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中等职业学校加强外来工子女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和对策

2016-12-21黄晓嫦

考试周刊 2016年95期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黄晓嫦

摘 要: 就读于中职学校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是特殊也是弱势的群体。随着这一群体在融入城市进程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对他们开展针对性的生涯规划教育意义深远。这不仅仅是个人理想实现的问题,更是关系到上下几代人幸福的壮举。本文旨在如何帮助这一对象或群体在充满变数和各种不利因素的复杂背景下坚定人生的方向,成就美好的人生。

关键词: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生涯课堂指导

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行动计划。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教育,是社会经济变革和中等职业教育本质任务的迫切要求。刚刚初中毕业的中职生普遍学习基础较差、成功体验较少、自我认同水平较低、自信心偏弱,缺乏设计自我职业生涯的意识、能力与实践,这些“天然”的特性使得他们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难以获得成功。2008年,我国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被列为中职德育教育的一部分,在多年的实践探索后,中职生职业生涯设计教育体系研究在理论与实践上已经日渐成熟。

现实远比理论更加错综复杂。2015年我们在进行一个关于《晋江中职学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职业生涯规划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的课题研究时发现,在中职教育较为发达的地区和城市,开展针对外来工人员子女(以下简称外地生)的职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在于:

第一,过去30年里,随着外来工群体在城市融入中从原来的以“流动”为主到后来的以“移民”为主的模式的变迁,尤其在制造业相对发达的地区,外地生在中职学校就读的数量呈明显上升的趋势。有资料显示,目前外地生的数量已达1亿多,这个庞大的群体已经成为我国工农业生产的主力军,也是社会发展中极为活跃的一个因素。随着我国职业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职学校成为这些年轻人的首选。在这里,他们可以以最少的教育成本换来拥有一技之长的职场人生,从而更好地融入城市。例如在我们开展调查的福建省晋江市,常住人口不足200万,外来务工人员却超110万,人员遍布各个行业与产业。当地教育局统计的信息显示,晋江20万在校生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近六成,他们大部分初中毕业之后就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就读。在我国外来工人口密集且中职教育相对发达的北、上、广等大中城市的数量更可谓庞大。由此可知,中职阶段加强外来工子女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帮助孩子们形成职业与人生发展的内在动力,让外来工第二代更和谐地融入城市,不仅解决了外来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还是当地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的客观需求。

第二,除了广大中职生普遍存在的就业问题——专业对口率不高、工资待遇吸引力不足、就业稳定性差等之外,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这些外地生中职毕业后在职业生涯发展的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1.由于“非本地”因素的限制,就业选择受限,甚至遭到地方企业的歧视,事业发展艰难缓慢。各个地方语言、文化等差异导致外地学生在就业时相对被动,有的企业甚至设置只招本地人的条件,或者必须熟练地方方言,拥有丰富的人脉资源等,而这些都是外地生所欠缺的。2.由于对当地经济形势、产业结构发展缺乏深入的了解,外地生就读中职学校时在专业的选择及就业的方向上均比较盲目,更多集中于居住所在地的美容美发、电子机械维修、服装等相对缺乏竞争力的传统产业,难以实现将“就业”向“创业”的转变。3.外地生生存环境与文化教育处于弱势,缺乏对自身职业生涯进行规划的意识,需要社会,尤其是教育工作者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引导。学生在自身性格、兴趣、能力、价值观上无法形成科学全面的认识,对未来缺乏规划,或有规划缺少信心、恒心和毅力的坚持。调查中,只有22.2%的人知道自己将来的职业发展方向,而本地生却有39.6%。为了融入环境,他们比较容易受到本地学生不良习惯的影响,从而丧失自我,也容易走向极端。

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育、指导和引导。

(一)在中职教育层面上,政府继续大力支持职业教育发展。

1.政府出台企业支持学校顶岗实习政策。据调查,目前学校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难度较大,大部分都是学生自己寻找顶岗实习机会,因社会关系问题,外地生在明显处于劣势。

2.外来生的就业信息渠道明显不如本地生多,因此,各个地方相关的职业服务部门应经常进校园开展职业指导服务工作,帮助他们了解更多就业形势与趋势,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做好规划。

3.进一步推动职业资格准入制度,一方面保证劳动质量,另一方面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就业的公平性。

(二)进一步完善“校企结合”、“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外地生需要适应当地的语言、饮食、传统习俗,职场上也需要有较强的职业适应力。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超过30%的毕业生跳槽了3-5次,消极的工作态度势必影响自身职业的发展。工学结合,可以尽早让他们体验企业的经营与管理,培养他们的职业化素养,适应将来的就业环境。

其次,企业敞开的大门无疑比沉闷的课堂更加诱人。据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外地生在经济上极早独立,为家庭减轻负担,这是他们选择职校的主要原因。“半工半读”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外地生的家庭负担,同时激发了他们的职场潜能。这几年,各地中职学校加快了与企业的合作步伐,例如建立校企一体办学的长效合作机制、生产实训一体化基地等。这是学校的任务,更是需要政府的支持和企业的响应。

(三)依据外地生的具体实情进行分别授课和指导,活跃外地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育。

1.首先从遵循“因材施教”这一教学规律的角度出发,在新学期一开始,不分专业地把外来务工子女从全体教育对象中独立出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应当被推崇。国外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普遍较早,美国甚至在小学阶段就开始进行生涯规划理念的教育。面对如此紧迫的社会形势,加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这一群体的特殊性,对他们进行分别但不是区别教育更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改善。

2.比起本地生强烈的优越感,强化外地生的职业信心应是重中之重,并贯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始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强化他们的职业信心:第一,谈话、家访、沟通、通过学校建立的支助模式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建立彼此之间的信任。第二,在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的过程中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敢于梦想,播种梦想,从而增强自身的职业信心。

