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商/客户关系与企业盈余管理
——基于完整产业链视角的实证研究
2017-05-12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财务处王国平英国杜伦大学商学院张丽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财务处 王国平 英国杜伦大学商学院 张丽斐
供应商/客户关系与企业盈余管理
——基于完整产业链视角的实证研究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财务处 王国平 英国杜伦大学商学院 张丽斐
本文将企业置于完整产业链中,通过手工搜集中国上市公司核心供应商/客户的详细数据,实证考察供应商关系与客户关系二者共同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单独考察时,仅供应商关系对企业盈余管理程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客户关系的影响不显著;完整产业链中,相比客户关系,企业盈余管理程度对供应商关系更为敏感,揭示了供应商关系与客户关系影响的不对称性。
供应商关系 客户关系 盈余管理 不对称性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组织间关系相关研究领域的逐步拓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企业与其供应商/客户间关系对企业经营行为的影响,包括对企业财务会计行为的影响(Wang,2012;徐虹等,2015;林钟高等,2015;王勇等,2016)。其中,会计行为层面,许多学者们普遍关注供应商/客户关系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Raman et al.(2008)、Dou et al.(2013)、林钟高等(2014)和方红星等(2016)等分别考察了供应商关系与客户关系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证实关系型交易会加重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现实中,企业既是上游供应商的客户,又是下游客户的供应商,现有研究并未考虑产业链关系中的企业双重角色。那么,基于完整的产业链,供应商关系与客户关系是否同时会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呢?如果存在,鉴于供应商关系与客户关系对于企业重要程度上的差异,这二者的影响是否存在不对称性?这些问题的回答有助于从更为接近现实的角度,揭示产业链关系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丰富企业盈余管理动机的经验研究,以及供应商关系与客户关系对于企业重要程度上的差异性研究。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作为企业财务会计行为的重要研究领域,盈余管理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便开始引发学者们的广泛关注。Ramanet al(2008)认为,供应商/客户的关系专用投资价值依赖于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现实中,双方间的未来交易规模与企业发展前景密切相关,如果企业的未来发展前景较为有利,供应商/客户的关系专有资产投资报酬率会更高。相反,如果企业破产倒闭,供应商/客户的关系专有资产投资将丧失价值。此外,由于关系专用资产带来的收入难以事前完全预测,且关于未来交易的条款设定存在高度不确定性,因此,即使企业正常经营,企业一旦发生违背交易条款的机会主义行为,供应商/客户的关系专用资产依然会遭受价值贬损。一旦企业的未来发展前景恶化时,供应商/客户感知的关系专用资产投资风险更高,其价值贬损程度也会更大。实证研究进一步发现,行业层面的供应商和客户关系专有资产投资分别会显著正向影响企业盈余管理(操控性应计的幅度、盈余的波动性以及较高盈余出现的频率);公司层面的供应商关系专有资产投资会显著正向影响企业操作性应计幅度。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盈余管理是其机会主义行为的表现,即通过盈余管理来影响关系供应商/客户对其发展前景的感知。程新生等(2011)认为,在“关系”为基础的经济环境中,为了避免披露所需的高昂专有成本,公司往往倾向于进行低水平的披露,这种现象在存在更多关系网、价值相对较高的公司中更为常见。而在企业受到供应商和客户的压力时,往往更倾向于采取适合的盈余管理手段来抬高利润。供应商/客户与企业之间的隐性契约更易使管理层采取盈余管理措施提升其业绩。林钟高等(2014)和方红星等(2016)等研究发现,关系型交易会对企业会计信息“生产”方面产生重要影响。一旦交易方转为与竞争对手交易,企业自身交易关系专有资产面临价值损失,且进一步的调整与改变需耗费更多成本,因此,关系型交易比例越高的企业更倾向于采取盈余管理,以降低会计盈余的波动性,减轻管理者的压力,塑造企业状况良好的形象,以满足供应商/客户的预期。另外,Graham et al(2015)调查结果也显示,大多数首席财务官们表示,盈余管理会对非财务利益相关主体产生影响,企业与其供应商/客户之间的关系特征会影响其盈余管理决策。
“关系”对于企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尤其深受“伦理本位的儒家文化”影响的转型经济期的中国社会更加看重“关系”的作用,并将其视作一种有效的社会资源。当前,维持和发展供应商/客户关系一直是中国企业的重要战略(徐虹等,2015)。对于公司发展战略与经营业绩等有重大影响的利益相关者(如核心供应商/客户等),公司具有很强的意愿与其发展长期合作关系。这种“长期合作关系”将极大促进企业未来发展的稳定与优良的业绩。加之新兴市场中的法律制度尚在完善中,市场交易成本较高,这些都强化了关系这一非正式制度在中国现行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为此,企业具有较强的动机进行盈余管理,以达成其关系供应商/客户的预期,营造企业财务状况良好的形象,维持与强化其与供应商/客户间的关系。另外,企业与其供应商/客户客观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也为企业盈余管理活动提供了一定机会。综上,再借鉴Raman et al.(2008)、林钟高等(2014)及方红星等(2016)的实证研究发现,提出假设1和假设2:
