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叶尖,乌龙头
2017-05-03铁迟
铁迟
去年五一长假,我们一家人回老家看望母亲。第二天大门还未开,便有亲戚在外面打门了。坐流水席似的,这家出来,那家进去。十点未到,就已经转了三家了,转得平时十二点吃午饭的妻子女儿只吐舌头。馍馍各不相同,有烙的油饼,有蒸的花卷,有炸的油香,但相同的是,家家桌子上都有碧绿清脆的凉拌五叶尖,三爸小儿子家居然还多出了一盘凉拌乌龙头。平时并不怎么看好野菜的妻子女儿在我狼吞虎咽的感染下,也放开吃了。
此时的家乡,玉米刚刚种上,农活暂时没有,苜蓿已经长老了,漫山遍野的五叶尖已经可以采摘了。于是,男女老少一有空就挎个篮子上山了。掐的少了,就自个吃了。掐的多了,可以拿集市上卖。
五叶尖和乌龙头生长于阴湿山区,耐干旱耐贫瘠,生命力十分顽强。五叶尖属于落叶灌木,一簇一簇生长,掌形的复叶上有五个叶片,因此人们叫它五叶。由于它的采摘期很短,必须在叶子没有完全绽开之际采摘食用,为了显示自己采摘的绝对新鲜,人们在五叶之后加了一个尖,于是“五叶尖”的名称算是叫开了。五叶尖的枝条上到处是尖尖的小刺,掐五叶尖时要格外小心。往往是芽苞多的地方,刺多,甚至芽苞就长在刺的旁边。有经验的人既掐得快又扎不到手,没经验的人,五叶尖没掐多少,被刺扎了的叫喊声比掐的五叶尖多。掐惯了的老手,掐过一次就记下了地方,哪里多哪里少,心里有一本地圖,来年自个就悄悄地单干了。
刚刚掐来的五叶尖,仿佛一个个含苞欲放的小花蕾,花蒂处紫红紫红的,在它的映衬下,整个一篮子菜显得更加嫩绿。漂洗干净的五叶尖开水锅里焯了,沥干,晾凉,调上油泼辣椒,香醋、味精、蒜泥、食盐、花椒油,色泽碧绿,清淡爽脆,清香中有一股淡淡的苦涩,别有一番滋味!由于五叶尖比较脆嫩,所以开水里焯的时间不宜过长,否则绵绵的,颜色变黄了,独特的风味完全丢失了。在我看来,焯个六成熟,晾凉,酸醋精盐油泼辣椒,醋放出头,微苦中透出一丝酸味,那才叫一个爽!
乌龙头和五叶尖同属五加科。它生长在偏远的林区,连片生长,大多长在灌木丛中,或悬崖边上,浑身长满小刺。乌龙头是乌龙头树每年春天长出的紫红色“子弹头”状幼芽。光秃秃的枝头上紫红色的乌龙头一个个地四处张望着,满心欢喜地冲过去,想用手将枝条拉过来,好掐去枝头的“子弹头”。谁知,枝条没有拉过来,手针扎了似的疼得缩了回来。仔细去看,光秃秃的枝干上到处是刺。因此,乌龙头一斤十几块一点不算贵。跑很远很远的路,甚至十来里开外的林区,深一脚浅一脚,刺扎是闲事,有时要冒着危险去悬崖边去采。有经验的采摘者,穿得严严实实,戴了厚厚的帆布手套,一把铁钩,往往二人合作,一人勾枝条,一人采摘,完了成果均分。
采摘来的乌龙头开水里焯过,晾凉之后可以放味精、香醋、精盐、油泼、辣椒、蒜泥、凉拌,做下饭菜。焯过的乌龙头汆入臊子,做天水独有的乌龙头打卤面。香味厚重的臊子里有了乌龙头的点缀,苦中带涩,药味浓郁,风味独特,使平平常常的打卤面别有一番滋味,更加吸引食客。
以前没有冰箱,人们把新鲜的五叶尖乌龙头阴干,放到冬天吃,或捎给远方的游子。味道虽然是那个味道,但颜色变了,口感变了,不过这毕竟是故乡的味道,又有谁真的能计较呢?
责任编辑/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