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现状调查

2017-04-14刘萍王佳

现代交际 2016年24期
关键词:体系质量改革

刘萍++王佳

[摘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性举措。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的重要工作之一,已经得到了地方各级高校的高度重视,在成立了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部门之时,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工作给予积极的指导,但重要的是同时也要构建与之对应的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才能保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效果。

[关键词]地方高校 创新创业教育 现状调查

[中图分类号]G65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號]1009-5349(2016)24-0084-02

创新创业教育是目前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也可以说,它是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新方向。现阶段,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则应在突出强调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增强学生的创业能力等方面下力气改变。在2015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

而对于地方高校自身而言,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转变人才培养理念,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地方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尤其是在目前,我国经济衰退情势严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十分突出,因此迫切地需要深化我们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而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也是鉴定我国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标准,必将发挥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一、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形势

地方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全国创新创业教育的“生力军”,无论从学校、学生乃至社会,其意义尤为重要。从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1]中指出: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推动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就在全国,主要是全国的高校掀起了一阵阵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热潮。

地方高校作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前沿主阵地,那么,如何改进和实施更有成效的创新创业教育,确保改革后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形势的发展,培养出更多、更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将是地方高校未来要面临的重要课题。从我国过往的四次创业浪潮来看,目前,无论从社会形势还是机遇等多方面,都是适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最好时机。但通过对数所地方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调查显示,很多高校现在的创新创业教育并不能与当下社会政策形势相适应,并一定程度地出现了滞后的情况,笔者认为,原因主要在于:

一是很多地方高校思想保守,畏惧失败,无法营造创新创业教育的氛围。甚至是很多地方高校仍处于观望状态,并没有形成良好的全员创新文化氛围。二是创新创业政策传播的缺乏,使得很多学生乃至老师对于新一轮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停留在过去固有的思维,加之政府的扶持力度跟不上,使得大众对于创业高风险的失败率仍心有余悸。三是大学生获取创新创业方面相关信息与社会政策宣传的不对称性,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创业的动机和信心,以及实际的创业行动。

我国地方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普及仍然处于试水阶段,未来在进一步普及过程中,必然还存在诸多的困难和挑战。除了上述的一些地方高校存在的问题外,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不合理与实践基地和配套设施不完善,与专业实际需要和社会需要结合不紧密,专业师资力量的缺乏等,都是严重制约地方高校普及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因素。在当下,就业形势极其严峻的今天,大力普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方式,更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有效途径。而创新创业对于人才的高要求,也能够同时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总体来说,要想一一克服在普及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就需要地方高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设,是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总体要求的关键所在,也是全面推进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需要,更是体现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成效的重要手段。

二、建立和加强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重要性

综合以上地方高校所面临的形势,从现实角度来讲,归根结底,是地方高校对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结果的监控并没有形成一套完备的质量监督和评价系统,这应该是影响和制约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各地方高校需要建立起一套能够适应本校实际发展的,行之有效的质量评价体系,逐步建立起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因此,加强各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建设,显得至关重要。

(一)加强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建设,是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需要

部分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落后,创新创业教育配套课程严重缺乏,人才培养和教育目标模糊;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度远远不够,且课堂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单一,并缺少真正的与企业实习对接的机会,导致教育的效果得不到保证,甚至使得一些有真实创业想法的学生在面临创业时屡屡受挫;同时,大部分的地方高校的教务部门与创新创业教育脱节,游离于国务院办公厅所提出的“建立教务部门牵头,学生工作、团委等部门齐抓共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制”,尤其是指导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教师队伍,大多为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老师,而创新创业教育在专业要求上,需要的是理论知识和实际能力都具备的全面型教师。

当前,地方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而同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也是一个漫长持久的过程,这就更需要地方高校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相关的质量评价体系,完善制度,确保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

(二)加强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建设,是确保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过程的需要

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从社会角度而言,不仅可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更可以夯实大学生的就业技能,同时也会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从而解决更多人的就业难问题。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注重创业过程的理解和体会,开展多样性的参与式的课堂互动教学,在实际参与中提高创业能力,培养创业精神。与此同时,注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过程,更能够让大学生保持积极健康、正面的心态,正视在创业中所面临的问题,积极面对社会。相比与此,那些更注重创业成功率,注重少数人的参赛,不积极改进教学方式的教育行为,将会导致创新创业教育普及得更加艰难,当然教育的实效性必然也不能保证。因此,加强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评价体系建设,要重点关注考查教育的实施过程。

三、构建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原则

笔者认为,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当遵循的原则主要有:

(一)多层次原则

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务院办公厅提出的,同时也是面向全体大众的,全员参与的一种普及型教育。因此,地方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也要放开眼界,提高思想认识,敢于尝试,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监督也要面向社会,坚持开放性的原则。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将专职教师、社会各界企业家、政府机构的创新创业教育专员等各界人士纳入其中,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学校的多组织联动教育模式,发挥不同的教育力量在创新创业教育实施和质量评价中的重要作用。

(二)全覆盖原则

各地方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推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同时学校的各级学院,相关职能部门都要修订专业人才评价标准,细化创新创业素质能力要求,使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成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结合办学定位,服务面向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制定专业教学质量标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到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学等各个环节,同时,鼓励学生跨专业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和体会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理论教育中的创新性,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

(三)个性化原则

地方高校是创新创业教育除了要与专业教育进行深度结合,也要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育。包括启蒙型创新创业教育、专业结合型创新创业教育、职业型创新创业教育等类型。除此之外,每所地方高校的发展情况不同,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还要结合学校实际,学科特色和发展定位等,制定出具有本校特色的发展方案,培养一批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创新创业精神的创新人才。

四、地方高校构建和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的几点建议

(一)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目标,结合创新创业教育,着力强化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的推广功能

纵然社会历史风云变幻,从大学诞生之日起,人才培养就始终是高校发展的终极意义。同样对于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也是其根本任务。各级地方高校需要多关注大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培养批判性精神,求真务实。鉴于创新创业教育自身的特性,创新创业教育更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重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因此,地方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所涉及的范围相对较多,需从教学质量评价、过程监督等诸多环节,多角度进行设计,分类进行评价和考核不同类型地方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可推广性。

(二)以教育教学为重点,结合创新创业教育自身的特点,使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具有可指导性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求,把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把解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着力点,把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作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支撑点,并提出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等九项任务。而这九项任务,桩桩都与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相关,因此,需要各级地方高校继续以教育教学为重点,结合各高校自身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加快建设具备指导意义的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从实际出发,多角度有机结合,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关键指标,建立起一套具有指导意义的质量评价体系。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现了社会经济进步和社会发展对大学生的知识、能力和自身素质的根本要求,各级地方高校应积极立足学校发展实际,构建起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为学生的成长和长才服务,全面实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克强.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Z].2015(03).

[2]吴起华.高校创业教育中的社会实践模式[N].中国教育报,2005.

[3]王慧.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2.

责任编辑:杨柳

猜你喜欢

体系质量改革
二年级下册期末质量检测(一)
仁爱至和 笃行达慧——至和教育的理念体系与实践体系构建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改革”就是涨价吗?
睡个好觉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