H1:供应商关系强度越高,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程度越严重
H2:客户关系强度越高,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程度越严重
现实中,供应商与客户分别处于企业的上下游环节,对于企业经营决策与财务管理等个方面的影响及重要程度不尽相同。企业与供应商关系中,企业属于客户,该关系对于企业的价值主要在于能够获得稳定与高质量的原材料供应,而对于供应商的价值则在于获得企业支付的货款以实现收入。企业与客户关系中,企业属于供应商,该关系对于企业的价值主要在于获得客户支付的货款实现收入,对于客户则能够获得稳定与高质量的原材料供应(刘凤琴等,2004)。由此,相比关系客户,关系供应商更为依赖企业,以回收现金流与实现自身收益。如果企业发生破产倒闭,或者未能及时支付关系供应商货款,这将对关系供应商的现金流流入造成直接冲击,可能会引发关系供应商的财务困境。因此,相比关系客户,关系供应商往往更为关注企业的运营状况、盈利能力及其未来发展的前景,这直接决定着企业当前的支付能力与未来的潜在购买能力。综上,企业具有较强的动机进行盈余管理来迎合关系供应商。另外,企业通过盈余管理营造一种关系供应商感知的良好经营状况与发展前景,会引发关系供应商给予更多的优惠条款(更为及时、质优与优惠付款条款),以期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这将大大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对企业生产环节的顺利开展,包括缩短材料供应周期、降低仓储费用、加快资金周转、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朱红霞等,2011)。对于关系客户而言,转型中的中国市场经济已经由卖方市场逐步转为买方市场,这使得关系客户在与企业的博弈中拥有更多的主动权(朱红霞等,2011)。关系客户往往储存一定规模的原材料,因此,即使企业由于财务困境未能及时提供满意的服务或产品,关系客户面临的冲击相比关系供应商较弱。另外,买方市场环境下,关系客户还可以轻松转向其他上游企业进行采购,其转换成本同样较低。因此,相比关系供应商,关系客户对企业经营财务状况与未来发展前景的关注度较弱,这使得企业进行盈余管理以迎合关系客户需求的动机相对变弱。综上,提出假设3:
H3:完整产业链关系中,相比客户关系,企业盈余管理程度对供应商关系更为敏感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选取2008-2015年沪深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考虑到滞后1期因素,实际数据处理期间为2007-2015年。通过手工收集上市公司年报中公开披露的前5大供应商/客户明细数据,共获得3673个供应商关系数据样本与5566个核心客户数据样本,然后再剔除相关的财务数据缺失值样本,最终获得二者共同的样本1937个。为了消除极端值的影响,对连续性变量进行0-1%至99%-100%的Winsorize处理。回归数据来自WIND数据库,相关的处理软件为Stata12.0。
(二)变量定义 (1)盈余管理计量指标。借鉴Raman et al.(2008)、林钟高等(2014)及方红星等(2016)的研究设计,采用修正Jones模型来进行企业盈余管理程度的计量,具体如公式(1)所示。
其中,TAit是第i企业t期的应计利润总值,即净利润与经营性净现金流量之差;表示第i企业t-1期总资产金额;表示第i企业t期收入与第t-1期收入的差额;PPEit是第i企业t期期末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净值;ROAit表示第i企业t期的总资产报酬率。εit是残差项,即表示企业应计项目中可操控应计利润的部分。基于公式(1)分年度、分行业进行回归,得到α1、α2、α3、α4的估计值,然后带入公式得到企业不可操控性应计NDAit,剩余的εit残差项即表示企业应计项目中可操控应计利润的部分,取其绝对值记为DAit,以此作为企业盈余管理程度的计量指标。(2)供应商关系与客户关系指标计量。综合已有研究,供应商/客户关系指标的计量分为国内与国外两种方式。其中,林钟高等(2014)、徐虹等(2015)及方红星等(2016)等,普遍采用企业的前5大供应商采购占比之和与前5大客户销售占比之和加以计量;Raman et al.(2008)、Jin Wang(2012)、Jennifer Itzkowitz(2013)和Jennifer Itzkowitz(2015)等研究过程中,逐一判断前5大供应商/客户中购销占比是否存在超过10%的情况,并将前5大供应商中采购占比10%及以上的所有核心供应商采购占比累加,将销售收入占比10%及以上的所有核心客户销售收入占比累加,分别来计量供应商关系与客户关系强度。为了确保研究的稳健性,通过手工收集上市公司前5大供应商/客户购销占比数据,同时采用国内外两大指标进行假设的检验,具体计算方式示例如表1例示。
表1 供应商/客户关系指标计量示意表(以客户关系为例)
(三)模型构建 借鉴现有研究设计,构建模型(2)进行假设1至假设3的检验,具体如公式(2)所示。
参考现有研究,加入相应的控制变量,具体变量名称与定义如表2所示。
四、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描述性统计结果具体如表3所示。结果显示,盈余管理程度指标DAit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0.053和0.038;Fsupplyit-1与Fcustomerit-1的均值都高于30%,与已有研究统计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表明中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关系较为紧密的核心供应商与核心客户。表4列示了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结果显示,企业盈余管理程度DAit与供应商/客户关系强度指标均至少在10%水平下显著正相关,与假设1和假设2初步一致。另外,解释变量与控制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较低,小于0.3,表明模型的多重共线性程度较轻(限于篇幅,未予回报)。为了确保研究结论的稳健,还需要进一步的多元回归分析。
