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胸腔镜肺大泡结扎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7-04-24苗春兴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肺大泡结扎术自发性

苗春兴

胸腔镜肺大泡结扎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苗春兴

目的 探讨胸腔镜肺大泡结扎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7月牡丹江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86例自发性气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胸腔镜肺大泡结扎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胸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镜肺大泡结扎术临床效果明显,在治疗自发性气胸中效果更佳。

自发性气胸;胸腔镜肺大泡结扎术;传统开胸手术;临床效果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7.04.052

自发性气胸属于临床诊疗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由因肺大泡破裂导致空气进入胸腔膜,会明显破坏胸腔膜的完整性,造成患者呼吸困难[1]。目前,临床主要采用两种手术方法对自发性气胸进行治疗,即胸腔镜肺大泡结扎术、传统开胸手术。本研究就胸腔镜肺大泡结扎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86例自发性气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合并不同程度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X线片显示肺部出现压缩现象,且胸腔内含有积气。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0例,女23例,年龄51~77岁,平均(64±3)岁,病程3~10 d,平均(6.5± 2.5)d;气胸位置:左侧25例,右侧18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9例,女24例,年龄52~78岁,平均(63±3)岁,病程3~11 d,平均(6.5±2.5)d;气胸位置:左侧23例,右侧2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2]:①临床就诊资料完全、无缺失;②治疗依从性良好;③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④肺部压缩程度在 30%以上。排除标准[3]:①不满足相关手术操作指征;②多种原因致治疗工作中断;③具有明显诊疗风险;④精神疾病、肝肾功能不全;⑤恶性肿瘤及器质性病变。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对其进行术前常规检查,明确患者病情,包括肝肾功能检查、心电图、X线诊断等,进一步明确患者手术治疗指征。术前为患者做好备皮工作,所有患者均行全身麻醉,常规消毒铺巾,取仰卧位,均行健侧双腔气管内插管,并进行单一肺通气。

观察组患者行胸腔镜肺大泡结扎术,首先在患者第7肋间腋中线作操作孔,长度控制在1 cm左右。其次,在患者第 4肋间腋前线作副操作孔,长度控制在0.5 cm左右,在第9肋间肩胛下线取1.5 cm主操作孔。结合患者影像学检查结果,对胸膜腔缺损情况进行详细观察。针对探查到的微小肺大泡,采用电凝进行相应处理。对于体积较小肺大泡,则采用缝扎法进行相应处理。对于体积较大肺大泡,且合并窄蒂,则对肺大泡底端进行钳夹,同时对其进行缝扎、切除,准确缝合后常规放置引流管,数量为2条。在胸腔镜直视指导下,将2条引流管分别置于患者肋膈角、胸顶处。术后为患者做好常规抗感染处理,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胸手术,将患者胸大肌外侧缘肋间作为手术切口,操作过程中注意勿离断肋骨、胸大肌及背阔肌。手术切口为近横行切口,主要走向沿肋间,切口长度控制在6~8 cm。观察胸腔内情况,针对缺损位置,应按照基底宽度,选择针对性较高的处理方式。手术结束后,对渗血、漏气情况进行检查,放置引流管,然后关闭切口,术后行常规抗感染治疗。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比较(±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出血量(ml)拔管时间(d)住院时间(d)对照组 43 68±23 397±72 3.6±1.4 10.6±3.8观察组 43 48±18 185±47 2.1±0.7 7.5±3.0 t值 14.254 23.044 5.982 8.326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2.2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自发性气胸起病急,临床表现较明显,是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的急症之一。一般情况下,自发性气胸由多种原因引发,其中肺大泡破裂为常见原因。若不能及时进行治疗,3次发作后,复发率可达80%,对患者身心健康具有明显威胁[3]。自发性气胸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同时可导致患者合并严重低氧血症,可对患者生命质量造成严重影响[4]。大部分自发性气胸患者可通过保守治疗方法缓解病情,但是若患者存在以下几点情况,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①患者合并双侧气胸,且漏气情况较严重;②患者病程较长,且胸引流效果不明显;③合并血气胸;④对患者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但是术后持续有气泡从引流管溢出,这种情况5~7 d内无法自主愈合;⑤持续漏气达3 d以上,或单个巨大肺大泡出现破裂。权威文献报道认为,自发性气胸首次发作后,其可能出现2次复发,复发率为20%左右,再复发率则高达50%[5]。

