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府规制、生态创新与农业企业生态及经济绩效

2017-05-09黄蝶君赖作卿李桦

软科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政府规制农业企业

黄蝶君 赖作卿 李桦

摘要:从双元理论视角出发,构建并验证了政府规制一农业企业生态创新一生态及经济绩效的理论模型,发现政府规制可以促使农业企业实现生态导向创新和经济的双元平衡及双元互补,达到经济和生态绩效的双赢。研究证明了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可行性,并更深入地了解生态创新的理论内涵以及作用机理。

关键词:生态创新;双元理论;政府规制;农业企业

DOI:10.13956/j.ss.1001-8409.2016.09.07

中图分类号:F273.1;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409(2016)09-0028-04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农业在获得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以往粗放型的生产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实现生态及经济绩效双赢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才是农业升级转型的方向。企业公民学派的观点认为,作为社会公民的一员,企业在兼顾经济利益的同时也有义务为社会做贡献,但对处于市场竞争中的企业而言,为了保证生存,首先必须关注经济效益。这说明,为了让农业企业主动进行环境创新,就需要将改善生态环境的生态导向创新和追求经济效益的经济导向创新结合起来,使得生态导向的创新也成为农业企业经济收益的重要来源,才能真正地促使农业企业主动治理污染、保护环境,切实进行农业生态文明建设。

这种被称为生态创新(Eeo-innovation)的创新模式越来越得到理论界和实践工作者的重视。本文运用双元性理论,构建并验证了政府规制一农业企业生态创新一生态和经济绩效的理论模型,发现政府规制可以促进农业企业实现生态和经济导向创新的双元平衡及双元互补,从而达到经济及生态绩效的双赢。本文不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生态创新的理论内涵以及作用机理,而且也从实践上证明了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可行性。

1.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1.1双元视角的农业企业生态创新概念及内涵

从生态创新的研究发展来看,生态创新被认为是刻画具有高生态效能创新的众多概念中最精确及最成熟的概念。Claude首次将生态创新界定为既能显著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又能为企业带来商业价值的创新;Reid等也认为生态创新是在产品生命周期内,以最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有害物排放满足人类需要及提升每个人的生活质量,同时也能够创造有价格竞争力的产品、工艺、系统、服务和流程的创新。生态创新在驱动要素方面更注重技术推动、市场拉动效应以及环境规制因素,并力求在经济利益和环境保护之间达到双赢目标,这是生态创新和其他创新模式重要的差异之处。

研究者们已经从创新三螺旋、创新网络等理论出发,对生态创新的驱动因素及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解释,但同时也发现,生态创新无法回避和一般性创新的关系,特别是能否产生经济绩效的问题。因此,在双元性理论(Ambidexterity Theory)基础上,根据农业行业特点,本文构建了农业企业生态创新内部的结构关系。

农业是自然生命过程和经济再生产结合在一起的特殊产业部门,农业生产过程中既有降低环境风险、污染及其他负效应的生态导向创业,也有为企业自身创造竞争力的经济导向创新。农业企业生态创新是这两类创新模式的双元平衡以及双元互补:①生态和经济导向创新的双元平衡(Balance Dimension Of Ambidexterity)指的是在农业企业的生产过程中,经济和生态导向创新都存在且都保持较高水平;生态和经济导向创新的双元互补(Combined Di-mension Of Ambidexterity)指的是在农业企业生产过程中,经济和生态导向创新之间产生互补、叠加的效应。经济和生态导向创新之间的双元关系,本质上体现出农业企业生態创新对经济和生态绩效的双元作用。

1.2农业企业生态创新的双元作用

农业生产特点决定了农业企业生态创新能够同时实现生态及经济绩效的双元目标。农业生产具有生态和经济的共生性特点,既是创造经济效益的过程,也是自然生态系统循环发展的过程,两者关系密不可分。现代农业企业还具备了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生态延续等多种生态功能。因此,农业企业的生态创新具有双重外部性,不仅能够改造生态环境,而且能够帮助实施生态创新的组织和其他竞争者相比,有着更低的成本,或者获得更大的收益。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a:生态创新对农业企业经济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lb:生态创新对农业企业生态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1.3政府环境规制对农业企业生态创新及绩效的作用

当前很多研究已经关注环境规制对生态创新以及企业绩效的重要作用。实证研究显示,外部环境规制越严格。越能够促进生态创新的发展。在环境和经济效益高度相关的农业领域中,环境规制也能够促进企业绩效提升。在农业领域中,制度被认为是市场环境下环境创新的第一推动因素。而且政府制度、补贴政策作为市场性工具往往比强制性政策更能激发企业实施生态创新,进而推动绩效提升。究其原因,前者直接规定企业环保绩效或环保技术水平,而后者却能对企业环保行为产生长效的经济激励。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2:政府规制对农业企业生态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3a:政府规制对农业企业生态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3b:政府规制对农业企业经济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1.4生态创新在环境规制和农业企业经济及生态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

政府环境规制对生态绩效的效果已经得到了很多验证,但环境规制对经济绩效的影响却存在一定的争议,一些研究认为环境规制对经济绩效的激励效果会受到行业特征、创新类型等因素的影响。农业企业处在既高度依赖生态环境,又直接影响生态环境的特殊产业之中。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是农业企业竞争优势来源,也是农业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效益体现。因此,农业的行业特点会使得农业企业有意愿主动遵循政府环境规制政策,更少出现阳奉阴违的情况。在双元导向的生态创新作用下,同时考虑生态和经济因素的行为才能够兼顾农业企业的生态及经济目标。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4a:生态创新在政府规制和农业企业经济绩效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H4b:生态创新在政府规制和农业企业生态绩效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2.研究方法