表2 变量符号、名称与定义
表3 描述性统计结果
表4 测试变量相关性分析
(二)回归分析 表5列示了假设1至假设3相应的多元回归检验结果。列(1)仅以Srelationit-1作为解释变量,结果显示,其回归系数为0.0167,在5%水平内显著为正,支持假设1。列(2)仅以Crelationit-1作为解释变量,结果显示,其回归系数为0.0084,统计上未能显著为正,不支持假设2,这与Raman et al.(2008)保持一致,而与林钟高等(2014)未能一致。这可能是因为关系客户对企业经营财务状况与未来发展前景的关注度较弱,进而使得企业进行盈余管理以迎合关系客户的动机相对变弱。列(3)列示了以Srelationit-1和Crelationit-1同时作为解释变量时,二者对企业盈余管理程度的共同影响。结果显示,供应商关系Srelationit-1回归系数依然显著为正(5%水平内显著),而客户关系Crelationit-1回归系数虽为正,但统计上依然不显著,且Srelationit-1与Crelationit-1回归系数的差值统计上显著,支持假设3的成立,即完整产业链环境中,同时考虑供应商关系与客户关系因素时,企业盈余管理对供应商关系的敏感性更高。列(4)至列(6)列示了以国内供应商关系Fsupplyit-1与客户关系Fcustomerit-1计量指标作为解释变量进行敏感性测试的结果,回归结果保持稳定,依然支持假设1与假设3,不支持假设2。
(三)稳健性检验 (1)剔除ROAit因素的影响,采用传统的Jones修正模型进行企业盈余管理程度的计量,具体如式(3)所示。
表6列示了相应的回归结果。结果显示,无论采用国外的Srelationit-1和Crelationit-1,抑或国内的Fsupplyit-1和Fcustomerit-1作为解释变量,回归结果依然保持稳定,继续支持假设1与假设3,而未能支持假设2。(2)考虑行业间的差异以及制造业行业的代表性,以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重新进行上述多元回归检验,回归结果依然保持一致。
五、结论
研究发现,单独考察时,供应商关系正向影响企业盈余管理程度,而客户关系的影响不显著;基于完整产业链同时考察两者影响时发现,相比客户关系,企业盈余管理程度对供应商关系更为敏感,揭示了供应商关系与客户关系影响上的差异性与不对称性。该研究更为接近现实,进一步揭示了产业链关系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有助于深入理解供应商关系与客户关系对于企业重要程度上的差异性。实践层面上,该研究发现进一步表明产业链关系具有“双刃剑”特性,企业应合理利用产业链关系以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同时还需要尽力规避其可能引发的负面影响。政策层面上,转型中国经济环境下,企业建立适当的关系网络对交易活动开展乃至区域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监管部门需要进一步推进会计信息披露监管与制度建设,以引导产业链关系在现行经济环境下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其“正能量”。
表5 假设多元回归结果
表6 稳健性检验回归结果
[1]徐虹、林钟高、李倩:《关系型交易影响企业投资效率吗?——基于供应商/客户视角的经验证据》,《会计论坛》2015年第1期。
[2]王勇、刘志远:《供应商关系与企业现金持有——来自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审计与经济研究》2016年第1期。
[3]林钟高、郑军、彭琳:《关系型交易、盈余管理与盈余反应——基于主要供应商和客户视角的经验证据》,《审计与经济研究》2014年第2期。
[4]方红星、张勇:《供应商/客户关系型交易、盈余管理与审计师决策》,《会计研究》2016年第1期。
[5]徐虹、林钟高、王鑫:《关系型交易、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基于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的经验证据》,《会计与经济研究》2015年第3期。
[6]程新生、谭有超、许垒:《公司价值、自愿披露与市场化进程——基于定性信息的披露》,《金融研究》2011年第8期。
[7]朱红霞、李波:《供应商与客户关系管理策略研究》,《技术与市场》2011年第12期。
[8]Paul Mhealy et al.:《盈余管理研究回顾及其对会计准则建设的启示》,《会计研究》2000年第11期。
[9]Wang Jing.Do Firms'Relationships with Principal Customers/Suppliers Affect Shareholders'Income?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2012.
[10]DouY,HopeOK,ThomasWB.Relationship-specificity, Contract Enforceability,and Income Smoothing.The Accounting Review,2013.
[11]Jennifer Itzkowitz. Customers and Cash: How Relationships AffectSuppliers’Cash Holdings.Journalof Corporate Finance,2013.
[12]JenniferItzkowitz.Buyers asStakeholders:How Relationships Affect Suppliers'Financial Constraints.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2015.
(编辑 文 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