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睑缘炎相关性角膜病变的临床特点分析
2017-05-09王永红
王永红
睑缘炎相关性角膜病变(Blepharokeratoconjunctivitis,BKC)是一种常见的眼表疾病,可发生于成年人和儿童,严重者可导致角膜瘢痕甚至穿孔,明显影响视力。若发生在幼儿早期,影响则更大。儿童BKC的诊断往往不及时或被忽略,因此,我们对儿童BKC的临床特点进行了观察总结,以提高对儿童BKC的认识和关注。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2013年6月—2015年11月在我院门诊诊断为BKC的儿童患者。
BKC诊断标准:(1)伴有睑缘炎,包括:前睑缘炎:睑缘前唇皮肤、睫毛毛囊、附属皮脂腺的炎症;后睑缘炎:睑缘后唇的睑板腺开口阻塞、充血、异常分泌物;混合型:前后睑缘均有炎症。(2)角膜病变:角膜上皮糜烂、点状角膜炎、边缘性角膜炎和角膜溃疡。
纳入标准:年龄5~14岁儿童;符合BKC诊断标准;无白内障,青光眼等明显眼部其他疾病;无眼部手术外伤史;无智力障碍。
排除标准:年龄不符合者;由于外伤、药物等其他因素引起的睑缘炎症;有青光眼、白内障及眼部手术外伤史、角膜营养不良等既往病史者。
1.2 研究方法
详细询问患者症状,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其睑缘形态、睑板腺分泌物及角膜病变情况,依照下述标准进行评分;根据临床体征对睑缘炎进行分类。
临床症状评分评分项目包括:瞬目增加,眼痒,干涩,异物感,眼红,畏光,流泪等。每出现1条症状记录1分。
睑板腺分泌物性状评分0分:睑脂清亮、透明;1分:睑脂污浊;2分:睑脂污浊伴有碎屑(颗粒);3分:睑脂稠厚呈牙膏状。
角膜病变范围评分[1]0分:无角膜病变;1分:角膜病变范围≤1/4象限;2分:1/4象限<角膜病变范围≤1/2象限;3分:1/2象限<角膜病变范围≤3/4象限;4分:角膜病变范围>3/4象限;5分:角膜病变达角膜中央。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不同性别间评分构成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各评分间的相关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共纳入BKC的儿童患者48例(88只眼),男性22 例(45.83%),女性 26 例(54.17%),年龄(9.83±2.14)岁(6~14 岁)。 后睑缘炎 34 例(70.83%),混合型 14例(29.17%)。
2.2 临床症状及评分
瞬 目 增 加 :25例 (52.08%); 眼 痒 :21例(43.75%); 异物感:17例 (35.42%); 眼红 26例(54.16%); 畏 光 :22 例 (45.83%); 流 泪 :20 例(41.67%)。
临床症状评分:1分,3例 (6.3%);2 分,12例(25.0%);3 分,17 例(35.4%);4 分,10 例(20.8%);5分,6例(12.5%)。不同性别间临床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5)(表1)。
表1 不同性别儿童BKC临床症状评分构成比较(例)
2.3 睑板腺分泌物性状评分
1 分,50 只眼(56.8%);2 分,33 只眼(37.5%);3分,5只眼(5.7%)。不同性别间睑板腺分泌物性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9)(表 2)。
表2 不同性别儿童BKC睑板腺分泌物性状评分构成比较(眼只数)
2.4 角膜病变范围评分
1 分,45 只眼(51.1%);2 分,30 只眼(34.1%);3 分,12只眼 (13.6%),4分,1只眼 (1.1%)。 不同性别BKC儿童角膜病变范围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5)(表 3)。
表3 不同性别儿童BKC角膜病变范围评分构成比较(眼只数)
2.5 相关性分析
角膜病变范围评分和临床症状评分呈正相关(r=0.35,P<0.05),与睑板腺分泌物性状评分呈正相关(r=0.80,P<0.05)。
3 讨论
BKC是指睑板腺的慢性炎症引起的结膜和角膜损害的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但在儿童中常常被忽略。儿童中的BKC发病率并不明确。Gupta N[2]等报道了BKC在儿童患者中约占12%,并且男孩(62%)较女孩更容易患病。而亚裔的儿童BKC的发病率可能更高[3]。张晓玉[4]等观察在儿童睑缘炎患者中BKC达到了41.2%,并且认为女性及儿童睑缘炎患者更易发生BKC。BKC的临床症状多以异物感,畏光,流泪以及视力下降等表现,视力下降可能与角膜混浊等有关。我们发现52.08%的BKC儿童中有瞬目增加的表现。瞬目增加往往被认为是不良习惯,常以教育纠正习惯为主。另外,儿童临床症状评分3分及以下的累计占66.7%,说明儿童BKC的临床症状表现相对单一。这些可能都是临床中容易忽略的因素。另外由于部分儿童检查配合较差,特别是在眼表炎症重,异物感不适明显时,检查所见有限,导致了BKC的容易漏诊。慢性睑缘炎经常被误诊为慢性结膜炎,干眼和病毒性结膜炎等[5]。在相关分析中发现临床症状评分和角膜病变评分呈轻度正相关,说明临床症状并不能完全的反映角膜病变的程度。因此,对于临床症状轻的患儿仍需要仔细检查睑缘,结膜和角膜。
BKC是由于长期的炎性因子释放、脂质成分异常、泪液水分蒸发等导致角结膜病变。BKC的角膜病变主要为不同形式和程度的角膜混浊,表现为点状,点簇状,线状及漩涡状混浊,其次为角膜新生血管[6]。尽管我们的研究中大多数为角膜点染,仅少数儿童出现角膜云翳。但是若不及时有效治疗,会产生严重后果,甚至出现角膜变薄与穿孔等严重并发症[7]。LTeo[8]对51例儿童BKC患者随访发现,37.3%的患者出现角膜变薄,穿孔,手术治疗的占7.8%,而在严重的BKC患者中需手术干预的占26.3%。张晓玉[4]发现,BKC的患者中发生角膜基质浸润占23.2%,角膜溃疡占9.1%。BKC严重的并发症也会导致患儿的最佳矫正视力下降。Doan S[9]等报道有30%的角膜新生血管或瘢痕的BKC患者最佳矫正视力低于20/30。因此,BKC需要及时的治疗,避免出现严重的角膜病变。
