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文本资源 推促练笔精彩

2017-04-12裴忠俊

山西教育·教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习题习作校园

裴忠俊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强化其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丰富体验,提升情感表达能力。对于学生来说,教材是学生使用最频繁的资源,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内化语言,推促其习作水平的提升,以学生主体地位为基础,巧用文本资源,推促练笔生成精彩。

一、巧用课后习题资源,做到读写结合

对学生进行语用训练,最根本的还是需要精读文本。具体来说,教师可以根据课后习题,引导学生设计多种形式练笔,让学生能够通过读写结合的形式,做到以读促写。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

1.根据文本体裁,结合习题,强化理解。小学教材中的体裁很多,有记叙文、说明文,也有诗歌、小说等多种形式,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文本体裁,结合课后习题,根据自己理解,对其内容重新加工、重新组合,这样既能强化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同时又能提升其表达水平。

例如,针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古诗两首》一课,其课后第4题为:“体会《寻隐者不遇》一诗描绘的情景,再写下来。”这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古诗的特征,想象诗人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寻访隐者的。在寻访途中他可能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他是如何与童子交流的,诗人离开时会想到什么等等。这样分步实施,并结合想象,充实内容,就可以把一首20字的古诗想象成一篇记叙文或者散文。当然,针对这种练笔,教师最需要做的就是为学生搭建平台,创设情境,继而丰富情感,强化其表达能力。

2.根据习题要求,自主复述文本。现在很多课文的课后习题大多要求学生能够复述课文。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复述不是背诵,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里就涉及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相互转换。

例如,针对《黄山奇松》这一课,其课后第4题为:“默读课文,说说黄山奇松‘奇’在哪里。”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读全文,了解课文中对三大奇松的具体描写,以及对黄山奇松“千姿百态”的概括描述,继而让学生结合关键词语,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还有的课文需要在不改变内容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缩减,这就需要在尊重文本关键内容的基础上,推促学生对其文本内容进行研读,继而培养其创造性表达的能力。

3.根据课后练笔,引导学生个性阅读。一篇课文学完后,学生多少对文本内容、主题或者人物有一定的想法,教师可通过练笔的形式引导学生写读后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练笔情况,了解他们的个性阅读,继而调整教学过程,以便推促其与教学目标趋向一致。

例如,针对《滴水穿石的启示》这一课,其课后第4题为:“写一篇读后感。”这种练笔方式,在突出理解的同时,还强调了运用,读写结合,两者相得益彰。

二、巧用文本留白资源,做到思写结合

小学语文教材大多篇幅短但内容丰富。在教学中,教师就需要把教材教“厚”,引导学生进行“填空”,把“留白”填满。而填充最有效的行为则是练笔,通过练笔,引导学生结合想象,模拟对话,继而在丰富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有效提升其表达能力。

例如,针对《姥姥的剪纸》这一课,作者对老牛和兔子这一幅剪纸描绘得比较详细,而对其他剪纸内容描写则比较简单。其实,这里就是一个空白。教师可以结合文本相应内容,比如“喜鹊登梅”的剪纸,以及“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公鸡能下蛋”等内容,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通过想象,让他们说说具体内容。这样在丰富他们认识的基础上,也可以强化对剪纸这一民间艺术的认识。

教师还可以综合利用文本,挖掘文本资源,引导学生综合练笔。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对话中进行角色互换,模拟情境,进行情境对话。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强化学生的口语表达训练,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主题,而且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概括能力,有效提升思维水平。

在平时的读写活动中,教师可运用“留白”艺术,把一些内容留给学生自己去完成。比如,在教学时让学生填补空白,就对全面完整把握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小练笔正是填补空白的有效手段,充分“利用”好文本,充分“挖掘”好文本,充分地考虑到文本的“缺口”和“可供”再造的空间,引导学生进行练笔,也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有效举措。

三、巧借语文活动资源,做到践写结合

叶圣陶曾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就会作成什么样的文字。”因此,教师需要整合教材资源,巧妙通过口语交际、综合训练等方式,搭建平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实践活动,继而为练笔创造条件。

例如,针对季节性变化,春天到了,可以组织学生在校园里寻找春天的踪迹,如条件允许,甚至还可以组织学生到实践基地摘草莓,或者在校园里放风筝;针对传统节日,组织学生参与传统活动,这样在强化其传统文化继承的基础上,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针对校园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六一儿童节、读书节、校园运动会等。另外,教师还可以与科学教师对接,引导学生开展各种科学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各类调查,如对家乡水资源的调查,这样在了解家乡环境的同时,还能强化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校园里各类活动有很多,但学生写作时还是缺少素材,这不是他们没有生活,而是他们不会观察。因此,针对各类校园活动,教师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提前指导,让学生知道观察顺序、观察方法。学生带着目的去参与,就能有效提升其表达水平。通过各种实践活动,鼓励学生捕捉各种精彩镜头,不拘一格写下他们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这样可以实现快乐活动与练笔兴趣的双丰收。

例如,针对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内容“家乡的名人”这一练笔,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用一周的时间,通过报纸、网络搜集或者向周边人、当事人采访的形式进行实践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兴趣非常高,有的主动通过电话向当事人进行了“采访”,有的则把“名人”瞄准了身边人,如道德模范、养猪大户等等。一名学生在习作中这样写道:

我们家附近也有“名人”,虽谈不上全国有名,但至少在我们村里也是名人,不过是“小名人”,他就是“养猪大户”——王大伯。

王大伯养的猪都是胖墩墩的,每个都有几百斤重,走起路来,就像一个个肉团子在滚动。

王大伯养猪经验十分丰富。每天早上,他便早早起来打扫猪圈,把猪圈内内外外都打扫得干干净净,给猪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接着,王大伯就要给猪做“早餐”了,“早餐”自然十分丰盛,不仅有好的猪饲料,而且还会增加一些青菜萝卜。

这里,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练笔并不仅仅指每学期几篇大的习作,课堂上的几十个字、一百多字,也是训练的最佳途径。

教师要根据教材编排特点,充分利用文本资源,融合口语交际、综合实践以及每单元的习作训练,深挖素材、创新形式,用多种方式进行练笔。这样,可以从中激发学生兴趣,不再认为习作是一件枯燥的事情。

猜你喜欢

习题习作校园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抓住习题深探索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