3.在实际教学中践行“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理念,灵活发挥教师的作用,课堂上引导他们参与合作游戏、生涯故事讲述、不同班级之间的交流演讲、学习方法交流、角色扮演等,从中发现他们在性格、能力、人际交往、个人行为和学习习惯等方面的诸多问题,进而帮助他们认识并修正自己。

4.将课堂进行有效的延伸。中职学校的校园文化是丰富多彩的,根据外地生的具体实情,引荐他们参加学校各类专业的竞赛集训队、学生会及各类社团,帮助他们进行自身能力的拓展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改善、协调,帮助他们有效地完成兴趣与自身专业的磨合。

5.德育教师、专业教师与班主任三方配合,引导、监督外来工子女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标确定之后,余下的就是具体规划、自我评估的问题。无论是近期、中期还是长期规划,外地生都表现出更大的迷茫与不确定性。因此,让他们体验到规划的现实性与可行性将成为他们坚持目标并不断评估、调整的最大动力。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个案的跟踪与指导效果最为明显。但现实中,师生比例偏差较大,需要其他老师与我们相互配合。从这个意义上讲,就是要将专业教师、班主任也发展为外地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主力军。生涯规划老师根据学生的情况,指导他们制定科学、规范的阶段目标和与之相对应的措施。专业老师可以将学生的规划细化到每一节课、每一星期、每一个月、每一个学期的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而班主任则可以定期如实评判一个学生一定时间来综合各方面的进步和发展状况,将之反馈给具体的指导老师。学生在如此紧密的三重监督之下,实现一个又一个细微的进步,从而完成在校期间的具体规划,尽管毕业后有所调整,学生也能形成“有目标,有规划”的职场概念。

(四)鼓励更多的外来工子女学生参与“全国文明风采”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

我所在的晋江职业中专学校自2008年以来,从未间断地组织外地生参加全国文明风采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比赛。这些学生尽管他们中有些人并未取得什么好成绩,但文明风采大赛的参与让这些学生初次体验了职校生自我价值实现的“美味”,也让毕业后的学生感觉到人生的明朗。因此,将比赛的需要与外地生的具体实情相互结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对外地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帮扶措施:

1.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比赛所要处理的海量竞赛资源,补足外地生相对于本地生而言严重欠缺的当地企业信息资源。

2.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比赛的创意设计弥补外地生就业途径单一的弱点。外地生尽管文化课基础相对较好,但见识普遍不广,思维相对单一,不敢打破常规,总想着延续父母的套路。因此,可以从以下几点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指导:第一,带领学生走进企业,参观企业,聆听就业指导和创业培训。第二,加强外地生与企业的互动,利用学校创设的工学结合的机会体验职场生活。第三,充分利用高职单招考试中的加分优势,鼓励他们通过高职学习参加高职单招考试,继续升学深造,由此扩大就业的选择和范围。

3.带领参赛的外地生感受现场招聘与网上招聘的魅力。2016年年初,我分别带领参与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比赛的全部学生参加晋江相关政府部门举办的专场招聘和我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在会场现场指导学生参与面试,事后帮助他们总结面试的技巧和失误。其余时间也对他们进行网络招聘的相关培训,包括简历的制作,招聘信息的筛选、相关面试细节等。最后,学生将收获所得,结合职业目标,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

(五)培养晋江外来工子女在晋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现如今,网店、微店等电子商务日渐发达,这无疑成为外地学生创业的首选。有些学校在职业指导中渗透创业教育的模式值得我们借鉴。因此,加强这方面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非常必要。

1.开展创业心理教育,树立学生自信心。在调查中,只有12.5%的受访者有创业意愿,可见在心理上,他们并不具体强烈的创业意愿与信心。同时创业的道路往往充满困难与挫折,必须要进行抗挫折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形成良好的心态。

2.开设紧跟市场步伐的新型创业模式的相关指导课程。还可以在日常学习中渐渐了解毕业生创业方面国家的一些优惠政策,普及工商注册、税务知识、劳动政策法规、业务谈判技巧及筹集资金贷款等领域知识与能力。

3.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发动学生利用课余和放假时间,参加学校社团活动或担任班干部锻炼,多融入社会生活中,通过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扩大自己的人脉。

4.政府、学校创设良好环境,帮助他们创业。政府提供创业基金支持,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创业等。学校可以开展校内模拟创业,提高他们的创业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创业设计,讨论其创业计划的可行性,并邀请有关行业专家对其进行评价等。

上述六个方面的总结仅仅是建立在长期教学经验之累积及本课题一年多调研的基础上得来的。而关于中国大批农村人口迁徙出现的外来工子女的职业生涯发展的问题,人们尚无更多关注。我们没有借鉴,亦无参考,加之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是动态的,结果也是需要长时间检验的,故本课题的结论必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时间截止,但探索未止,我将继续探索中职学校外来务工人员工子女的职业生涯规划之问题,以求更加完善之德育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建忠.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现状、趋势及中国职业教育的基本对策.职业技术教育,2001(1):57-64.

[2]王琴.中职学校学生生涯规划发展和就业指导研究.职教论坛,2008(11):39-41.

[3]朱启臻.职业指导理论与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4]王春光.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进程及问题的社会学分析.青年探索特别策划,新生代农民工研究,2010(3).

[5]蒋乃平,杜爱玲.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参考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浅析辅导员如何在大学生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创新实践
如何引导中职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构建探索
基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
为中职生的筑梦追梦助力
浅议如何做好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嘉兴市高职涉农类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调查与分析
浅谈大学生诚信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紧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