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技术对初中教学改革所起的作用分析
2017-05-11王懿
王懿
摘要:目前,各类学校都在纷纷开展信息化资源构建工作,初中学校也不例外。针对于构建属性而言,充分展現了信息化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必将会彻底改变教学效果。传统的初中教学所采用的是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模式,但是这种模式根本满足不了初中生灵活的思维能力发展的需要。所以,在推进改革创新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必将与教育进行深度融合,进而提高初中教育质量,培养创新人才。从信息化技术在初中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性入手,分析信息化技术对初中教学改革及发展的促进影响,以及信息化技术对初中教学改革的推动,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些有利的依据。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初中教学;改革;教学质量;教育环境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7)04006403
一、信息化技术在初中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性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化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学校课堂上。换而言之,信息技术的运用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提供了良好条件,也增大了可能性。但是,只能将此作为一种可能和条件,要想将其成为现实,就要在课堂教学中正确运用信息技术,其中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已经成为了当前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总的来说,信息化技术在初中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形象,提高教学质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用黑板和教材来辅助教学,这些并不能够吸引学生。信息化技术的出现正好适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使教学内容不那么枯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氛围,保证了教学效果。目前,信息化技术在教育行业拥有广阔的前景,也是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径。初中学校应用信息化技术能够增强教育信息化理念,从而也满足了学生不同时期的学习需求。
2能改善教学管理环境,丰富教学内容
在初中学校发展的过程中,教学管理工作是一项重要内容,将信息技术引入到教学管理实践中去,随之就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信息资源环境,例如:学校的校园网、远程教育信息网络系统、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以及教学管理中的各种信息系统,使教育观念、教学方法的变革速度加快。总之,信息化技术的运用能够实现远程控制,学校管理人员也方便对教学任务做有效管理。在教学阶段还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网络知识与学生共享,使学生能掌握更多的知识。课程中大部分都应用到信息化技术,进而加快了教学形式进步的速度。除此之外, 初中的学习过程不单纯是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师生交流的过程。要使师生间的沟通更顺畅,就要求教学内容有条理、简洁,这样才能让学生理解,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信息化技术的辅助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帮助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促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更具体,便于学生记忆[1]。
3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初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所承担的任务不仅是要将知识传递给学生,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及合作能力。因此,教师就要将教学重点定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培养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在教学中融入信息化技术,能从根本上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学生获取更多的学习机会。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帮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先进技术,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目前来看,教育信息化确实是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教学环节讲解到知识点时,可以将网络上不同的观点信息进行资源共享,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品质,并在教学中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二、信息化技术对初中教学改革及发展的促进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袭来,我国社会、经济、科学、教育等方面都相继发生了变化。为了能够适应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就要进行教学改革。为此,学校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迎接各项挑战。信息化技术的到来对当前教育事业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改变了教师的教育理念和学生的思想观念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有利于信息的获取,这也是提高教师专业技能的一个有效途径。目前,信息化社会要求教师能成为指导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及信息源,同时,教师也经常教育学生善于利用信息达到学习的目的,而不只是采取传统的直接“灌输法”。而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眼里的信息化设备早已不属于“高科技”,如果有的内容是他们感兴趣的部分,那么他们从网络上所获取的知识以及所接收到的信息要超过他们教师所掌握的知识量。这一点就证明了信息化技术在短时期内已经迅速地将一代人的行为习惯彻底改变了,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他们的思维模式[2]。
2教学过程由单极化转变为合作化发展
信息化技术落实到初中教学的过程中必然会影响到初中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是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经历,是不可避免的。在初中学校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而学生则是被动的状态,学生无法选择自己乐于接受的学习模式。但是在应用信息化技术之后,就可以在课堂中大量地引入多媒体设备,学生就能将自己所整理的资料与同学一起分享,增强学生间的互动。这时由于学生开始处于主动地位了,所以就能在学习中投入自己更多的热情。由此可见,初中教学改革规划中以教育信息化为途径进行开展更具可行性。总之,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帮助初中学校在发展的过程中为社会做出突出贡献[3]。
3推动了教育的普遍性和终身化,学习活动由群体化过渡到非群体化
在信息化技术发展的今天,初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去获得信息来实现他们的教学目的。除了课堂教学形式外,还有网络教育形式,利用信息化技术来实现终身教育也是可能的。不仅如此,信息化技术被引入后,集体教育模式也被彻底打破了,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空间。初中教学改革需要一个过渡,以免因教学模式的改变而导致很多教学工作者感到不适应,从而扰乱了传统教学方式。所谓的信息化并不只体现在技术层面上,还要求在内容及管理方式层面上进行必要的创新,留给学生们足够的自主安排空间,这样也能减轻初中教师的压力,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
4打破传统教学局限,丰富教育手段和方法
传统的教学系统主要有三个構成要素:教师、学生和教材,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比较枯燥、单一的,很难使学生对课堂内容产生兴趣。但是,在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教学环境之后,给课堂教学带来了诸多便利,利用其音像效果、计算机技术的快速、高效和网络信息覆盖面广等优势克服了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从而激发了初中生的学习兴趣,也促使教师能在教的过程中更有创造性。同时,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以将讲授的特点结合媒体播放的特点采用讲授演播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问题教学法、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过程的探索发现法[4]。
三、信息化技术对初中教学改革的推动
