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分析

2017-05-15敖红丽

当代医学 2017年14期
关键词:无创通气急性发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敖红丽

(江西省南昌三三四医院,江西 南昌 330000)

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分析

敖红丽

(江西省南昌三三四医院,江西 南昌 330000)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10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无创通气组和常规组,各54例。给予无创通气组患者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常规治疗,给予常规组患者单纯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后血气状况、治疗效果及住院时间等。结果无创通气组患者疗后血气指标与常规组相比均明显较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创通气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高,死亡率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通气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气状况,提高抢救效果,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推广运用。

关键词:无创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呼吸衰竭;疗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具有可逆性和不完全性。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患者病情进展后将出现肺功能进行性下降,因此患者常合并呼吸衰竭状况。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常表现为急性发作,患者病情进展较快,治疗不及时将导致患者死亡,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机械通气是临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常用方法,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无创正压通气在临床上的运用也越来越多,此次研究中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以期提高患者抢救效果,以下进行具体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于2014年1月~2016年1月间,在本院选择10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胸部CT检查、X线检查、肺功能检查、血气检查等相关检查,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指南(2013年修订版)》中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相关诊断标准;均为急性发作;均合并呼吸衰竭状况;均排除其他呼吸道疾病及肺部疾病;排除使用机械通气禁忌患者;均排除严重内科疾病;所有患者均能自主表达意愿;均自愿配合研究。根据患者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无创通气组和常规组,各54例。无创通气组患者中男29例,女25例,患者年龄60~79岁,平均年龄(70.1±6.1)岁。常规组患者中男30例,女24例,患者年龄61~79岁,平均年龄(70.3±6.2)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给予患者调节电解质平衡、常规吸氧治疗、抗炎治疗、抗感染治疗、抗氧化治疗、祛痰治疗、支气管扩张剂治疗(茶碱制剂、β受体激动剂等)、糖皮质激素(泼尼松龙)等相关治疗,并根据患者实际状况给予对症治疗,保证患者氧饱和度为85%~90%。

无创通气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常规治疗方法与常规组相同,另给予美国伟康公司Bi-PAP S/T-D30型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呼吸机对患者进行治疗。在患者治疗前需采取吸氧治疗改善患者缺氧状况。给予患者经口鼻面罩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患者治疗前需将患者呼吸道清理干净,保证患者气道通畅,并在患者通气前向患者讲解相关注意事项。调节自主呼吸触发频率及安全频率,给予患者S/T模式治疗,并根据患者实际状况设置相关参数,呼吸末正压从4 cmH2O开始调节,吸气末正压从10 cmH2O开始调节,根据患者实际耐受状况进行调整,或以每次增加2 cmH2O速率进行调节,调节至10~20 cmH2O。调节患者面罩给氧浓度,保证患者氧饱和度为90%以上,氧流量处于4~5 L/min,保证患者指端末梢脉搏血氧饱和度>90%。患者第1天治疗时间需保持14 h以上,第2天及以后治疗时,需保持治疗时间>10 h。患者治疗过程中保持正常饮食,可根据患者实际生活活动时间调整治疗时间,在患者治疗间隙需加强对患者的鼓励,促进患者多饮水,并自主排痰。治疗过程中可根据患者实际状况及时调整相关参数。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气(动脉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状况,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有效:患者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呼吸困难状况明显改善,生命指征恢复正常;无效:患者疗后临床症状无改善,呼吸困难状况明显改善甚至加重,患者意识障碍、发绀等相关状况无变化或加重,生命指征不稳定,需采取进一步治疗;死亡:患者治疗后死亡[1]。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后血气状况对比 无创通气组患者疗后血气指标与常规组相比均明显较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后血气状况综合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疗后血气状况综合比较(±s)

注:与常规组相比:aP<0.05

项目动脉氧分压(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mmHg)无创通气组(n=54)87.3±7.1a41.6±4.8a常规组(n=54)70.3±6.8 52.6±4.7t值12.707 12.033P值<0.05<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无创通气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高,死亡率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老年人中较为多发,患者常出现支气管远端部分膨胀,气腔壁破坏。急性发作时常引发呼吸衰竭,临床致死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临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常采取吸氧治疗、抗感染治疗、祛痰治疗、吸氧治疗等相关常规治疗,但患者治疗效果不佳,病死率仍较高。

随着当前医疗技术的发展,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中运用越来越多。此次研究结果显示,无创通气组患者疗后血气状况与常规组患者相比明显较优。常规治疗时,多采取鼻导管氧疗,但患者疗效起效较慢,难以快速改善患者呼吸困难及相关临床症状。采取有创通气治疗时,具有一定损伤,易引起患者出现感染、肺炎等,也增加了患者的治疗费用[3-5]。此次研究中给予患者无创正压通气,给予患者面罩通气,避免了插管过程,具有无创性,能有效避免患者出现气道损伤,减少患者疼痛,也能减少患者插管时使用的镇静药物,治疗安全性更高[5-7]。此外,采取无创正压通气时,能及时缓解患者呼吸负荷,改善患者呼吸状况,减少呼吸肌疲劳,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治疗效果[8]。

综上所述,无创通气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气状况,提高抢救效果,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推广运用价值。

[1]郭连英,张朝晖,谢碧珍,等.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13 (13):28-29.

[2]罗维贵,韦枫,梁琼,等.舒利迭联合无创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 33(21):5332-5334.

[3]尚愚,肖金玲,吕福祯,等.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2012,46(2):157-159,162.

[4]黄勇,叶寰,江宇星,等.简化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对无创通气治疗AECOPD呼吸衰竭的疗效评估[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2,11(5):432-436.

[5]丁晓英,李雯.舒利迭联合无创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0):2823-2825.

[6]王琦筠,袁麟标,杨菊妃,等.无创机械通气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1,22 (9):6-8.

[7]李胜利.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J].当代医学,2013,19(15):12-13.

[8]石月芬,赵秀文.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47例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3,19(26):110-111.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4.018

猜你喜欢

无创通气急性发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溴化异丙托品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在成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中的应用
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观察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无创机械通气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分析
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临床研究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的应用效果观察
稳定期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应用无创通气的效果体会
小青龙汤加减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临床效果观察
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