动,建立校本教研的导向机制
学校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主要从教育教学常规工作、教研活动、公开课,团队教研活动、学生活动、教科研成绩、校务分担等方面对教师进行量化评分。评选每学期一次,开学初进行团队奖励,由校领导分别对“优秀团队”工作细化点评,有效促进教师争优创先的积极性。文字学科教师虽然年龄偏大,但这些老教师思想觉悟较高,严格要求自己,工作状态积极,学校大事小情跟着积极参与,因此大家一致评选文字学科为“优秀团队”,这也激发了其他学科组老教师及教辅团队的积极性,现在只要是“校本培训”时间教师都会准时到齐。
学校建立“省外培訓、省内交流、校内提升”的培养模式,计划在三年内分十二批选派教师出去交流、学习、培训。在学校内部的宣传、政策制定、考核分配、督促检查、职称评聘等方面,通过理念导向和制度导向的杠杆作用,把教师的注意力吸引到重视自身专业发展、重视教学研究上。
三、 深化校本教研,促进课堂教学模式改变
我们知道,校本教研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发展服务。因此,课堂教学是校本教研的生命所在,只有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才能使校本教研真正落到实处。经过反复听课,基于问题研究,我们发现学校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在于“教师讲的太多,学生自学的时间空间少”,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和能力,因此我们以“自主课堂”作为切入点,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1.引领教师具有新的教学理念。
教师要真正转变理念,不再认为“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必须要你学习”。要把课堂看作是学生探究学习的地方,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人。真正引导学生个性地学习才有实现的希望。“老师最喜欢大胆发言的人!”“看谁的见解与众不同!”让学生能主动发出疑问、讨论,甚至是争得面红耳赤,真真切切地想要表达出自己的心声。
2.指导学生运用新颖的学习方式。
教给学生“自主预习的方法”做好上课准备,将自主学习活动前置。上课前的准备不仅是教师,也是学生应该做的事情。由于学生年龄小,预习学习内容、收集相关知识都会遇到很大的困难。我们的做法是将预习任务改成实践型作业,如去超市购物,记录下口语交际的过程;和父母一起量身高,并做好记录;和父母一起上网查找相关学习资料等。实践表明,学生对于这样的作业非常喜欢,积极性很高。
3.建立可行的“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在各学科进行自主学习的尝试,培养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构建的教学模式为自主预习—自主阅读—自主提问—自主解疑。采用自读探究方式,这种模式注重学生自己探究知识,注重独立钻研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这种结构中,学生是探索的主体,教师是“引路人”和“顾问”。学生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事,不再依赖教师,自觉地进行自我学习。
四、走校本研修之路,促学生教师共同成长
1.“自主学习”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影响。
“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实际能力。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会选择学习内容,与他人合作分享,自主查阅资料,会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自主学习”使学生享受更多的乐趣。
在教学中,教师营造激发情感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由读书、尽情说话,大胆解放头脑、放飞想象,使思维动起来,体验真起来,语言活起来,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享受到更多学习的乐趣。学生第一体验最为真实,一切字词解释、语句揣摩、段落讲读,都以学生感悟为主,从整体感知到细节体会,再从细节收获回到领悟文意,全都来自于学生,尽情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3.教师教学与科研能力得到提升。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教师也同时获得了自我发展。教师们对促进教学改革有了更明确的认识,能从自主学习、求知创新角度出发,设计出有新意、效果好的教学策略,借助网络,通过引导、点拨、讨论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学,特别是有意识地留出“时间、空间”,让学生充分思考、质疑,对教学中随机出现的问题灵活处理。教师都掌握了电脑备课技术,能独立制作课件、进行专题学习等。在课题的研究中,从具体教学方法入手,精心设计每一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改进,积累了丰富的课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