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体验 促进解决问题策略的内化

2017-05-02谢小银

山西教育·教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正方形探析解决问题

谢小银

在苏教版教材中,解决问题的教学内容相对集中,且按照解决问题策略的不同,将实际问题分成不同的单元进行编排。但在实施教学时,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了解这些具体的策略,能套用策略解决相应领域的问题,而是要让学生深入探析这些策略的来龙去脉,对策略有深入的体验和感悟,这样学生才能具备综合分析能力,能灵活运用不同的策略来解决实际问题。

一、体验策略的巧妙,生成运用策略的意识

学生对解决问题的策略的习得不应当是被动接受的,而要在具体的问题中体验到策略的作用,感悟策略的巧妙之处,这样学生才能自觉生成运用策略来解决问题的需要,养成必要的意识,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给学生机会去比较、去体验、去探析和感悟。

例如,在“画图的策略”教学中,我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问题:将一块正方形田地的边长增加10米后,其面积增加了500平方米,求现在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在读题分析之后,不少学生有无从下手的感觉,其原因在于学生的脑海中缺乏相应的表象,不明白正方形的边长增加之后面积是怎样变化的。所以,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交流。在交流中不少学生提出要想办法画出示意图,因而接下来我将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按照自己的理解画出相应的示意图并尝试解决这个问题。在全班交流的时候,出现了两种有代表性的理解(见图1和图2)。

图1

图2

双方经过激烈的争辩,最终学生统一了意见,认同了第二种图示。接下来学生想办法将图2分成了三部分,用500减去小正方形的面积100平方米,然后算出原来正方形的边长等于20米,在这样的基础上,计算出现在正方形的面积就水到渠成了。解决问题之后,我没有立即安排相应的练习供学生巩固,而是请学生回顾了刚才的解题过程,说说自己的收获,很多学生都表示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按照题意画出示意图,结合图示我们才能搞清楚问题的关键,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二、探索策略的内在,掌握解题策略的核心

对于已有策略的认识,学生必定不能停留在模仿上,而是要引导学生深入探析策略的适用性和科学性,从根源上把握策略,形成更加系统的认识,这样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以便他们灵活地调用,在实践中增强对策略的认识,促进策略的内化。

例如,在“转化的策略”的教学中有这样一个问题:18+19+20+21+22+23。因为出现的时机比较敏感,所以很多学生迅速做出判断,认为这样的计算可以进行转化,并且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学生尝试将首尾两数相加,再乘以(6÷2)。这样的方法无可厚非,至于为什么可以这样转化,大部分学生说不出其中的缘由,所以我请学生先回忆之前学习过的内容,再进行组内交流。一段时间之后,学生相继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发现这样相邻几个数的和与梯形的面积计算有关,可以用圆表示出每一个加数,因为依次增加1,所以这些数可以排列成一个梯形,继而可以用梯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它们的和;还有的学生在原来加数的基础上再增加一列相同的数,只是将其中加数的顺序颠倒过来,这样原本的梯形就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样更直截了当地解释了上面的算式。之后我再将原来算式中的相邻的自然数改成相邻的奇数、偶数,学生依然可以运用刚才的转化方法来计算,从而体验到策略的应用范围之广,大大拓展了策略的内涵。

在教学中浓墨重彩地探析转化背后的算理并非是多此一举,而是要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这样洞悉规律,领悟策略的妙用,对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推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像案例中这样的教学突出了转化策略的原理,学生经历了这样的探究,对于转化的策略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从而提升了他们对于这个策略的认识,帮助他们掌握了策略的核心要素。

三、拓宽策略的内涵,体验数学学科的灵动

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和优化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教学中,帮助学生用更优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是提升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体现,尤其是在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中,我们更加要突出策略的优势,并引导学生不断拓展策略的内涵,拓展具体策略的应用范围,在此过程中加强学生思维的灵动性,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例如,在“一一列举的策略”教学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小明有2元和5元的人民币各若干张,想要用这些钱来购买一本价值36元的书,共有多少种不同的付款方式?大部分学生在读题后按照之前学习的方法先列表,再从0开始一个一个地列举出所有不同的可能,计算出符合题目要求的数据,但是我在巡视学生练习的时候发现有些学生花费的时间较短,并且顺利得出结果,于是我跟学生进行了简单的交流。到了全班展示交流的时候,我先请用“传统”的方法解题的学生展示了自己的做法,并肯定了他们练习的合理性,之后再请“别出心裁”的学生来说明自己的想法,学生表示在列举的时候首先经过了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我发现36是一个偶数,而5的倍数要么是整十数,要么尾数是5,而2的倍数都是偶数,要是尾数是5的数加上2的倍数肯定不能等于36,所以在列举的时候我从5开始想起,并且只考虑用偶数张5元的钱币……在这样的解释中,其余学生受到了很大的触动,他们发现在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时候,不应该依葫芦画瓢,而是要首先经过自己的判断和思考,从最合适的角度入手,用最简单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发现策略的多样,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除了知识的传递和能力的培养之外,数学教学还承担着发展学生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的重任,在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中,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调动学生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也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

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一直是一些学生的困惑所在,原因在于学生缺乏相应的数学模型,缺乏对问题的分析能力,通过专题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学习,学生可以发现策略对于解决实际问题是有很大帮助的,并且他们可以分门别类地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有时候这些模型会重复出现,或者在一个问题中可以找到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微观定格,我们引导学生发现策略在解题中的踪影,学生对于数学学习就多了一层信心。比如一些看起来很复杂的问题,在通过列表整理条件、画图分析问题之后,学生找到了对应的问题模型,能够选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这样的问题,这对于他们的数学学习的信心是有很大帮助的,在解决了相应的问题之后,学生的数学模型库中又融入了新内容,这样就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再比如“从问题想起”和“从条件想起”的策略,不仅仅广泛运用于各领域的数学问题中,在其余各学科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通过这些策略的学习、总结、反思,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就形成了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总之,《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在“解决问题”方面明确指出了教学目标:(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这就说明策略的教学重点在于帮助学生体验策略、形成策略和正确熟练地运用策略,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努力丰富学生的体验,加强学生的经历,促进学生的反思,从而不断促进他们知识的内化,提升他们学习的层次。

猜你喜欢

正方形探析解决问题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烹饪与食品安全的实践探析
剪正方形
剪拼正方形
拼正方形
拼正方形
VR阅读探析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