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在政论文翻译中的应用
2017-04-19刘颖
刘颖
摘 要: 功能对等是尤金·奈达翻译理论的核心思想。本文从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出发,从词语和句子的不同角度分析了2014年《习近平談治国理政》的部分翻译,阐述了功能对等理论在政论文翻译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 奈达 功能对等理论 政论文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翻译
一、引言
纵观古今中外,政府的发展大多积极地促进了人类社会发展。跨入新世纪,政府的建设面临新的挑战。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世界各国之间政治经济的交流如火如荼。作为一个欣欣向荣的发展中国家,其政论文翻译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政论文翻译的基本精髓体现为功能对等和信息准确。本文试图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出发,探析其在政论文翻译中的应用,强调原文读者和译文读者的阅读反应,实现原文文本与目的语文本的功能对等,力求译文内容的准确传达。
二、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
功能对等理论在翻译过程中强调译文的功能性和目的性,以此指导译者翻译准确的信息。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在《翻译科学探索》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动态对等”翻译观,后来,奈达在另一本书中把这一观点改为“功能对等”,突出翻译的交际功能,这一理论的贡献在于对直译和意译的讨论提供了一个好的方案,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翻译理论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翻译是一种语言转化为另外一种语言的实践过程,“所谓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贴近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首先是意义,其次是文体”。“功能对等”是奈达翻译理论的核心思想,奈达认为,“功能对等”是以读者心理反应为基础的,也就是说,原文读者读原文取得的心理反应和译文读者读译文的心理反应对等。前者指的是译者能够想象原文作者是如何理解与创作原文的;后者指的是译文读者对译文的理解和欣赏。所以,功能对等理论的应用更加注重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其中的桥梁就是原文信息的传递。所以在政论文翻译过程中,需要译者更为准确顺达地表达原文,在观点上与政府保持一致。
三、政论文的特点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里已经表达出来的事物用另一种语言准确流畅地进行重新表达的过程。政论文属于应用文体的一种,具有社会性和时代性,讲求确切、严谨、鲜明,富有创新性,在翻译上力求准确全面、严谨明确和通顺简练。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文字存在一定的特点:长句应用较普及,句子无主语现象较多,修饰语较长,词的重复现象较多,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较多。
四、功能对等理论在政论文翻译中的应用
奈达曾说,翻译是实现目的语文本与原文本最贴切的对等,首先是语义对等,其次是风格对等。翻译是一种交流,翻译过程取决于译文听者或读者所接收到的信息。译者除了要译出原文的内容外,还要服务于目标语接受者,这就要求译者充分考虑到读者能否容易地理解译文,译文也要使用最自然的语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属于政论文,除具有政论文的普遍性外,还有自己的特殊性。本文结合2014年《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生态进步翻译,分析政论文在词块、句子等方面的翻译方法和技巧。
(一)政论文辞块的翻译
1.翻译词语的重复
政论文中重复性词语出现较多,在本篇中,“生态”一词出现的频率较多,因此在翻译词语的重复时,我们要基于不同的情况,结合段落语境,从功能对等的角度出发,把握词语的意境平衡上下文的内容。
例如:我国总体上仍然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资源,
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译文:That China is still an ecologically vulnerable country.
Forests are the mainstay and an important resource for the land ecosystem.
Our efforts for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e must strike a balance between economic growth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工作报告原文中“生态”出现了4次,但是译文翻译出来都有不同的表达,分别采用了词语的不同词性形式表达对等翻译。最后一句的生态翻译在译文中被省略,只是用“environmental”以避免重复。
2.翻译具有中国特色的词语
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反映中国特色文化的新词汇层出不穷,各类政治文献中会具体地使用这些新词汇,表现出一定的创造力。《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也出现了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词语,新鲜又亲切。
例如:原文:“植绿护绿”、“缺林少绿”、“任重而道远”、“官还照当”
译文:the importance of tree planting;
a scarcity of forest resources;
a long-term and arduous mission of afforestation;
to account officials whose ill-judged decisions.
上述例句中的“植绿护绿”、“缺林少绿”、“任重而道远”、“官还照当”等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译者在翻译时采用了直译加意译的方法,充分考虑到了不同文化的读者的可接受性和可理解性,体现了语言形式的对等和创新。词块层面的对等首先要确定词义,词义的选择可根据词类和上下文;根据特定的语境指导翻译复杂的词块,在功能对等的原则下使用具体或简洁的英文词语对词义加以引申,使译文更具可读性。我们要掌握一些翻译中的美学文化修辞,使译文读者完全可以理解和接受。
(二)政论文句子的翻译
句子对等是建立在词块层面对等的基础之上的。然而,仅有單个词汇的对等不能表达文章的意图。在政论文译文中,经常会出现被动语态或者结构复杂、逻辑紧密的句子。译者首先要理清句子框架,才能以正确的结构来翻译,否则就会出现晦涩难懂的句子,甚至带来错误的信息传递。所以,使句子实现对等在英语翻译中尤为重要。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我们会发现汉语句子具有这样几个特征:汉语无主句较多;汉语名词前修饰语较长;汉语并列句或排比句较多。
1.汉语无主句的处理
无主句是现代汉语中非主谓句的一种,是指句子没有主语部分。在特定的情形中,汉语中这种句子很常见。在翻译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无主句时,必须确定句子的主语或主语部分,结合上下文语境,在译文中添加必要的辅助理解成分,才能使句子通顺完整。同时增加的主语可以加强句子的语气,从而更好地传达出原文的语体色彩。
例如: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
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
译文:We must fully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enforcing ecological red lines. Any violations regard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ill be punished.
We will launch major projects to restore the ecosystem,and increase our capacity for producing eco-friendly products.
以上这两个例子都属于无主句句型,理解了篇章语境之后,译者在翻译时添加了主语“we”,使句子更加完整,增强了阅读时的自我意识和想象空间。
2.汉语名词前修饰语的处理
汉语中很多名词前的修饰语较长,在翻译时就要注意原文的语义信息与译文的语义信息对等,以便向读者传达准确含义。
例如: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
译文:We have not yet fundamentally solved a number of issues that the masses feel strongly about.
此例句中“问题”的前修饰语比较长,在翻译时,译者采取定语从句的形式“that the masses feel strongly about”对“issues”进行补充说明有哪些“问题”,符合英语的语法习惯,保持句子的平衡。
五、结语
在翻译对等理论中,奈达指出:“对等总是相对的,为了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必须保持原作的内容和内涵意义,使译文能为读者所理解。”因此,在某种程度上翻译只能表达一定的文字意义,争取在文本内容和内涵文化方面接近原文,译文和原文的绝对对等还有待提升。基于原文基础之上在译文中实现语意的功能对等,不仅要求译者具有扎实的语言专业知识,而且要求译者具有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能够结合新旧知识准确表达原文的语意和内涵。政论文的译者担负的责任更为重大,政论文的翻译关系到国家的政治文化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利益。翻译时我们要忠实确切地表达原文的思想内容,使译文能够严谨地起到与原文相同的语意作用。同时,语言翻译能够激发读者阅读时的参与作用,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译文内容。
参考文献:
[1]谭载喜,编译.奈达论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
[2]柯平.英汉与汉英翻译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3]叶子.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4]石锡书,杜平.辩证地看待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7).
[5]顾维勇,编著.实用文体翻译2版[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