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视体验活动 培养应用意识

2017-05-02康春梅

山西教育·教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假分数轴对称数学知识

康春梅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数学的十大核心素养,这些核心素养一般与一个或几个学习领域内容有密切联系,而应用意识的培养则具有综合性和整体性,要贯穿于整个数学教育的全过程。那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呢?

一、课前引导参与,体验生活处处有数学

小学生年龄小,所处的家庭环境也各不相同,其生活经历也有所不同。教学前我常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特定的生活场景,丰富他们的生活经历,让其体验到生活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例如,教学“打折”这一内容之前,组织学生逛商场,在与售货员的交谈与商品买卖中了解生活中的打折现象,获得打折的初步体验。学生拥有这样的亲身经历后,课堂上就会激情高涨,在研究课题时就显得更加轻松,学习目的性也更强了。

二、课中放手实践,体验生活处处用数学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提供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亲自实践中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1.情境投入,学生在玩中体验。

作为教师,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面对一道应用题,读了三遍还是不会做,但如果把这种数量关系变成他们的生活场景,则立马有解。因此,教学中我常把例题中的情境转化为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让学生经历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例如,教学“相遇问题”时,在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后,我让两个学生面对面站好,伴着“出发”的口令声,行走的两个学生很快“撞”在一起。随即多媒体出示他们的行走示意图,学生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掌握了相遇问题的特征及其数量关系。

2.动手实践,学生在做中体验。

为了能逐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做”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体验并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和现实存在。例如,教学“真分数和假分数”时,课前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饼,要求他们把手中的饼平均分成4份,引导其思考:送出1份是个,送出3份是个,如果一个同学手中的4份全部送出,另一同学又送出同样大小的1份,一共送出的是多少个呢?通过这样的实践操作,学生不仅能感受到假分数的现实存在,又加深了对假分数的思考和理解。

3.主动发现,学生在乐中体验。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以需要为基础又与认识和情感相联系,对某件事物认识越深刻,情感越炽烈,兴趣也就越浓厚。教学中我常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尋找并感受数学知识,让学生在乐中学、乐中思。例如,教学“平移和旋转”时,我以生活中火车的前行、风车的旋转等引出概念,引导学生探讨平移和旋转的特征,之后再回到生活,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运动是符合平移或旋转特征的。学生兴趣盎然积极交流,充分体验到生活处处有数学,生活处处用数学。

三、课后精心设计,体验数学与生活紧相连

新授课之后,我总是会精心设计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如学完轴对称图形后,我给学生留了这样的家庭作业:“用手中的相机把你发现的轴对称图形拍下来,并亲自剪出几个漂亮的轴对称图形,制成精美小报。”这样的练习既让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又令其体验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更享受到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愉悦与成功感,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要灵活多样并长期贯穿于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当中。作为教师应在教学中努力为学生提供背景和机会,使学生逐步形成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作者单位:山西省太原市第三实验小学校)

(责任编辑 冉 然)

猜你喜欢

假分数轴对称数学知识
说说轴对称
如何跨越假分数的思维断层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轴对称》巩固练习
认识轴对称
真分数和假分数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关于轴对称的几个基本概念
假分数变身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