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在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价值

2017-04-24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动脉血血气插管

张 峥

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在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价值

张 峥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在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朝阳市中心医院急救中心收治的94例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抗心力衰竭院前急救措施,研究组患者则在常规抗心力衰竭院前急救基础上加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变化、气管插管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以及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则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气管插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2,P=0.014);研究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0±4)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1±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99,P=0.000)。结论 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在急性左心力衰竭院前急救中应用价值显著,可有效解除患者左心力衰竭症状,改善其血气指标水平,并减少气管插管操作,加速其痊愈进程。

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急性左心力衰竭;院前急救;血气指标;气管插管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7.04.053急性左心力衰竭作为临床常见的危重症之一,具有病情凶险、起病急骤、进展极快等特征[1],多伴发严重呼吸衰竭,威胁患者生命安全,需予以院前急救治疗。针对急性左心力衰竭发病机制,应快速纠正缺氧状态,改善心肌收缩功能,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是完成急性左心力衰竭院前急救的关键[2]。无创正压通气属于一种新型通气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因各种因素所致呼吸衰竭辅助治疗中,效果肯定,但尚需大量试验数据支持。本研究就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在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我院急救中心收治的94例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存在严重呼吸困难、大汗淋漓、咳粉红色泡沫痰以及口唇发绀等临床症状,肺部听诊有哮鸣音、湿性啰音等体征;排除并发气胸、无自主呼吸、其他系统严重疾病、颈面部以及口咽部严重畸形、上呼吸道梗阻。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47例。研究组患者中,男25例,女22例;年龄45~78岁,平均(67±7)岁;基础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16例,缺血性心肌病14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5例,风湿性心脏病2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4例,女23例;年龄46~78岁,平均(67±7)岁;基础疾病:CHD 15例,缺血性心肌病1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4例,风湿性心脏病 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抗心力衰竭院前急救措施,具体如下:帮助患者保持坐位,取20~40 mg呋塞米、0.2~0.4 mg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行静脉注射治疗,同时将硝酸甘油5~10 ml溶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予以静脉滴注治疗,必要情况下可取0.25~0.50 g氨茶碱行静脉注射治疗,待患者临床症状趋于稳定后,将其送至医院接受治疗,期间全程监护其呼吸频率、心率以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变化。在此基础上,研究组患者加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即应用由美国伟康公司所生产BiBAP Vision无创呼吸机,实施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其调节参数如下:起始压力控制在 10~12 cmH2O(1 cmH2O=0.098 kPa),将吸气峰压控制为12~26 cmH2O,而呼气末压是4~8 cmH2O,氧流量控制在每分钟2~10 L。依据患者病情调节其呼气正相压、吸气正相压,确保其动脉血氧饱和度在 90%以上。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呼吸困难症状、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心脏指数(CI)以及每搏指数(SI)变化,评估其临床疗效;应用血气检测仪检验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 h血气指标,包括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以及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统计两组患者气管插管率;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时间。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呼吸困难症状彻底消失,动脉血气指标恢复正常,CI以及SI显示正常;有效: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有所减轻,动脉血气指标基本恢复正常,或存在轻度低氧血症,CI以及SI均有所好转;无效:患者呼吸困难症状、动脉血气指标、CI以及 SI均无明显变化[3]。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2.2 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比较 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PaO2、PaCO2、SaO2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PaO2、SaO2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 PaCO2水平则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比较(±s)

注:1 mmHg=0.133 kPa

PaO2(mmHg) PaCO2(mmHg) SaO2(mmHg)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7 50±6 57±7 76±19 72±11 54±9 70±8研究组 47 49±7 66±10 77±15 65±4 55±6 85±4 t值 0.744 5.055 0.283 4.100 0.634 11.497 P值 0.459 0.000 0.778 0.000 0.528 0.000

