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德育课中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探究
2017-04-26樊宏燕
樊宏燕
摘 要: 技工院校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中国制造”的主力军。部分学生存在缺乏职业理想,就业无准备,对职业生涯毫无规划的现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技工院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趋势。本文以技工院校德育课为视角,分析如何在德育课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关键词: 技工院校 德育课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实施策略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个体规划自我职业生涯的意识与技能,发展个体综合职业能力,促进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活动,是以引导个体进行并落实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的综合性教育活动[1]。当前一些技校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直到毕业都没有做好就业的准备。为了让技校学生更好地规划未来,适应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对他们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势在必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德育课在目标上具有重叠性,因此,利用德育课加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值得研究。
一、技工院校德育课中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
(一)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进一步转型升级,各行各业尤其是迅猛发展的知识密集型制造业与服务业,普遍出现技术工人短缺的现象。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符合社会和企业要求,具有过硬专业技能和良好职业素养的从业者。对技校学生有计划、有层次、有重点地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提高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是帮助他们树立职业理想,增强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二)推进技工院校深化发展的需要。
当前,技工院校的发展既有政策支持又有市场需求,但职业教育得不到社会的普遍认可,传统忽视职业教育的观念依然存在。由于技校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将立即接受用人单位的检验,他们职业道德是否良好,职业素养是否全面,直接代表着学校教育成果的丰硕与否。因此,加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技工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德育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
(三)促进技校学生人生发展的需要。
有些学生职业认知不明,职业意识淡薄,职业目标模糊。技工院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从学生入学开始,贯穿学业的全过程,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了解行业动向与社会需求,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确定明确的职业理想,制定可行的发展措施,规划科学的职业人生。
二、技工院校德育課中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可行性
(一)德育课教学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相互促进。
1.德育课教学是直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平台。
德育课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道德法制教育、职业生涯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为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与就业创业做准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选择职业、准备就业、适应岗位。可见这两者在内容上有很多交叉之处,在教育目的上高度重叠,这就决定了德育课教学可以成为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
2.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提高德育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在德育课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一方面可以使抽象的理论教学内容变得具体化、生活化,展现社会现实,贴近学生实际,大大增强德育课教学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可以使德育课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更多样化、新颖化。针对不同学生实际,提高其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有效地提升德育课的内在价值,增强德育课的实效性。
3.德育课是配合学校各部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第二课堂”。
职业生涯教育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综合性,单靠德育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德育教师肩负着配合学校各部门及班主任的日常教育,延伸课堂教学,组织丰富有益的实践活动,以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任。我校创建的“职业能力训练中心”,就是针对各专业,设计不同职业能力训练活动,寓教于乐,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为将来适应岗位要求做好准备。同时,每个专业部的德育教师还会围绕本专业部的职业生涯教育,精心策划具有专业特色的大型活动作为德育课的课外实践延伸。如为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举行大型“商贸嘉年华”活动,以班级为单位组织货源并向全校师生推销。这个活动让学生有了初入职场的真实生涯体验,对于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来说受益匪浅。