传统方法治疗自发性气胸主要采用开胸手术疗法进行治疗,通过此种手术方式,能够充分暴露病变组织,方便医师进行手术操作。但是,传统开胸手术治疗,手术切口较大,可对患者胸廓完整性产生一定破坏,增加术中出血量,若操作技术存在偏差,则易出现大出血现象,严重制约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与此同时,传统开胸手术疗法在手术操作时,由于其操作的直接性,往往需要对患者肋间神经进行牵拉,若操作不良,则易对患者肩部活动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并对患者呼吸运动产生一定抑制。传统开胸手术疗法虽然能够获得一定临床效果,但是此种手术操作方法对患者创伤较大,易出现多种术后并发症,造成患者身体恢复缓慢,对整体预后效果产生明显影响。加之患者年龄普遍偏大,其手术耐受性较差,一定程度上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带来较大局限[6]。

随着医学临床领域微创操作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技术日趋成熟,已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中。胸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所在医院治疗自发性气胸疾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治疗前景。与传统开胸手术比较,胸腔镜下肺大泡结扎术创伤较小,术中出血量基本可控,无需担心出现大出血现象,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机体康复[7]。同时,由于微创手术操作技术瘢痕小,因此患者术后疼痛较轻,利于恢复,能够明显缩短拔管时间,并减少住院时间,因此手术操作更具安全性。从临床应用胸腔镜肺大泡结扎术效果来看,其使用优势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胸腔镜肺大泡结扎术利用胸腔镜病灶扫查功能,可迅速定位病灶位置,方便手术操作医师准确开展手术治疗;②此种手术操作在相对密闭胸腔中进行,患者胸腔内环境往往不会受到较大影响,能够保持自身稳定性,因此创伤往往更小。③胸腔镜肺大泡结扎术手术切口小,且不需要切断患者肋骨、胸大肌、背阔肌等组织,无需采用专用开胸器,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可明显减少手术时间,并控制术中出血量,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尤其是切口感染发生;④与传统开胸手术进行比较,采用胸腔镜肺大泡结扎术进行手术治疗可明显缓解术后疼痛,且患者能够尽早下床活动,对患者机体康复更为有利,并且不影响患者呼吸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8]。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通过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可以总结出以下结论:①胸腔镜应用于临床治疗自发性气胸手术中,总体使用效果良好。利用胸腔镜探头,可快速知晓患者胸腔情况,并对其进行准确投影,将患者胸腔内部状况清晰显示出来,为手术操作提供便利条件。②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胸腔镜手术切口相对较小,能够防止破坏患者胸腔结构,从而保留其完整性[9]。

本研究尚存在一定局限性,主要体现:①本研究所选病例较少,可能对结论的延伸性造成一定影响。②本研究未对患者开展随访,没有统计其术后疾病复发情况。针对上述两点局限性,应在今后相关研究中适当增加研究病例,并拓展研究内容,从而不断拓宽研究思路,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更多帮助。在自发性气胸手术过程中,胸腔镜肺大泡结扎术虽然能够发挥较强的临床治疗效果,且能够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要结合患者病情,严格掌握微创手术操作适应证。针对既往发生过自发性气胸的患者,应在治疗前对患者进行一定胸腔闭式引流处理,时间控制在2~3 d,若治疗效果不理想,针对无胸膜炎病史患者可开展胸腔镜结扎术。同时,若患者合并广泛胸膜粘连情况,应对其手术操作指征加以关注,避免手术风险。

综上所述,胸腔镜肺大泡结扎术临床效果明显,在治疗自发性气胸中效果更佳。

[1] 范逸松.电视胸腔镜手术对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2015(3)∶76-77.

[2] 杜容宇.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复发性自发性气胸的疗效观察[J].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27(3)∶343-344.

[3] 胡文滕,蔺瑞江,滕元军.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比较治疗自发性气胸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4,14(8)∶927-933.

[4] 李芝,陈亦江,秦建伟,等.胸腔镜治疗多发胸膜下肺大疱自发性气胸[J].临床肺科杂志,2014,19(2)∶214-216.

[5] 彭丽君,曾伟生,乔贵宾.电视胸腔镜下单纯肺大疱结扎法的临床应用[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1,11(5)∶463-464.

[6] 刘山.胸腔镜肺大泡结扎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分析[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5,2(12)∶7.

[7] 赵跃,王锁周.胸腔镜下肺大泡结扎治疗自发性气胸临床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2)∶177-178.

[8] 李金锐,张建,杜云华.胸腔镜肺大泡结扎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5(9)∶88-89.

[9] 申六女,李凤茹,耿藏缺.经胸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在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效果[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10)∶1423-1424.

牡丹江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

猜你喜欢

肺大泡结扎术自发性
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
不可逆转的肺大泡该如何治疗
奈维用于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后防止漏气的疗效观察
肺大泡不是“肺大炮” 不会一点就炸
肺大泡并发血气胸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要点
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联合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效果观察
自发性冠状动脉螺旋夹层1例
4例自发性肾破裂患者的护理
输精管结扎术后中远期对附睾、睾丸影响的超声观察
护理干预在腹部输卵管结扎术后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