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剂型帕利哌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用药主观感受的影响

2017-05-15张勇

当代医学 2017年14期
关键词:帕利哌酮针剂缓释片

张勇

(江西省九江市第五人民医院心理科,江西 九江 332000)

不同剂型帕利哌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用药主观感受的影响

张勇

(江西省九江市第五人民医院心理科,江西 九江 332000)

目的对比不同剂型的帕利哌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其社会功能以及用药主观感受的影响。方法选择口服帕利哌酮缓释片超过6周且病情稳定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进行研究,按照住院顺序编号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其中30例患者口服帕利哌酮缓释片接受治疗设置为口服组,另30例接受帕利哌酮注射液治疗设置为针剂组,治疗时间为6个月。分别在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用社会功能量表(PSP)和用药满意度问卷(MSQ)来评估患者的社会功能以及用药主观感受。结果在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其PSP和MSQ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且针剂组的增高显著优于口服组(P<0.05)。结论在帕利哌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过程中,帕利哌酮注射液与帕利哌酮缓释片相比在患者社会功能以及用药主观感受方面有显著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精神分裂症;帕利哌酮;注射针剂;社会功能;用药主观感受

当前在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中,不仅仅强调治疗的效果以及安全性,更加注意对患者社会功能的改善以及患者的耐受性上,主要的目的尽量的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从而减少断药率和复发率,尽可能的改善其社会功能让患者更好的回归社会[1]。帕利哌酮是一种非典型口服抗精神病药物通过OROS技术口服给药,不仅起效快而且有着持续的药效,且有着较好的安全性,但是也有着一定的缺点,即常常会因为患者社会功能丧失而中断用药,复发率较高。而帕利哌酮注射液是该药物的棕榈酸酯,是每个月注射一次的药物,很好的解决了患者中断用药的问题[2]。为此本文对两种不同剂型的帕利哌酮在治疗中对患者社会功能和用药主观感受进行了研究,现对结果进行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3年4月~2014年4月本院收治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的标准为:满足ICD-10第五章精神和行为障碍诊断标准中精神分裂的诊断标准;近半年未使用任何典型抗精神药物,在入选前口服帕利哌酮缓释片超过6周基本病情稳定。排除患有重要脏器或全身系统疾病、实验室检验存在异常、药物过敏等患者。入选患者20~58岁,平均年龄(41.2±0.5)岁,男35例,女25例。按照住院编号随机分组,各30例。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口服组:结合患者病情适当调整口服剂量,但维持在3~12 mg/d;针剂组:采用起始治疗模式对其进行帕利哌酮注射治疗,在治疗开始即给予150 mg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并在治疗的第8天降低剂量为100 mg,在治疗的第1月末结合病情给予注射75~100 mg治疗[3]。

1.3 观察指标 分别用社会功能量表(PSP)和用药满意度问卷(MSQ)来评估患者的社会功能以及用药主观感受。其中PSP为百分制,分数越高表示其社会功能越完善,社会障碍、极端行为等可能性就越低。MSQ问卷为参考明尼苏达满意度量表进行编写,考察患者用药的主观感受[4]。

1.4 统计学方法 调查获取的数据均用SPSS 16.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组间PSP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PSP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PSP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针剂组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各时间点PSP评分结果(±s)

表1 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各时间点PSP评分结果(±s)

注:与治疗前对比,aP<0.05

项目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针剂组(n=30)61.2±7.6 67.8±6.3a70.1±5.5a79.8±5.8a口服组(n=30)60.5±6.9 62.9±5.7a65.1±4.7a66.7±4.9at值1.254 4.874 5.527 7.854P值>0.05<0.05<0.05<0.05

2.2 组间MSQ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MSQ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MSQ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针剂组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各时间点MSQ评分结果(±s)

表2 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各时间点MSQ评分结果(±s)

注:与治疗前对比,aP<0.05

项目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针剂组(n=30)2.60±0.33 4.38±0.26a5.48±0.33a6.90±0.29a口服组(n=30)2.57±0.30 3.07±0.24a3.90±0.25a4.88±0.38at值0.147 0.897 4.587 2.854P值>0.05<0.05<0.05<0.05