初中课程改革是在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提出来的,因此,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不可否认信息技术在推进初中课程改革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大量实践证明,信息化技术在教学改革中,尤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仅推动了初中教育课程改革,还符合当前教育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在信息时代,如果在课程改革中不能将信息化技术的作用发挥出来,那么其改革必定是失败的。信息化技术对教学方式、教学方法、课程评价等发挥出了巨大的支撑作用。
1信息化技术为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提供了支撑
初中学校要想在竞争中得以长远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在当前的信息时代里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学,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方式。信息化技术为教育教学创新、素质教育提供了必要条件和保障。通过对信息的收集、检索、分析、处理等,可以使学生能够主动提出、分析问题,从而改进了学习方法,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
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还能帮助学生吸收和更新知识,增强了学生对网络技术的利用能力,构建了一个具有反思性、信息丰富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形成和发展批判性、创造性思维,为创造提供前提条件;有助于课堂教育环境与现实社会之间加强联系,从根本上将时空限制打破。同时,可以通过计算机仿真模拟,帮助学生获得与现实社会较为接近的体验,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这也是初中教育的新要求。
2信息化技术有利于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教材形式的变革
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作为教学主体,由他们来组织教学,设计教学环节,学生只能是被动接受。师生在信息化技术教学环境中,可以通过多种活动的开展来发展能力、探究真理、加强师生间的沟通。同时,教学活动方法应该由以往的“先生讲,学生听”转变为“学生学,教师导”,要敢于打破时空限制,为初中教学赋予广域性及开放性的特征,使初中教师能成为真正的知识组织者,而不是传递者[5]。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教材是知识的主要载体,听取教师讲授是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信息时代在变化发展,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变革。目前,对初中教学我们所强调的是学生们的主动参与,并且要求学生能勤于动手、乐于探究,以达到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新知识获取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的目的。要在学习过程中改变学生以往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会使用各种信息手段,对信息有正确的选择力及判断力。同时,学生还要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创新。在信息化技术的影响下,教材的概念也要更新,不能只是局限于教科书或教学参考书。初中的传统教材可以引导学生,并作为一个中介和范例应用到学生的人格建构和学习生活中去,在未来必将会被信息化的课程资源所代替,这是初中教学改革的大致趋势。
3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新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
课程评价应该以一定的评价标准作为依据,通过对有关信息的系统收集,并利用各种定性、定量的方法,对课程的计划、实施、结果、问题等方面做出价值判断并寻求出适合的改进办法。保证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是当前科学评价制度建立的关键因素,采用信息化技术,改变过去偏重甄别与选拔功能的课程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来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此同时,还要考量到学生的情绪、参与、交往、注意、思维等多个状态因素,建立一个发展性的、非等级性的教学评价机制[6]。
4信息化技术对教育与信息产业的融合起到了促进作用
通过大量的初中教学实践,我们已经认识到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不仅对教育理论的创新具有促进作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教学的改革及发展。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其推动下,教育理论实现了大发展,这也为信息化产业与教育理论的融合提供了必要支撑,促进两者的融合。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化技术应用与初中教学改革是密不可分的,这是当代教学改革的一大特色,也是时代发展的趋势。因此,应该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初中各门课程的教学改革环节中去,从多个方面入手。在教学改革飞速发展的阶段,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初中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在面临教学中的困难和挑战时,学校管理者及教师要看清形势,把握好时代的脉搏,不断总结新经验,从而能制定出更多新的策略,做好教学中的各项工作。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为初中教学开创出一个新的发展局面,使其向教育信息化发展。缺少了信息化技术,那么在教学改革中所设立的任务和目标就都成了虚设,根本不能实现。信息化技术的出现为教学改革教育信息化指明了发展方向,也确立了新教学任务,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新动力。只有将信息化技术与教学改革进行完美的融合,才能使初中教学改革更进一步。总之,信息化技术为当代教育理论提供了许多的实现途径,彻底改变了当前的教学模式。但是,我们在看到信息化技术所带来的优势外,也不能全盘否定传统课堂教学的长处,只有将每种教育方法和教学模式有效结合起来,才能够使初中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梦瑶.浅析在初中教学中如何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促进教学质量[J].考试周刊,2015(9).
[2]赵德平.对信息化时代初中教学改革的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6(2).
[3]杨冬冬.初中教学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研究[J].東方教育,2016(13).
[4]张海英,李艳.信息化资源对初中教学改革的影响研究[J].黑河教育,2016(7).
[5]黄颖.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教学改革新趋势探讨[J].黑河教育,2015(1).
[6]张昊.现代信息化技术在基础教育改革中所起的作用及重要性分析[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
Abstract:At present, all kinds of schools carry out 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alized resources, and junior high school is no exception. In terms of building attributes,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specially multimedia technology in teaching, is fully reflected and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ill completely change the teaching effect.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junior high school is chalk and blackboard, but this mode can not meet th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flexible thinking ability. So, in promoting the process of reform and innov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will be the deeply integrated, thereby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novative talents. 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impor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ing reform,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n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ing and the promo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junior middle school teaching reform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favorable basis for future research.
Key words:information technology;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ing; reform; teaching quality;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责任编辑:侯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