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中学生师生关系、自尊与辍学意愿的关系
2017-05-02冯菲
冯菲
摘要:采用问卷法对166名民族地区中学生进行调查,探讨民族地区中学生的师生关系、自尊和辍学意愿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不同年级的中学生在师生关系冲突性、自尊和辍学意愿上存在差异,高三学生在师生关系冲突性和辍学意愿上得分最低,自尊得分最高,高一学生辍学意愿最高;民族地区中学生的辍学意愿与师生关系的亲密性、支持性和满意度存在显著负相关,与师生关系的冲突性存在显著正相关,与学生自尊有不显著的负相关。关注民族地区中学生的师生关系特点,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提升学生的自尊感,可以降低学生的辍学意愿。
关键词:师生关系 自尊 辍学意愿
中图分类号:G63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4-0174-02
民族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但由于历史、文化和地理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民族地区教育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其中义务教育普及率较低、学生辍学率较高成为制约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已有研究从不同视角分析了社会和家庭等因素对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辍学的影响,并为减少民族地区儿童辍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1][2]但过去研究对家庭经济状况、社会教育观念等外部因素分析较多,而对学生自身的个人特性和人际互动关注较少。围绕学生自身的相关变量定量考察辍学倾向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价值。自尊反映了个体对自身价值感的判断,自尊低的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缺乏信心;而师生关系是学生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师生关系也会对学生的学校适应、学业成绩等产生影响。[3]民族地区学生的师生关系、自尊和辍学意愿有何特点?学生的师生关系和自尊与辍学意愿有无联系?对民族地区学生辍学倾向及相关因素展开研究可以帮助理解儿童辍学行为的心理机制,也能为学生辍学的预防和干预工作提供实践指导。
一、研究对象
由经过培训的民族地区学生担任主试,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贵州省的少数民族地区向初中和高中学生发放问卷,共回收166份,其中男生81名,女生85名,汉族学生22人,白族、壮族等少数民族学生144人。
二、研究工具与方法
(1)辍学意愿评定:问卷调查过程中,使用五级评分从“十分不想辍学”到“十分想辍学”让学生自己评价下一年辍学的意愿,得分越高说明学生想辍学的意愿越强。
(2)自尊量表(SES):由Rosenberg 于1965年编制,用以评定青少年关于自我价值和自我接纳的总体感受。此量表由5个正向计分和5个反向计分的条目组成,分4级评分。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4]
(3)师生关系量表:原问卷由Pianta(1994)编制,后由北京师范大学邹泓教授修订,共23个项目,分为亲密性、冲突性、支持性和满意度4个维度,采用学生评分,有良好的信效度。[5]
使用SPSS17.0对原始数据进行录入,然后统计分析。
三、结果
1.不同年级中学生的师生关系、自尊与辍学意愿差异分析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年级中学生在师生关系、自尊和辍学意愿上的得分差异。从表1看,不同年级学生在师生关系的冲突性(F=3.11,p<0.05)、自尊(F=3.05,p<0.05)和辍学意愿(F=7.07,p<0.01)上存在显著差异;但不同年级中学生在师生关系的亲密性、支持性和满意度三维度得分上没有显著差异。
经过事后多重检验发现,在师生关系的冲突性维度上,高三学生与初二、初三、高一、高二年级学生均存在显著差异,高三学生师生关系的冲突性更小;在自尊得分上,高三学生比初二、初三、高一学生自尊更高;高三学生比其他年级学生的辍学意愿得分都更低,并且高一学生辍学意愿得分明显高于初三学生。
2.民族地区中学生师生关系、自尊和辍学意愿的相关分析
Pearson相关求师生关系、自尊和辍学意愿之间的两两相关,结果显示民族地区中学生的辍学意愿与师生关系的亲密性(r=-0.260,p<0.01)、支持性(r=-0.196,p<0.05)和满意度(r=-0.228,p<0.01)存在显著负相关,与师生关系的冲突性存在显著正相关(r=0.451,p<0.01);辍学意愿与学生的自尊相关不显著。说明民族地区中学生师生关系的亲密性、支持性和满意度越高,他们的辍学意愿越低;师生关系冲突性越强则辍学意愿越高。
四、讨论
1.民族地区中学生师生关系、自尊和辍学意愿的特点
研究发现在师生关系的冲突性上,高三学生明显要低于其他各年级,可能反映了随着年龄的增长,高三学生自主性和自控性增强,能更理性地与老师进行互动,降低了师生关系的冲突性。研究还发现,高三学生的自尊比初二、初三、高一学生明显更高,可能是高三年级学生对自我评价的价值越来越倾向于独立,能从多方面看到自己的积极表现,自尊会更高。国内学者的研究表明初二、初三是民族地区儿童辍学的高峰期,年级越高辍学率越高[6],而本研究发现中学生辍学意愿在初三和高三两个年级中比较低,两者研究结果不一致。原因可能在于初三和高三是毕业年级,学生很快就可以毕业或者升学,因此学生较少考虑放弃学业;而学生在高一时辍学意愿明显较高,可能是从初中升入高中后,学生需要花更多精力去面临生活和学业上的挑战,辍学意愿会增加。教育者需要关注高一学生,他们处于过渡期,应及时发现学生在学校生活中的困难,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适应高中生活,以降低辍学的发生率。
2.民族地区中学生师生关系、自尊和輟学意愿之间的关系
民族地区中学生的辍学意愿与师生关系的亲密性、支持性和满意度存在显著负相关,与师生关系的冲突性存在显著正相关;辍学意愿与学生的自尊相关不显著。这意味着,学生在校期间与教师的关系越亲密,从老师那里获得越多的情感支持和帮助,对师生关系感到越满意,那么学生辍学的倾向就越低;而学生如果与教师的关系冲突越多,可能导致学生辍学意愿升高。袁桂林等人的调查研究发现,学校管理僵化、学校生活单一、师生关系紧张是学生辍学的重要原因[7],本研究的结果支持这一观点。因此,为了降低民族地区青少年的辍学率,除了考虑家庭经济困难、父母观念等学校以外因素,还应该鼓励教师在与学生互动中多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给予更多的学习帮助和情感支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需要,减少师生冲突,帮助学生与教师建立满意的师生关系,以师生关系为情感纽带提升教师对学生的正面影响力,增加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对学习的投入,这些措施可以更好地预防民族地区的学生辍学。
参考文献:
[1]叶月婵.影响少数民族适龄儿童辍学的因素分析[J].甘肃科技,2010,26(8):161-163.
[2]杨成胜,王倩倩.布迪厄实践理论视野下少数民族学生辍学原因探析——以湘西凤凰苗族学生为例[J].民族论坛,2008(5):17-19.
[3]杨阿丽,方晓义,李辉,蔺秀云,刘倩倩.云南省中小学生师生关系发展特点及对学校适应的预测[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2):49-56.
[4]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增刊):318-320.
[5]邹泓,屈智勇,叶苑.中小学生的师生关系与其学校适应[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4):77-82.
[6]张红玲.黔东南苗族农村大龄女童辍学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以从江县停洞镇为例[D].西南大学,2010.
[7]袁桂林,洪俊,李伯玲,秦玉友.农村初中辍学现状调查及控制辍学对策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4(2):1-5.
责任编辑:孙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