3 讨论

较高的复发率和慢性迁延性是精神分裂症的最显著的特点,治疗中的依从性和复发率问题也是精神分裂症研究的重点方向。美国CATIE对精神病治疗中常见的积累口服药物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用药中断率高达74%,可见口服药物的患者依从性问题严峻[5]。所以在治疗中遇到的依从性差和用药中断是导致患者病情反复发作、缓解率偏低、病程迁延的主要原因。而相比于帕利哌酮的口服治疗来说,棕榈酸帕利哌酮针剂并不用天天给药,而是采取了每月给药的方式。在肌肉注射后棕榈酸帕利哌酮能够在人体内发生缓慢的水解过程,并起到长效治疗的目的,而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棕榈酸帕利哌酮的注射给药方案研究已经非常成熟,常规选择在治疗的第1天给药150 mg,在第8天给药100 mg,就可以保证患者在给药后的第4 d体内帕利哌酮药物暴露量达到与口服相同的范围[6-7]。而患者的社会功能恢复以及用药主观感受均会影响其治疗的连续性,本文对其社会功能以及用药的主观感受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接受棕榈酸帕利哌酮针剂注射治疗的针剂组的PSP和MSQ评分显著高于口服帕利哌酮治疗的口服组,充分显示出了针剂注射给药方式的优点。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恢复和患者症状控制、反复复发、不良反应以及病程迁延等存在密切相关性。帕里哌酮的良好安全性与显著疗效是改善患者社会功能的前提与基础,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PSP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PSP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针剂组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MSQ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MSQ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针剂组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本身为水溶混悬液,不同于以往针剂油性溶媒,棕榈酸帕利哌酮很少引发患者注射部位疼痛,且可以对患者病情进行有效控制,降低患者疾病复发率,具有较为良好的安全性能,一个月注射一次能够降低患者服药频率,而且也有助于节约患者家庭看护成本,对患者用药满意度具有有效提升作用。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必须长期治疗的慢性疾病,而长效针剂对口服药物治疗依从性低的缺陷进行了有效弥补,而且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的安全性能、远期疗效、改善患者社会功能以及用药满意度等均优于帕利哌酮缓释片口服,对患者缓解率与痊愈率具有很大程度的提升作用,同时降低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疾病复发率与停药率[8]。

总之,在帕利哌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过程中,帕利哌酮注射液与帕利哌酮缓释片相比在患者社会功能以及用药主观感受方面有显著的优势,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1]蒋健昌,李晓玲,汤超华.两种不同剂型的帕利哌酮对精神分裂症远期疗效和预后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4,3: 13-16.

[2]蒋健昌,李晓玲,汤超华,等.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与帕利哌酮缓释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和安全性的比较[J].广东医学,2014,9:1414-1416.

[3]耿磊,王宗琴.不同剂量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2,10:1164-1166.

[4]VK Marothu,A Nellutla,M Gorrepati,et al.Forced degradation studies,and effect of surfactants and titanium dioxide on the photostability of paliperidone by HPLC[J].Annales Pharmaceutiques Francaises,2015,734:1124-1126.

[5]罗汝琴,陈仁云.不同剂量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新药杂志,2012,18:2193-2195,2208.

[6]卢慧贤,周贤,曹顺姬,等.帕利哌酮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和血糖的影响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23): 137-138.

[7]王百灵,王金东,郭艳红.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周期研究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28):159-160.

[8]史美芹,潘建设.帕利哌酮缓释片对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与社会功能的影响[J].海峡药学,2012,24(4):115-116.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4.048

猜你喜欢

帕利哌酮针剂缓释片
帕利哌酮与氟哌啶醇治疗儿童抽动障碍对照研究
帕利哌酮与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比照观察
三七总皂苷缓释片处方的优化
氢溴酸高乌甲素纳米粒缓释片的制备
帕利哌酮在精神分裂临床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帕利哌酮血药浓度与血清泌乳素的相关性研究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与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的疗效观察
单剂量静脉配药服务模式在门诊药房针剂发放中的应用探讨
WONCA研究论文摘要汇编
——单针剂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在婴儿12月龄接种加强剂量疫苗后的免疫原性:开放标签随机对照试验
布洛芬缓释片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