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匠心独运 设计个性化数学课堂作业

2017-04-12

山西教育·教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乙地甲地等式

季 红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应当新颖。这就表明小学作业的布置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教师应该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改变学生对数学课堂“枯燥、无味”的错误认识。因此,我在教学中十分注重课堂作业的布置,总是采用个性化作业让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

一、自我补弱,学会反思

自我补弱是学生自我提升的一个重要过程。学生通过复习每天的教学课程,并结合自己掌握和理解的情况,自主去挑选一些课时作业进行自我训练,自我把握难度、把握训练量,可以获得各方面能力的全面提升。

正比例和反比例是两个十分易混的知识点,为此,有的学生就自主找了题来做。其中一个学生的题较为经典,第一小题的题目如下:小明开车7个小时行驶了490千米,如果小明按照这个速度一直行驶的话,小明开车从甲地到乙地需要5个小时,那么,学生通过已知条件计算一下,甲乙两地相距有多远?第二题为:小明开车7个小时行驶490千米,按照这个速度行驶的话,从甲地到乙地总长350千米,那么,小明开车从甲地到乙地需要多长时间?刚刚进行学习时,学生十分疑惑,但是经过自己寻找的两个题加以比较反思,便掌握了知识。

二、动手操作,体验过程

小学阶段的学生聪明好动,他们总希望自己学到的知识可以应用到生活当中。然而,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便是将知识加以应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使学生体会到了知识的价值,使枯燥的数学知识顿时鲜活起来。

为了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和单位,我让学生亲手测量并计算了黑板的面积、桌椅的面积、书本的面积等等,当学生有了直观的感受后,将面积的概念提供给学生,学生更容易理解。学生根据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之间的换算关系,就可以进行正确的单位选择。教师先开展一些实际的生活探究,在学生熟悉了基本概念之后,再通过应用题的训练,就能增强对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认识了。

动手操作的过程是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索、理解进而达到灵活应用的过程,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可以拓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一举两得。

三、知识整理,构建体系

数学知识点较为琐碎,如果不加以系统的整理,在做题过程中,很容易因为知识点的遗忘而使解题思路中断。因此,在课堂作业的布置中,我十分注重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形成框架知识体系就可以很好的掌握知识。

为了使学生对未知数和等式的概念加以理解和掌握,并分清等式和方程之间的关系,形成整体的知识框架体系,我采取和学生共同整理的方式展开教学。首先我列举了30+70=100等几个等式和20+30>40等几个不等式,在和学生一起总结了等式和不等式的不同后,我又列举了( )-54<77,23+( )=55,68-( )=32,等几个设有空格的不等式和等式,在做含有空格的不等式的时候,学生在给出不同答案的同时,也掌握了未知数的概念。然后,再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从是否是等式,是否含有未知数两个方向进行了分类。在和学生的谈论中,使学生了解到方程应该既含有未知数,又要是等式,总结方程的概念。接下来,X+30=50,X-20=40,X-20>30,通过对比这些试题,让学生真正理解等式与方程之间的关系。

无论什么学科,知识的整理都是十分重要的。整理知识,就是在整理思路,这样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思路就会更加顺畅,从而节约课堂教学时间。

数学是一门需要训练的学科,数学作业则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必要的解题技巧。但是传统的数学作业仅仅能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会使学生感觉枯燥无味。因此,个性化教学是一个必要趋势,应该大力提倡。

猜你喜欢

乙地甲地等式
组成等式
用多种方法求路程
多种方法求路程
一个连等式与两个不等式链
速填等式
如何计算地方时
运动学公式应用五注意
“区时”的时间计算
平均速度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