2.3 气管插管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共47例,行气管插管1例,其气管插管率是2.1%;对照组患者共47例,行气管插管8例,其气管插管率是17.0%;研究组患者气管插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2,P=0.014)。

2.4 住院时间比较 研究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是(20±4)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1±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99,P=0.000)。

3 讨论

急性左心力衰竭属于临床多发急危重症,特别是进展至肺水肿阶段后,其肺泡以及呼吸道中存在大量分泌物、肺泡本身萎陷,可引发严重低氧血症,加重心肌缺氧程度,促使其心功能快速恶化,形成恶性循环[4]。急性左心力衰竭以呼吸困难为最主要临床表现,易进展成呼吸衰竭,造成严重气体交换障碍,并伴发程度不等的二氧化碳潴留现象[5]。因此,需在院前急救中应用有效抗心力衰竭治疗措施,纠正低氧血症,及时阻断恶性循环。

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松弛平滑肌、促血管活性药物以及呼吸兴奋剂等予以抗心力衰竭对症治疗,并维持呼吸道通畅,以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然而,常规抗心力衰竭急救措施仅能缓解部分患者症状,延长其生存时间,对于大多数难治性、病情危重的左心力衰竭患者则无明显疗效[6-7]。传统气管插管操作较复杂,失败率相对较高[8],不能及时纠正缺氧症状,可导致其病情进一步恶化。

现阶段,无创正压机械通气疗法在左心力衰竭院前急救中的应用频率不断升高,其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具有操作简单、起效快等优势[9],能够快速给氧,避免搭建人工气道而损伤机体,并降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同时,无创正压机械通气疗法可增加患者胸腔压力、气道压力,减少静脉回心血量,降低左心室前负荷,调整处于衰竭状态的左心室,使其恢复至充盈状态,最终改善其心功能,并缓解肺淤血,降低肺泡、肺间质渗出,纠正通气血流比值,改善血气指标。另外,无创正压机械通气疗法可间歇性使用,因此患者拥有自由活动机会,能够在救护车上同医务人员交流,降低院前急救难度,并减少创伤,容易被患者接受。然而,在实际院前急救工作中,医护人员应注意在告知并获得患者家属同意后,方可在急救现场实施机械通气治疗,待患者病情稳定后,搬至救护车上转送医院。

本研究结果提示,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气管插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较短,治疗后PaO2、PaCO2、SaO2水平也优于对照组。充分证明了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应用于急性左心力衰竭院前急救中临床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在急性左心力衰竭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可有效解除患者左心力衰竭症状,改善其血气指标水平,并减少气管插管操作,加速其痊愈进程。

[1] 谢萍.无创正压通气在急性左心衰院前急救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3)∶132.

[2] 黄穗霞,杨贞文,曾育辉.急性左心衰竭院前急救模式应用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14)∶2688-2689.

[3] 黄新颖.院前无创正压通气辅助治疗成人急性左心衰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7)∶58-59.

[4] 宋金书.经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3,53(40)∶97-98.

[5] 张梅娟,颜兰娣.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型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2)∶37-38.

[6] 徐霞,徐标.优化急救护理对急性左心衰患者急救效果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0)∶88-90.

[7] 刘颖.优化急救护理措施对急性左心衰患者急救效果的影响[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4,36(2)∶112-115.

[8] 周文,李文强,张希洲,等.一次性气管插管用引导管芯在困难气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5, 10(9)∶820-824.

[9] 谢英新.在120急救转运中对急性左心衰患者行无创正压机械通气的效果分析[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15)∶72-75.

朝阳市中心医院,辽宁朝阳 122000

猜你喜欢

动脉血血气插管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勘误声明
Beagle犬颈外静脉解剖特点及插管可行性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衰血气分析与预后探讨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徒手和心肺复苏机用于心肺复苏对血气分析的影响对比研究
深昏迷患者应用气管插管的急诊急救应用研究
异型动脉血管为蒂的游离背阔肌肌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
肠系膜插管外固定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4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