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背景下日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
2017-04-14崔美玉
崔美玉
[摘要]实践教学是高校日语专业中必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非常重要。针对我校日语专业实践教学现状与问题,应构建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积极拓展实践基地,大力培养日语“双师型”实践教学团队,不断完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和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日语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以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核心,加强思想道德、人文素养教育和技术技能培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日语专业 实践教学 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4-0237-02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市场需求的变化,亟需具有较强日语应用能力、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日语人才。近年来国家提出一部分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2015年10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下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转型部署得以全面启动。但是,一般本科院校的日语教学实践教学是还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
如何构建日语专业实践日语教学体系,顺利开展实践教学,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这已成为目前高校日语教学改革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我院日语专业实践教学现状与问题
(一)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由于教师大多数是从校门到校门,缺乏实践经历和经验,缺乏对实践教学的总体思路和规划,因此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实践教学只是理论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处于辅助地位。而且在实践课程安排上,相对集中于高年级,选修课没有形成模块、方向性不明确、课程特色不强;支撑课程太少,所以所学日语语言和商务知识技能缺乏有机结合,而大四阶段学生忙于写论文、找工作,没有真正的实践机会,另外校内课外实践活动,往往受到一定的限制,真正的实训动手做得过少,“做中学”体现得不够。只依靠此类活动锻炼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作用并不明显。
(二)实践条件建设难
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需要改变培养方式,加大实践环节。但目前我校校内实践教学资源、途径、技术手段、实践基地建设工作相对不完善。包括日语实践教学实习设备、实训室、实践基地等配套设施等,多数都流于形式。转型发展离不开校企、校地的合作教育。校企合作深入比较困难,校企双方并没有真正有效结合实现共赢。如何能找到合作双方的利益共同点,实现实质性的深度合作是一个需要下工夫解决的难题。
(三)建设滞后
教师队伍建设存在追求高学历、高学位的倾向,而轻视实践经历和能力。教师队伍结构中,擅长理论结合实践,擅长知识应用的人过少;只在课堂上与学生见面、课后不管学生的教师过多,能够在第二课堂指导学生,像师傅带徒弟那样的教师过少。一定程度地存在着师资力量薄弱,具有商务日语实践经验的专业师资匮乏,特别是具有行业技能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使实践教学难以顺利有效进行等问题。
(四)实践教学管理不规范,相关评价体系及激励机制不完善
我校虽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应用型,从人才培养目标上看没有真正转型。事实上,一般院校往往模仿重点大学的办学道路和培养模式,在很多方面存在着与应用型人才培养不相符合、不能支撑的问题。在制定实践教学大纲、教学目标、实践教学管理、相关评价体系及激励機制方面还不太完善,缺乏完整的日语实践教学体系管理制度。这即不利于教师开展实践教学能力,有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日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内容
(一)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1.调整课程设置
培养方式还是以课程讲授为主要形式,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目的,就会很大程度上弱化了专业能力培养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应开展人才需求调查,重新审视、调整和建设专业或专业方向。下大力气办好自己的专业,争相成为特色优势专业,建立健全课程衔接体系,适应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需要。
在建设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应当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还要考虑到学生自身的性格和就业需求,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强调掌握日语技能;对于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强调培养其他方面的自身素养和能力。日语专业核心竞争力的课程体系建设,就是要确定“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能力与知识素质相结合,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模式,并以此确立培养这些能力的支撑课程。过去按知识体系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设置逻辑转向按行业、企业岗位群要求的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基础课设置逻辑,实现课程设置逻辑大转变,同时设置一定的通识课程,这有利于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
2.要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型
教学模式从传统教学的灌输式、单向知识传授的方式,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型。改变学生处于死记硬背、为考而学的被动状态。人才培养上实现培养道路的转型。要转变以教室、书本和教师为中心的“三中心”的封闭式办学教学模式,应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创新顶岗实习形式,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
3.积极展开日语第二课堂
按照实践教学要求,第二课堂与学生发展相结合。通过开展日语第二课堂环节,使学生实践学习活动多样化,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日语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语言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定期开展系列课外活动,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而且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的同时,也能开拓学生的视野。第二课堂以实践活动为主,可以锻炼多种能力,第二课堂是挖掘学生潜力的重要阵地,从这个角度可以说“功夫在课外”。同时把第二课堂有关专业实践活动纳入培养方案,规定最低学分要求,超过的学分可以置换选修课或公选课学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个性培养,强化能力训练。
(二)实践基地建设
近年来,教育部推进实施多个改革项目,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把更多的社会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要通过实行合作教育,充分利用好校外优质资源,搭建实践基地和平台。日语专业应推行“创新实践+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校企双方的各类优质资源凝成整体的人才培养过程,形成共建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共建实践基地与师资队伍、共建培养计划与实践教学模式、共建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合作育人模式。根据日语专业特点合作方式可以多样化。校内外培养基地相结合,保证每个学生都有专业实践岗位。
(三)培养日语“双师型”实践教学团队
一是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建设,积极开展教师师资培养培训活动,利用校本培训和社会培训途径,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企业接受培训,增加教师的实践经历和阅历。加强校企互动,建立与企业双向交流的机制,使教师进日企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锻炼,加强“双师双能型”师资培养,可以开展与日本同类高校合作办学。二是进一步细化对教师的具体要求,为培养理实一体的“双师型”专业课教师提出基本专业要求。培训体系更加完善,为加强教师培养培训提供支撑和保障。并鼓励日语老师抓住进修、考取资格证的机会,使他们实践教学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这样教师与“双能”对接。既能课堂讲授,又能指导实践;既能传授知识,又能应用知识;既能理论教学,又能产学研合作;既有教育经历,又有行业(企业)经历。
(四)完善实践教学管理与评价体系
建立校内外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不断完善实践教学监控体系。对教师的实践教学和学生的实践技能进行考核、评价。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完成考核老师实践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校内外实践活动情况进行评价。最后要组建专家指导委员会,向专家征求意见,并与同行专家进行多层次的交流讨论,进行成果总结与推广工作。
(五)建立规范的日语教学实践教学激励机制
支持教师带领学生创新创业,建立职称晋升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科研、教学与实践工作。应由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向知识学习与应用相结合、学校培养与岗位需求对接的教学转变。应由以学历学术标准建设教师队伍向“雙师双能型”教师团队建设转变。由以学术标准为主的学校评估制度向以技术创新和服务产业实际贡献为价值标准转变。以鼓励学生个性发展为导向,建立健全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建立健全学生转专业制度,创新创业方面确有专长且表现优异的学生,优先支持转入相关专业学习。
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三要素即知识、能力、素质,而这三要素的形成渠道是不同的。知识是学出来的,能力是炼出来的,素质是养成的。为了强化能力,必须加强实践。按照《指导意见》,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整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使专业方向及教学内容和行业发展、企业需求吻合,进一步促进日语实践应用人才培养目标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周晓冰.校日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探析[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2).
[2]佟玲.商务日语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5(06).
[3]王玉.论商务日语人才培养模式与目标实施[J].日语教学研究,2011(03).
[4]张皓.浅谈日语专业实践教学[J].现代教育技术,2011
(05).
[5]向洁.日语专业中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05).
[6]欧阳健,张佩霞.职业导向商务日语专业多元立体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研究[J].日语教学研究,2015(03).
责任编辑: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