2.1数据来源

2015年10~12月通过广东农村政策研究中心以及广东农业企业发展研究中心的数据收集平台发放调查问卷共500份,回收374份,有效问卷为312份,有效回收率为62.4%。企业经营范围包括种植业(谷物、水果、蔬菜、茶叶、中药材)、养殖业(禽畜、水产)以及农产品加工行业。

2.2测量工具

(1)自变量:政府规制在Porter提出的概念框架基础上划分为政府禁止性措施和补贴措施两个维度,并参考包国宪等的问卷。

(2)中介变量:生态创新测量在参考Johnstone、Colin等问卷测量的基础上,划分为经济和生态导向创新两个维度。双元互补选取经济和生态导向创新测量值平均之后相乘数的数据,双元平衡选取生态和经济导向创新测量值差绝对值的数据。

(3)因变量:生态与经济绩效在参考Richey等问卷的基础上。结合农业企业的特点进行编制。经济绩效包括销售收入、收入增长、企业利润、市场占有率;生态绩效包括产品绿色标准、污染物和污水排放、农药或化肥使用量、环保农药或饲料或化肥使用。

(4)控制变量:为了更准确地体现生态创新的中介效应,将企业成立时间、企业规模、专利数量、环保投入、研发投入作为控制变量。企业年龄、企业规模、专利数量取自然对数,研发投入及环保投入以其占销售比例来衡量。

2.3量表的信度和效度

在信度检验方面,本文运用SPSS19.0对量表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各个变量的Cronbach'α系数在0.709~0.852之间,呈现较高的内部一致性。在区分效度方面,构念内测指标的平均方差抽取量(AVE)的平方根都大于该构念与其他构念的相关系数,这说明各个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较高。

3.数据分析与结果

3.1描述性统计分析

从结果来看:政府规制、生态及经济导向创新的双元平衡、生态和经济导向创新的双元互补,以及经济和生态绩效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3.2多层回归及中介效应分析

在控制企业成立时间、企业规模、专利数量、研发投入、环保投入的情况下,采用分层回归分析来检验提出的假设。对于农业企业而言,政府禁止措施、政府补贴措施对生态和经济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经济和生态导向创新的双元互补、经济和生态导向创新的双元平衡和组织生态绩效、组织经济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假设Hla、假设Hlb、假设H2、假设H3a、假设H3b得到验证。

同时,本文借鉴Baron等的方法,检验生态创新的中介作用。第一步用政府规制解释农业企业的经济和生态绩效;第二步用经济和生态导向创新的双元平衡、经济和生态导向创新的双元互补解释农业企业的经济和生态绩效;第三步用政府规制解释经济和生态导向创新的双元平衡、经济和生态导向创新的双元互补。最后,用政府规制和生态创新(经济和生态导向创新的双元平衡、经济和生态导向创新的双元互补)同时带入模型中解释农业企业的经济和生态绩效。第四步用政府禁止措施、生态和经济导向创新的双元互补解释生态和经济绩效。

发现政府禁止措施(B=0.177,p<0.05;B=0.136,p<0.05)、生态和经济导向创新的双元互补(B=0.314,p<0.005;B=0.238,p<0.01)对生态和经济绩效都具有显著的解释能力;政府禁止措施(B=0.129,p<0.05;B=0.140,p<0.05)、生态和经济导向创新的双元平衡(B=0.226,p<0.01;B=0.241,p<0.001)对生态和经济绩效都具有显著的解释能力。政府禁止措施虽然对生态和经济绩效仍然具有显著的解释能力,但是解释能力显著下降,这说明双元导向的生态创新在其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同样,用政府补贴措施、生态和经济导向创新的双元互补解释生态和经济绩效,发现政府禁止措施(B=0.135,p

4.结论与讨论

本文的结论和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作为创新管理、环境管理和生态管理领域内重要的研究课题,生态创新的内涵及作用已经成为理论界和实践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但是生态创新的研究不可回避的就是它和经济绩效之间的关系问题。研究证明了,通过政府规制(禁止性措施和补贴措施),农业企业的生态以及经济导向创新可以相互促进和提高,从而达到经济和生态绩效共赢的状况,这也从实践上证明了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可行性。

其次,本文采用双元性理论,从双元平衡以及双元互补这两个维度构建了这两种创新模式之间的关系,构建并验证了政府规制一生态创新一农业企业生态和经济绩效的模型,对于更深入地了解生态创新的理论内涵以及作用机理具有较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第三,需要指出的是生态和经济导向创新的平衡互补可能只会发生在某些特定行业内部(例如农业),而在低端制造业、采矿业等行业中很难发生。未来需要建立更完备的反映生态创新双元关系的理论框架,提高研究结论的针对性和解释力度。

猜你喜欢

政府规制农业企业
河北省乡镇企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深化云南农垦企业改革的思考
农业企业新三板挂牌问题对策探析
基于政府规制理论视角下的我国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研究
基于中小型矿产企业融资风险谈政府规制
我国出租车准入的政府规制完善
浅析农业企业财务造假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