睑板腺功能障碍 (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MGD)是睑缘炎的重要病因之一,也是BKC的主要原因[10]。在儿童BKC中74.2%的患者有睑板腺异常[11]。随着儿童干眼症患病率的增加,MGD在儿童眼病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而我们研究发现,儿童BKC以后睑缘炎中的MGD为主,这可能与儿童睑板腺发育,儿童生活环境卫生以及反复的眼表感染有关。儿童的结膜炎,前睑缘炎等容易明确的诊断与治疗,但由于儿童依从性较差,常常治疗不彻底,而成为BKC的诱因。邓世靖[1]等发现有角膜病变者的睑板腺分泌难易度和睑脂形状评分较高,并且角膜病变越大,睑脂质性状评分越高。睑板腺分泌物的淤积促进细菌生长的同时也被分解为游离脂肪酸等毒性介质,毒性介质诱发亚临床炎症反应及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产生的毒性和炎性介质促进腺体内、睑缘腺体周围结膜和眼表炎症的发生发展[12]。我们的研究也发现睑板腺分泌物评分与角膜病变评分呈正相关,也证实睑板腺分泌物对角膜的病变存在影响。虽然本研究中约56.8%的睑板腺分泌物评分为1分,但是仍出现了角膜损伤,这说明轻度的睑板腺功能的改变长期持续存在,仍可能导致角膜病变。因此,重视睑板腺功能对于BKC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中部分患儿及家长不能较准确地提供发病的时间,因此并未对病史时间进行统计比较。但在Suzuki T[11]的研究中发现,患BKC的儿童平均年龄为8.8岁,平均发病时间为4.5岁,71.6%的为双眼患病,74.2%存在MGD,角膜浸润以及角膜新生血管,并且11.8%存在酒糟鼻。因此,儿童BKC早期的诊断可能需要在年龄更小的人群中去进一步筛查。同时也提醒我们对于儿童BKC需要早期预防,从小培养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
综上所述,BKC在男性和女性的儿童中具有相似的特点:临床症状表现多样,角膜病变可能与长期的睑板腺分泌异常有关。
[1] 邓世靖,王智群,张阳,等.睑缘炎相关角膜病变特点及其睑板腺功能的临床观察[J].眼科,2013,22(3):149-153.
[2] Gupta N,Dhawan A,Beri S,et al.Clinical spectrum of pediatric blepharokeratoconjunctivitis[J].AAPOS,2010,14(6):527-529.
[3] Viswalingam M,Rauz S,Morlet N,et al.Blepharokeratoconjunctivitis in children:diagnosis and treatment[J].Br J Ophthalmol,2005,89(4):400-403.
[4] 张晓玉,王智群,张阳,等.睑缘炎相关角结膜病变172例的临床分析[J].中华眼科杂志,2016,52(3):174-179.
[5] 李湧,陈晓凯,李莉,等.慢性睑缘炎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分析[J].临床眼科杂志,2013,21(2):150-152.
[6] 孙旭光,周玉梅,姜超,等.438例睑缘炎患者的临床分析[J].中华眼科杂志,2013,49(10):878-883.
[7] Culbertson WW,Huang AJ,Mandelbaum SH,et al.Effective treatment of phlyctenularkeratoconjunctivitis with oral tetracycline[J].Ophthalmology,1993,100(9):1358-1366.
[8] L Teo,JS Mehta,HM Htoon,et al.Severity of Pediatric Blepharokeratoconjunctivitis inAsian Eyes[J].Am J Ophthalmol,2012,153(3):564-570.
[9] Doan S,Gabison EE,Nghiem-Buffet S,et al.Long-term Visual Outcome of Childhood Blepharokeratoconjunctivitis[J].Am J Ophthalmol,2007,143(3):528-529.
[10]Nelson JD,Shimazaki J,enitez-del-Castillo JM,et al.Th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report of the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subcommittee[J].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2011,52(4):1930-1937.
[11]Suzuki T,Teramukai S,Kinoshita S.Meibomian glands and ocular surface inflammation[J].Ocul Surf,2015,13(2):133-149.
[12]洪晶.提高对睑板腺功能障碍的认识重视睑板腺功能障碍相关性干眼的药物治疗[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2,30(10):865-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