(二)德育课程教学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
1.专门课程教学。
根据教育部要求,《职业生涯规划》是技工院校学生一年级上学期的德育必修课。这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专门课程,主要教授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帮助学生系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技能和策略,初步确定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目标。在该课程教学中,可以针对刚入学的学生普遍存在的“失败者”的心态,结合课程职业理想和自我认识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重树信心,在对未来充满美好期望和发现自己优点的成功体验中走出失败的阴影,愉快地学习并走向职业生涯成功的教育。
2.其他德育课程渗透。
目前,技工院校德育课程包括《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和《心理健康》等。教师要善于整合教材内容,在深入研究每个内容的体系性和科学性的基础上,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渗透在每一门课程教学中:《职业道德与法律》课可以进行职业礼仪、职业形象、职业道德、职业素养、遵纪守法教育,要求学生遵守职业礼仪、增强职业道德、提高职业素养;《经济政治与社会》课可以介绍社会大环境、行业发展动态、消费观、市场竞争、就业形势,让学生了解企业,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消费观、竞争观念;《哲学与人生》课可以从实际出发分析主观条件,进行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人生理想、集体主义教育,帮助学生客观看待自我,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感恩社会报效祖国;《心理健康》课应教育学生悦纳自己、耐挫折,建立和谐关系,学会合作与竞争,培养职业心理素质。
3.整合德育课程资源,分阶段教育。
职业生涯教育是一个系统的、持续的活动,必须贯穿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为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针对性,从学生身心年龄特点出发,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的顺序,分阶段、“梯度式”教育是十分有效的。我校根据年级目标将德育课教学大致确定为三个教育阶段:职一年级是“职业认知与定向”阶段,主要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测评系统对学生的职业兴趣、性格、能力进行测评,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对各专业的就业方向、社会需求和行业动态做全面介绍,帮助学生尽早树立职业理想。职二年级是“职业素养积累与规划”阶段,即重点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教育,包括指导学生为实习积极准备求职简历,教授求职技巧、面试礼仪,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职三年级是“职场实践与完善”阶段,主要帮助学生掌握并合理利用就业信息,顺利就业,适应岗位,获得生涯发展。之后的实习阶段,德育教师做好跟踪指导,帮助学生及时调适就业心态,修正生涯规划,提高就业竞争力。
三、技工院校德育课中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策略
(一)拓展教学途径,创新教学模式,增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效性。
1.巧用教学方法,有效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堂教学。
(1)运用小组合作法、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合作法即德育教师根据课程教学内容,课前设计一系列学习任务,引导学生预习新知,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探究,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交往礼仪营造和谐人际关系”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组内交流课前收集的交往礼仪,再引导学生总结出校园里、职场上的交往礼仪,并让学生懂得如何自觉践行这些规范。
案例教学法即教师精心挑选典型案例,如本校的毕业生案例或本地、本专业的岗位能手案例等,使得教学内容更生动直观。选取的案例最好发生在学生身边,这样易于接受,也可以促动学生认真思考自己的职业生涯问题,效果较好。但是,不同专业的学生,课堂上不能用同一个榜样的案例,否则缺乏说服力。电子商务专业用马云的案例,计算机专业则用乔布斯的案例,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职业兴趣,帮助他们对将来的就业树立信心。
(2)运用模拟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学以致用的能力。模拟教学法就是教师围绕特定的教学内容,给学生创设直观、真实的教学条件,模拟现场环境,仿真实际运行过程,以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2]。如“做好就业准备”的教学中,可以模拟人才招聘会现场,请几位同学分别扮演企业面试官和不同层次的求职者,模拟求职环境。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面试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发现自己职业能力的不足。
情境教学法即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探究问题,激发学生情感,获得知识。这种教学方法特别符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把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融为一体的教学要求。如在市场营销专业教学“职业对从业者素养的要求”时,可创设场景“职场零距离”。教师当顾客,请几位同学分别当营销人员推销商品,再点评这些同学的表现。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掌握专业知识、提高职业素养的重要性,从而努力提高岗位胜任力。
2.加强实践教学,设计德育活动课,调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积极性。
