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最大的价值是助人

2017-05-16张凌辰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助人教师学生

张凌辰

“张老师,请问,如果在我上课的时候,有的学生总是不守纪律,我怎么管他都不听,我该怎么办?”这是一个青年教师在培训课上向我提出的问题,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也是一个摆在许多青年朋友面前的很棘手的问题。

回顾我从教的21年,这样的学生我还真的见过不少,现在闭上眼睛,他们当时那些让人生气的一举一动还会像放电影似的清晰可见。我也曾无数次问过同样的问题:“我该怎么办?”

征服他?用严厉的目光,用高分贝的喊声,拍桌子、摔书、扔铅笔盒……

惩罚他?罚劳动,罚抄课文,写检查,找家长,不让上课,不让上学,甚至用更严苛的方式……

用计谋?让学生都不理他,把他孤立起来,等他坚持不住,回心转意……

冷处理?不表态,静观事态的变化,找到合适的机会,刺激他一下,鼓励他一下,让他浪子回头,改头换面……

讲好课,吸引他,激发他的学习兴趣,帮他“弃暗投明”;关心他,体贴他,放下其他同学,专门解决他的问题;深入了解原因,与家长见面沟通,家访,和家庭配合解决问题……

实话实说,这些方法我都用过,有的能立竿见影,但总会反复;有的能帮助孩子,但非常耗时耗力;有的做出了姿态,却感到很别扭、很尴尬;有的解决了一部分问题,但顾此失彼,也留下很多遗憾。

不过有一点倒是令人欣慰:仔细算来,这种事只是在前几年层出不穷,后来渐渐变少,到了现在,就几乎消失了。有一些公认的乱班,学生听起我的课来却非常配合;那些总让人操心的学生,在我生病时会悄悄在我的桌子上放一盒药;还有一些毕业好多年的“淘气包”,会打来电话,发来微信聊起我们那些幸福的往事。

原因何在?我觉得面对学生的问题时,选择什么方法解决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思想。思想决定行动。要想真正做好教师,一定要先想清楚教师到底是干什么的。有人说过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说过教师要“传道授业解惑”,说过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说过教师要“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些都对,但都太高远了。对于普通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面对的一个个具体问题,不能起到直接的指导作用。其实,归根结底,我们教师工作最大的价值是“助人”。

我们是在从事一项每一天做的每一件事都在助人的工作。无论你在讲课、在批改作业、在写教案、在和学生谈心、在组织扫除参观班队会……都是在助人。这个世界上,没有比教师更直接、更频繁、更事无巨细、更持久地助人的职业了。无论结果怎样,每一个学生来到我们的课堂上都是要寻求帮助的。不仅是在知识方面,还有在思维方面、习惯方面、社交方面、能力方面、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学生越小,在知识以外需要的帮助越多,这些帮助常常不是以课程的形式体现的,而是弥散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之中。通过教师这些外在的表现,教师内心想的是什么,学生都能感觉到。

所以说教师工作是一个良心活儿,这话一点儿不假。良心是没法称量的,因此没有哪一个章程法条为良心设定标准。但是良心直接决定了教师工作的效果,哪怕只是一丝一毫的差异,也会造成迥然不同的结果。如果你是要凭良心帮助学生,你的语气中手势中神情中总会藏着一些东西,那就是希望——希望他好,希望他进步。而这些,即使他当时没有发觉,也会在之后某个安静的夜晚突然发现。

请相信,儿童的世界是简单而透明的,几乎不会有孩子在第一次见面时就预谋伤害你。所以只要你愿意帮助他,无论你采取什么方法,都不会过激,都不会不适当。如果你能天长日久地帮助他,你的所有付出都不会白费。

掃雪时,他会突然给你递过一双手套;下雨天,他会跑过来送你把伞;你的课讲不下去时,他会发言打圆场;你赶不回来吃午饭,他会把你的饭盒放在暖气上。而他,可能就是那个曾经让你手足无措、怒火中烧、暗自垂泪的人。若干年以后,她还可能带着自己的男朋友来拜见你;他还可能从远方给你寄来新摘的蜜橘,你们一定会一次次欢聚,叙旧聊天,毫无芥蒂。

这些若干年后的美好,我也都经历过了。

人到中年,我回忆起那些严厉地教训过自己的师长,还有狠心地打过自己的爹妈时,都是只有感恩而没有恨。因为我知道他们是爱我的,是在帮助我成人成才。如果我们真的知道,请相信我们的学生也一定知道。

猜你喜欢

助人教师学生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助人为“乐”
助人为乐
学生写话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