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题式阅读是“真”阅读

2017-04-13苏媛敏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7年6期
关键词:文本母亲内容

苏媛敏

所谓主题式阅读,指的是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围绕某一中心主题参与课堂活动。在主题式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教学主题,对文本内容进行有效整合,鼓励学生开放思维,引导学生思维碰撞,获得深刻的体验。主题式阅读构建了开放式的教学课堂,让学生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让学生在主动思考、积极探究的过程中获得阅读能力的提高,同时也能有效陶冶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真阅读的课堂活动中实现综合能力的提高。

一、依托教材,确定主题

在主题式阅读的过程中,确定主题是最基础的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确定阅读的主题,须以教材中的课文为依托,在引导学生深入探寻文本的基础上,让学生整合文本学习的内容,抓住文本内容和现实生活的联结点,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来确定主题,从而帮助学生深入挖掘文本内涵。

如在教学《第一次抱母亲》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主题式阅读。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先让学生自主预习,解决文本阅读中的文字障碍,在通读文本的基础上初步感知文本内容,初步感悟文本的思想情感。这样,学生对文本的内容就有了整体把握:这篇文章主要讲述的是作者的母亲生病住院,由于需要更换床单,作者第一次抱起了自己的母亲,才发现原来母亲那么轻,由此作者想到母亲为自己的操劳以及付出,体会到母亲的不易,母子之间的心灵进行了碰撞和交流。这样的答案让教师认识到学生确实对文本的主要内容有了正确的认识,于是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本中作者的情感,同时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很多学生对此有自己的感触,有的学生说:“现在感觉母亲的怀抱是那么温暖,母亲就是我们最大的港湾和依靠,而当自己长大、母亲衰老的时候,也许母亲也和文本中的母亲一样。”说着这名学生流下了泪水。于是,教师抓住这样的契机,以这次学习为基础,为学生确定了“母爱”的主题,引导学生进行主题阅读。

确定主题的方法多种多样,依托文本内容确定主题是其中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深度阅读文本,让学生掌握文本的主要内容,体会文本的情感。这样在解读的基础上确定主题,引导学生围绕主题阅读相关文章,不仅能让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而且也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精彩导入,切入主题

确定主题是主题式阅读的第一步,确定好主题之后就要切入主题,而如何精心设计导入语就成了此时的关键。教师在导入的时候,可以从不同角度入手,如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多媒体画面或者结合单元导语等,这样有助于学生对主题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更好地阅读文本。

如在教学《颐和园》《长城》这类文本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主题式阅读。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自主阅读文本,认识到不论是颐和园还是长城都是我们国家非常著名的建筑,也是我国的文化遗产,同时在世界上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于是师生共同确定了“分享我国的世界遗产”这一主题。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教师这样引导学生:“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颐和园和长城的壮观以及历史价值,其实,在我国,这样的建筑并不仅仅这两处,那么你还能列举其他著名的世界遗产吗?”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纷纷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而教师在学生讲述的基础上,为学生播放了相关的视频,让学生对我国的世界遗产有了具体形象的了解,充分激发了学生主题阅读的兴趣。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确定主题,然后在学习文本的基础上激活学生的记忆,让他们自主挖掘教学资源,互相分享感受。这样,不仅能在最大程度上丰富学生的知识,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主题式阅读中,获得更加丰富的感悟。

三、品读推敲,感悟主题

主题阅读的第三步就是引导学生品读推敲,深刻感悟主题,这也是主题式阅读的主体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文本的主要内容进行品析,然后指导学生在与文本直接对话中由浅入深,创造性地感悟文本主题,进而深刻理解文本。

如在教学《老师,您好》《师恩难忘》这两篇课文时,教师就抓住文本的内容确定了“感恩”的主题,然后引导学生想一想文本中的哪些内容能够让人体会到感恩的内容,经过讨论交流,学生对于文本内容以及情感有了深刻感悟。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为学生引入学习资料,如《爱的教育》《马燕日记》《我们仨》等,让学生从各个角度进行思考,帮助学生体会感恩教育的必要性。经过这样一系列的学习,学生对教师的感恩之情被充分激活了,而教师并没有满足于这样的成果,引导学生进一步想象:“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值得我们感恩的仅仅是老师吗?或者仅仅是我们的父母吗?”教师的这一问题让学生的思路更加开阔,于是学生纷纷展示自己的见解,并认识到生活中对于我们有帮助的人也是我们感恩的对象,如带给我们干净环境的清洁工、辛勤工作的警察等,还有的学生说为我们带来幸福生活的抗战英雄,这样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了有效提高。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文本内容或者思想情感进行品读感悟,这样可以让学生对主题式阅读有自己深刻的感悟。而且教师还应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进行阅读指导,同时也要注重拓展学生的思路,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知识更加丰富,情感体验更加深刻。

四、拓展实践,升华主题

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主题式阅读的最后一步就是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实践。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不应仅仅满足于课堂教学和课内知识,还要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走进社会,让学生真正感受自然,挖掘课堂外的学习资源,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而且也有助于学生主题式阅读效率的提升。

如在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时,教师为学生确定了“走进美丽的风景”这一主题,但并没有仅仅局限于文本内容,也没有局限于课堂或者书本的学习,而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活泼好动,对于这样的活动非常感兴趣,而教师就精心设计:“同学们,你喜欢旅游吗?如果你能成为一个小导游,你想和大家分享哪一个旅游景点?”学生的兴致高涨,在课后,他们一起搜集整理自己喜欢的景点的资料,然后自主创作导游词。在课堂活动的环节中,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扮演小导游,充满感情地为其他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景点。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介绍自己美丽的校园,让学生带领整个班级的学生实地观察。在这样的实践过程中学生的体验得到了升华。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的认识水平以及知识储备,引导学生走向课外,积极参与课堂实践活动。这样的训练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展,同时也能实现升华主题的目标。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参加实践活动,教师安排这样的拓展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主题式阅读让学生能够得到更加丰富的知识,获得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能让学生的素养得到提高。构建主题式阅读课堂,教师要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不论是确定主题、精彩导入,还是深入体会、拓展实践,目的都是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收获知识、提升能力。教师要注重从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开展主题式阅读,是指导学生真阅读、真思考的有效途径。主题式阅读,是“真”阅读。

猜你喜欢

文本母亲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主要内容
给母亲的信
悲惨世界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