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口算粗心的原因及其对策

2017-04-29于海霞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7年8期
关键词:定式笔算口算

于海霞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表明,口算速度快的,笔算速度也快,正确率高,反之,口算速度慢的,笔算速度也慢,正确率低.“计算要过关,必须抓口算”,这是科学结论,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条规律.口算能力的培养,要经过一个懂理、会算、熟练、灵活的过程.懂理就是使学生懂得口算的算理;会算就是通过一定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口算的方法;熟练就是经过反复练习,使学生对基本口算能够算得又对又快;灵活就是使学生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灵活地解决问题.

有“粗心病”的学生,往往会算,可算起来却丢三落四,错误百出.教师对他们既痛惜又气恼,常严厉批评之后,还要学生把看错、抄错、算错的题再做一遍甚至于几十遍.但结果,“粗心病”未治好,反而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造成恶性循环.那么,教师要如何对学生的这一现象进行正确的引导呢?

一、感知因素干扰口算的正确性

小学生年龄小,自我监督的能力较差,不善于观察比较事物的异同点.如,把110写成101,7-2算成9,减号看成加号,等等.造成这种错觉,是因为眼睛在观察外部形态后产生与客观形态不一致的感觉.学生不善于在观察、比较中辨别相似的两件事中的不同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教会学生对事物进行观察和辨析,指导他们把相似易混之处进行对比,促进分化,从而避免由于感知原因引起的错误.

二、注意品质受到干扰,影响了口算的正确性

小学生由于好动贪玩,做作业时思想不集中,脑中想着其他事,缺乏毅力和自制力,常常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造成口算错误.如,有的学生在做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时,常常忽略了进上来的数或借去的数,光注意了运算,结果顾此失彼.又如,有的学生在学习整百、整十数的乘法后,常常忽略了对积里算出的0的处理,如,50乘60,算成300.像这种错误,是由于学生的转移能力较差所引起的.所以,在教學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进行类比,以建立起新、旧知识结构间的逻辑联系,减少学习新知识的障碍,进而温故知新,化陌生为熟悉.

三、思维的消极定式对口算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研究新问题时,往往按固定的习惯性思路和方法去思考.这种思维定式,在学习新知识时,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的影响.例如,小学生在四则混合运算中常常出现思维混乱,造成思维定式的负迁移作用.在计算6-6×2时,有的学生会很快写出答案是0.造成这一错误的原因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第一感知干扰了“先乘除后加减”的第二感知.又如,计算8×2÷8×2,学生也会很快得出答案是1.造成这一错误的原因是两级运算顺序干扰了同级运算顺序,误以为先乘后除.所以,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这是克服思维消极定式的有效方法.

四、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非智力因素对口算的影响

学生对数学计算缺乏兴趣,感到枯燥无味,计算时就会心不在焉,马虎潦草,容易出差错.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会影响计算的正确性,尤其学困生在这方面表现更为突出.所以,在教学中也应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1.游戏比赛.口算枯燥乏味,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口算兴趣是尤其重要的.教师要改变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好胜心强的这一心理特点,采用多种训练形式代替以往单一练习的形式.例如,用游戏、比赛等方式训练.每天出3~5道计算题,逐日登记、公布,并进行评比,优胜者发给“奖励券”给予嘉奖.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每名学生都积极参与,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检查评议.平时学生除了对规定的验算题目进行验算外,基本上不能自觉验算每一步.所以,要强调学生算完一步及时“回头看”,检查是否正确,一步一回头,及时检查验算,及时纠正错误,保证计算的正确.检验要有明确的目的和严格的标准,做到每题必检查,每步必验算.当其他学生板演计算题时,教师预告粗心的学生,请他们帮助教师检查计算过程,做“小老师”,进行评议.

3.改错提高.有针对性地把与学生经常错的题目类似的题目作为学生的课堂作业,再次反馈了解学生改错后的作业效果.改错时对学生要求:判断对错→找出错误处→分析错误原因→改正.课堂中采取小医生找病因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在比赛中获取知识.“改错”不能仅满足于学生分清了错误原因,改正了错误,而要达到预防效果,教育学生对这些错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每隔一段时间,再让这些粗心的学生从教材或作业中找出易混、易错题来“考”大家,凡是所选题目能把别人考倒的,给予奖赏.

总之,学生出现口算粗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只要摸清病因,对症下药,就能将这些学生的受责、受罚的恐惧心理引向竞争、好胜的主动心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种心理角色的换位疗法无痛而高效,不妨一试.

猜你喜欢

定式笔算口算
由“知识本位”到“能力习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实践与思考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部级优课)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从“法”到“理”悟本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实践与思考
Debate breaks the mindset 辩论打破思维定式
口算 笔算 估算
解数学题要克服思维定式
随机线性互补问题的无约束优化再定式
我会口算100减几了
突破思维定式,强化解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