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恩教育是培养人的根本

2017-04-18严利英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长辈品德课品德

严利英

感恩教育是培养孩子责任感的重要基础。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会懂得付出,有了感恩之心才会明白自己有责任去回报社会,对自己所做的事负责。感恩意识不仅是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感恩不但是美德,还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条件。

感恩并非与生俱来的天性,需要教育点拨和引导,我们品德老师可以通过品德课堂这一阵地帮助学生发现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而形成感激的心态,发现其中的美好的东西,进而内化为感恩的行为。

一、通过合理处理教材,适当注入感恩源头活水

细细梳理品德教材,我们可以发现:感恩教育贯穿于整个小学品德教学中,沿着一条纵向的线轴,即感恩父母—感恩朋友—感恩老师—感恩学校—感恩社会,不断加深。新课程标准也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再加工,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因此,我们应该创造性地使用手中的课本,既善于利用课本,又能高于课本。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时,就应准确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不断充实学生身边发生的感恩教育的小故事,扩大话题范围,准确选择活动主题。这样的课堂,不仅有课本的内容,更有学生自己现实生活中的感恩内容,容易走进学生的内心,激发他们的兴趣。通过讨论、实践,学生的心中能萌发感恩的意识,懂得感恩方法,并且能付之以行动。

家,是孩子成长的港湾、欢乐的源泉;家,烙印上童年多少回忆,洋溢着父母多少关爱。在感恩教育的纵轴中,感恩家庭、感恩父母是感恩教育的基础。因为家庭是一个小社会,特别是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家庭与他们的生活态度、生活能力的形成有着最直接、最密切的联系。面对独生子女家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我们要将教育的着眼点放在:通过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家庭亲情,感受父母的关爱、抚育的辛劳,学会初步的自立,具有初步的家庭責任感。

学生的感恩之心不是一朝一夕能培养出来的,只有不断反复实践,才能逐渐形成。这样,才能变认识为行为,以学生的直接参与学习实践代替教师单调乏味的空洞说教,在社会活动中形成观念,不断培养学生感恩的价值观。在《有多少人为了我》这一课的教学中,先播放 “感动中国”的颁奖典礼视频资料。以这种具有震撼力的、直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于具有代表性的、有影响力的“英雄”有一初步的认识,由此同时激发孩子内心深处那份最真、最纯的感恩他人、感恩社会的美好愿望。接着展示学生收集的许多普通工人辛苦工作的图片和资料,直观地了解工作没有贵贱之分,只是分工的不同,每个劳动者都值得尊敬。最后组织学生当小记者去采访社会上不同行业的劳动者,了解他们的工作,知道他们的成就,明白他们的付出。让同学们深深地懂得:社会上有许多人需要我们的付出和帮助,只有心存博爱,才能感恩社会。

在这一过程中,我从教材出发,穿插了学生的实践感悟等源头活水,让学生从感恩父母开始,学会关心身边的人,进而关心周围的世界,激发学生内省的自我发展,逐步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二、把学生的生活与品德课堂紧密结合,树立身边感恩的榜样

在小学阶段,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如果我们能在感恩教育的过程中,能树立起几个身边鲜活的事例,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效仿。

一次我在教室里面批改学生的语文作业,背后有一双小手不轻不重地在帮我敲着。顿时,心中一阵感动,说:“哪位爱心人士?敲背敲得那么舒服,我的心情一下子好了起来。”背后传来嘻嘻的笑声:“那我天天给你敲吧!因为我奶奶每天教我穴位,告诉我如何敲才能解乏,我和奶奶还每天对敲。”

一回头看到一张灿烂的小脸,我再次问:“奶奶是在和谁学推拿,敲背时穴位都是那么准,而且力道也很足。”“我奶奶经常在看中医的电视节目,我也跟着奶奶看,还帮奶奶推拿。奶奶经常帮我纠正不对的地方。”“啊!你真是个好学又孝顺的好孩子。”