德育活动课是与德育学科课程相对应的德育教育的一个途径。根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的,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摆脱传统的教师“教”和学生“听”的理论教学模式的束缚,设计一系列活动完成教学任务。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趣味游戏、辩论赛等,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团队活动中接受教育。如在教学“职业价值取向”时,可以设计以下活动贯穿整堂课:以小游戏“孤岛求生”导入,让大家做出选择“如果必须舍弃一样,你会舍弃什么?”、“第二样?第三样……”;接着团队活动“演讲:我身边职业价值观高尚的人”;最后每位同学做测试“我的职业价值取向中最重要的三个因素”。通过活动教学,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教学效果显著。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课堂生动性,增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效果。
计算机多媒体和信息网络技术的运用,使教学方法更灵活,手段更先进,内容更形象,可以使枯燥难懂的德育课变得生动有趣,教学效果更显著。如在教学“认清就业形势”时,可以给学生播放“职来职往”节目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体会到求职面试需要一定的礼仪和技巧才能成功;教学“就业与创业”时,准备一些本校优秀毕业生的事迹资料集照片,介紹其职业历程,引导学生树立创业意识。另外,课堂上还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设计一些游戏环节,在竞赛中让学生体会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
(二)开发辅助教材,做好个别指导,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
1.创新教材,跟踪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技校学生处在青春期,思维活跃,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最好能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特点采取跟踪教育的方式。作为德育课程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辅助教材,我校开发设计了《职业生涯规划成长手册》。该手册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根据学生成长规律,设计中职三年不同阶段的内容记载。如第一学年以“设计适合个人发展目标”为主题,设置“了解我的专业”、“职业素养第一次测评及小结”、“职业素养提升行动规划”、“三年学业规划”等任务;第二学年以“寻求实现个人发展目标的途径”为主题,要求完成“职业素养第二次测评及小结”、“专业技能作品汇报”、“主题实践活动小结”、“我的职业生涯规划书”;第三学年以“形成能够实现的个人发展目标”为主题,包括“职业素养第三次测评及小结”、“企业实习小结及鉴定书”、“职业生涯规划总结”等内容。学生在每一学年分阶段记录填写,不仅为学生的职校生活留下了宝贵的成长档案,而且实现了对学生职业生涯的跟踪管理。
2.分类指导,以赛促学。
德育教师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和日常观察了解,以职业素质培养为导向,职业分析为手段,加强对学生的分类指导。针对目标模糊的学生,应帮助他们确立职业目标和发展道路,制订切实可行的生涯规划方案;针对信心不足的学生,应帮助他们坚定信念,敢于尝试,提高职业素质;针对缺乏恒心的學生,帮助他们抛弃幻想和杂念,促使他们脚踏实地认准一个目标而奋斗。另外,德育教师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是指导学生参加职业生涯规划竞赛。德育教师应对学生制订的职业生涯规划书做出指导,鼓励学生按照竞赛要求修改完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竞赛在内容上体现了专业及职业教育特色,在形式上拓展了德育课程教学功能,通过竞赛能有效帮助学生强化职业规划意识和竞争意识,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发挥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作用。
(三)加强实训,组织实践活动,全面提高职业素养。
校外实践活动中最主要的是职业训练活动,即实习、实训、工学结合等,这是树立职业意识,锻炼职业品质,提高综合职业素质的最有利契机。如我校建立的国际商务实训中心,数控机床实训基地,计算机硬件、网页制作等多个标准机房等,都尽力营造仿真实训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岗位要求;烹饪专业学生则安排到酒店进行工学结合,让他们在实际岗位中感受职业角色,提高工作能力、适应能力。在此期间,德育教师应充分做好职业指导、心理辅导等工作,借助一切时机加强职业生涯教育。作为课外延伸,德育教师还可以经常布置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如“本专业对应的岗位要求”、“身边的生涯人物”等社会调查活动,对本专业的毕业生进行访谈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增强职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四)基于技校特色,创新评价体系,促进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全方位发展。
对于技工院校来说,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评价主体涉及学生、学校和企业,评价内容有很多属于主观、抽象的,外人无法观察。因此,以往单靠分数衡量学生课业成绩的终结性评价方式已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德育教师应创新思路,针对专业特色建立一套科学、全面、客观的职业生涯评估体系。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的考核,德育教师除了对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进行考核外,还应借助一定的专业工具,为学生做职业性向测评,并教会学生用SWOT分析法客观认识自我,引导学生确定发展目标,制定发展措施,初步完成职业生涯规划书设计。对刚毕业的学生应进行追踪调查,建立档案,搜集学生的就业建议和用人单位反馈信息及资料,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情况加以评估[3];对已经就业1—3年的学生,应定期做问卷调查,了解毕业生的就业创业状况,从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整与管理能力上做出评价,确保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整体性和连续性。
参考文献:
[1]杨丽.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构建[D].上海:复旦大学,2009.
[2]高一萍.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0.
[3]山君亮,宋瑞雪,张冬英.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J].品牌,201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