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2017-04-14唐涵锋赖慈珍
唐涵锋+赖慈珍
\
[摘要] 目的 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危险因素。方法 随机选取该医院10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100例糖尿病非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临床就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各项指标,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肌酐、尿微量蛋白等均出现明显改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证实,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值、尿微量蛋白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因素比较复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强化危险因素防治,对控制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具有一定疗效。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 R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12(b)-0131-0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并发症,是血糖长期控制不良的直接结果,对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均有明显不良影响。权威文献研究证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因素复杂,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制约。该研究选取该医院相关病例100例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方法选取10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观察组,男性33例,女性67例,年龄45~83岁,平均年龄(68.52±3.53)岁,糖尿病病程3~25年,平均病程(14.63±2.82)年。与此同时,按照1∶1比例选取同期100例糖尿病非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男性31例,女性69例,年龄44~82岁,平均年龄(68.14±3.56)岁,糖尿病病程4~25年,平均病程(14.39±2.88)年。两组患者病情明确,排除不满足临床治疗指征及合并癫痫、精神分裂症等类型疾病者[1]。两组患者临床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进行了解,同时对两组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肌酐、尿微量蛋白等值进行测量,做好详细记录与分析。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统计,计量资料进行方差齐性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 logistic回归方法对单因素及多因素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单因素赋值情况
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显著相关的单因素与赋值情况见表1。
2.2 单因素结果分析
单因素结果分析表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与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肌酐、尿微量蛋白存在密切联系(OR>1,P<0.05),见表2。
2.3 多因素分析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值、尿微量蛋白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3。
3 讨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属于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并发症,主要由糖尿病疾病引起,可导致代谢障碍及内分泌系统障碍,从而导致视网膜系统产生严重损伤。视网膜病变主要由糖尿病糖代谢障碍引发,可导致全身微管循环障碍,并集中表现在眼部视网膜上,属于糖尿病眼部主要并发症,能够导致患者出现视力下降,严重时直接致盲[2]。通常情况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主要包括3种,①血管高渗透性,②血管闭塞,③新生血管变化。疾病早期一般为血管高渗透性,伴随着患者病情的不断进展,可产生血管闭塞现象,并最终形成新生血管。现阶段,临床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主要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在很多权威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空腹血糖、糖尿病病变被确定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独立危险因素,且部分学者[3]认为胰岛素治疗也是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很多糖尿病患者病程较长,且患者本人对糖尿病认识不深,对视网膜病变认知程度更低,加之医疗宣传力度的严重不足,导致不少患者不能及时采取必要措施对视网膜病变进行预防和治疗,造成病情迁延,对患者身心健康具有显著不利影响。
权威文献[4]研究认为,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肌酐、尿微量蛋白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该研究结果则显示,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及尿微量蛋白是独立危险因素,与权威报道有重合,但是也有所不同。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该研究纳入研究的病例数量较少,对结果的延伸性造成一定影响。实际上,糖化血红蛋白主要由血红蛋白β链于葡萄糖之间发生反应,并形成蛋白质非酶糖化产物,是临床监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主要指标。李琳[5]通过临床对照试验研究证实,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控制不佳,且病程较长,其出现视网膜病变的主要危险性与体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具有密切联系,主要表现为正相关。若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出现波动,或长期处于偏高状态,则会相应增加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通过研究证实,糖化血红蛋白往往不受应激反应的影响,同时也不受其他疾病的影响,是反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状况的关键性指标。虽然该研究未表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增加,会明显提高视网膜病变的概率,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在控制空腹血糖的前提下,对糖化血红蛋白进行定期测量,具有现实意义。该研究结果同样认为,糖尿病病程及空腹血糖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独立危险因素,这是因为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不断延长,并且在此过程中存在血糖控制水平不良,会增加视网膜病变发病率。权威文献[6]报道,病程超过10 年的糖尿病患者,可明显增加其视网膜病变发生率,一般高达80%左右。这是因为糖尿病患者体内代谢能力较差,如脂质代谢紊乱,可对血管病变产生较大影响。脂代谢异常不仅与大血管病变存在密切联系,同时也会影响到视网膜病变,并参与其发生、发展进程,能够对疾病进展产生一定推动。该研究结果显示,血压、肌酐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中的主要单因素,这是因为高血压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风险因素,可促使动脉发生硬化,导致动脉内径变小,从而使局部供血、供氧出现严重问题,从而加重微血管并发症,对引起视网膜病变。肌酐变化则主要提示,肌酐变化不仅是糖尿病肾病合并症出现的主要危险因素,同时也可引起视网膜病变[7]。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糖尿病患者肌酐值发生显著变化后(主要指升高),患者比较容易合并高胰岛素血症,并出现严重的高脂血症,从而对视网膜产生较大损伤,引起视网膜病变,并对其病程进展产生一定促进作用[8]。
综上所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理改变的基础是损伤视网膜微血管,随着血糖水平的不断增高,加之病程的影响,可导致微动脉瘤形成,并出现小血管管壁增厚现象,导致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发生严重损伤,导致小血管变形,若未能进行及时控制,可累及心脑血管,并出现微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发生后,早期只是功能性变化,具有可逆性,随着病情的不断变化,患者体内出现严重代谢异常,可逐渐将功能性变化转变为病理性变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危险因素比较复杂,需要临床不断加大研究力度,从而进一步明确发病影响因素,从而采取必要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改善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崔颖,郭海科,韩云飞,等.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J].眼科新进展,2012,14(8):736-739.
[2] 郝琳娜,李毅斌,肖媛媛,等.增生性糖尿病視网膜病变非血糖非病程相关致病危险因素分析[J].眼科,2011,22(3):207-210.
[3] 江雪丰,褚征宇,何勇武,等.南昌市社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J].眼科新进展,2015,1(11):1047-1050.
[4] 廖婕,马利.五家渠地区引起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危险因素的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5,18(3):479-480.
[5] 李琳.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4,3(6):40,42.
[6] 黎明明,曾莉.亚临床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mfERG及危险因素的临床观察[J].临床眼科杂志,2015,19(3):233-237.
[7] 文雯,邓莉.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 国际眼科杂志,2015,27(2):337-339.
[8] 刘永坚,陈真,李勇.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后早期高眼压的危险因素分析[J].泸州医学院学报,2016, 35(4):353-355.
(收稿日期:2016-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