就是在这一周的品德课上《重阳节》,讨论在老人节到来之时,我们应该如何孝敬长辈?为自己的爷爷奶奶做点什么事呢?我把这个小故事讲给班中的小朋友听,并加上自己的观点。

在独生子女时代的家里,父母、亲人对我们的呵护与关爱到了无微不至的地步,我们班的小陈同学能与奶奶一起看中医节目,并且主动给奶奶推拿,这真是难能可贵,这真是孝敬长辈的好榜样。

后来在实践作业的收集中,有许多同学都是为爷爷奶奶敲背。我再次夸奖了小陈,真是我们班孝敬长辈的先锋,榜样的作用非常大,那么多同学都是以他为榜样,学会了如何去做。相信在你的引领下,更多同学会懂得以更体贴的方式孝敬自己的长辈,我们班的小孝星,大爱星会不断地涌现。

同时我也对其他的同学行为点了赞,并鼓励他们经常地以不同的方式去活动,以表达自己对长辈们的感激。

为了让感恩行动看得见,摸得着,我们运用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的策略,提出了三项针对父母感恩作业,就是让孩子每天用一句话向父母表示感恩;每天用一个举动为父母消除疲劳;每周“一天当家长”为父母分担家务。并且能够持之以恒地做下去。为了得到家长们的配合,还专门在家长会上与他们沟通,希望家长们能够督促孩子积极参加感恩活动,多给孩子赞赏和鼓励,多为孩子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知恩报恩的行为习惯;同时也希望家长们能做孩子的榜样,孝敬长辈,心存博爱,多带孩子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和爱心捐助等,从而培养孩子正确的观念。在付出的同时,要有意识地让孩子看到、感觉到,进而要求孩子也要尽相应的责任和义务,逐步让他们在享受拥有的同时懂得回报,养成感恩的心态和习惯。

在以小伙伴为榜样,以家长为榜样,以品德课堂上的实践作业,来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心中有他人的活动中来,在不知不觉中逐步培养出一颗感恩的心。

三、拓展学生生活空间,引领感恩实践体验

冲破课堂约束,参与社会实践,打破课程局限,做到各科相互渗透,使品德与其他学科,与家庭、社会、外界进行信息交换,成为深受学生喜欢并且乐意接受的课程,感恩教育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

通过习作,把学生心中对感恩的人用笔记录下来,在班中开展了一次《我心中最感激的人》的作文比赛,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发现自己身边感恩的事例,学生写出的故事个个鲜活生动,我看到之后更是感动得热泪盈眶,就想到学生能写出这样的文章,说明他已经有一颗感恩的心了。

去年我们学校组织老师们为山区的孩子捐冬衣的活动,我只是在品德课上说起了这件事,孩子们在班长的组织下,纷纷捐出了自己已经穿不上,但还有八九成新的衣服,有许多孩子拿出了自己心爱的课外书。当时,我心中是非常欣慰的,孩子们心中已经有他人了,懂得用自己的行动去温暖别人。

我在品德课上说起塑料制品对人体的危害,举例了学生中的水杯,有些水杯底下的三角形里面是“1”字的是不可以重复使用,同学们都是互相查看。我们班中有位小费同学的家族条件比较艰苦,他的水杯底下是“1”,是那种再生塑料制品,经常用这种水杯喝水对身体有伤害。第二天就有位学生帮他买了一个星巴克的玻璃杯。这种种的事例让我心中非常感动,孩子的内心是可塑的,只要我们老师时刻注意身边的感动事,并且让它不断放大,就会涌现出更多的感恩事,感恩情。

感恩是一缕温暖的阳光,能启迪智慧,产生力量。拥有感恩心的孩子,懂得去孝敬自己的父母,尊敬自己的师长;拥有感恩心的孩子,懂得去关心、帮助他人;拥有感恩心的孩子,会珍爱自己,学会包容;拥有感恩心的孩子,才能拥有快乐,拥有幸福……作为品德课教师,我们在自己拥有一颗感恩心的同时,更要关注感恩教育,在学生心中栽下一棵棵枝繁叶茂的“感恩树”!

猜你喜欢

长辈品德课品德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好学者贤
《弟子规》小绘本
《弟子规》小绘本
让思想品德课鲜活起来
知识改变命运
品德
增强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效性的对策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
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流失原因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