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算教学中,生活情境比纯数学情境更好

2017-04-14陈小霞

小学教学(数学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测查篮球场创设

◇陈小霞

所谓生活情境,从数学学科的角度看,是指数学知识在社会生活环境中的具体实践和应用。纯数学情境是指从数学内部知识体系出发创设的情境。对现行的北师大版、人教版、浙教版三种教材计算新授课中创设生活情境的情况进行统计,可以得出,三种教材中,所有的计算新授课中都创设了生活情境。生活情境到底有怎样的优势呢?

一、有利于唤醒学生的非正式发展策略

杜威的《思维与数学》一书中记载着这样一个事例:一名教师看学生做小数乘法,虽然数算对了,但把小数点的位置放错了。于是,教师就派这些学生到木材市场去买手工课要用的木料,教师事先与售货员商量好由学生来计算货价,结果没有学生算错。

这个事例说明:在没有提供正规教育的情况下,儿童已经拥有未经训练的数学策略;在生活情境中,学生能运用这些未经训练的策略解决问题。《思维与数学》中有这么一段话:在学校里,学生思维训练失败的最大原因在于,不能保证像在校外实际生活那样,存在可以引起思维的经验和情境。因此,我们认为面对已经拥有非正式发展策略的学生,创设生活情境,有利于唤醒他们的这些策略。

二、符合小学生的认知需求

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得知:小学阶段不管是几年级的学生,思维都需要具体的支撑。具有“具体”思维特点的学生,对于生活情境和纯数学情境到底喜欢哪种?我们设计了以下题目(如图1),对四、五、六年级共1473名学生进行测查。

图1

测查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从图2可以看出,不管是哪个年级的学生,推荐教材1的百分比都将近90%,这说明绝大部分学生喜欢生活情境。对推荐理由进行梳理,发现选择教材1的学生的理由集中在以下五条:(1)因为教材1生动;(2)因为教材 1直观;(3)因为教材1有趣;(4)因为教材1容易理解;(5)教材2枯燥无味,如果选择教材2的话,慢慢地小朋友们就讨厌数学了。以上测查结果说明,生活情境符合小学生的认知需求。

三、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计算教学中理解算理是重要目标。如何促进学生对抽象算理的理解?生活情境是一大帮手。

在“两位数乘两位数”一课中,由于创设了如图3所示的篮球场情境,学生就会借助篮球场图对各种算法进行理解。如 28×15=28×10+28×5,意思是把这个长方形篮球场分割成宽10米和宽5米的两个长方形,分别算出面积再相加;28×15=15×7×4,即把这个篮球场分割成4个宽为7米的长方形,先算1个的面积再乘4。

图3

在“小数除法”一课中,97÷4=24……1(如图4),余下的1怎么办?学生不知所措。但如果添上生活的“外衣”——“甲、乙、丙、丁是某大学同一宿舍的学生,今年毕业前夕,四人聚餐,并商量好以AA制的方式付款。服务员收费97元,每人应付多少元”,学生就能利用生活原型自发想到将1元转化为10角,继续除(如图5)。

图4 

图5

生活情境支撑算理理解的例子数不胜数,因此,创设生活情境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态数学观

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是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观。华东师大数学系李士锜教授提出:静态的数学观认为数学是形式的、精确的、逻辑的科学;动态的数学观是指能认识到数学来源于并应用于社会和生活。李教授特别提醒我们:需要区分科学的数学与教育的数学,帮助学生建立动态的数学观。如果在计算教学中全部利用纯数学情境,学生眼中的数学就是数学,与生活没有关系。而在计算教学中,若能巧设生活情境,则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长此以往,学生的动态数学观就能得到有效培养。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生活情境比纯数学情境更好!

猜你喜欢

测查篮球场创设
狗嘴夺球
运用体育“运动包”开展体育游戏,促进幼儿五项体能发展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脑筋急转弯
世界上最酷炫的篮球场
基于测查数据的“旋转”教学建议
小组合作学习解决化学学困生
外语学习者个体差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