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志沂与《陕西志辑要》

2017-04-12范猛

史志学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沿革戴震志书

范猛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北京100732)

王志沂与《陕西志辑要》

范猛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北京100732)

文章考察王志沂的生平事迹,总结《陕西志辑要》一书的体例和结构安排,分析其编纂的特点,即首重沿革;重在纂辑;材料利用坚持实事求是,宁缺毋滥;言简意赅,注重实用性;记载全面,各行政区划无一漏载;但不录艺文,成为白璧微瑕。

王志沂 《陕西志辑要》 特点

陕西地处中国中部,是连接东、西部地区和西北、西南的重要枢纽,具有重要的地理区位优势。作为周秦汉唐故地所在,该省向来重视地方志编纂,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兼具文献史料价值与文学价值的方志名作。华县地志名家王志沂,以一人之力,辑多方资料,纂《陕西志辑要》一书,成为了解清中期及以前陕西一省历史传承的重要参考。

一、王志沂其人

王志沂,号鲁泉,华州(今陕西华县)人。其父是清乾隆朝著名的刑部主事、员外郎、右侍郎王士棻,王士棻生性刚直,不阿附权贵,执掌刑狱数十年,以执法公允,精明干练名重一时[1](清)赵尔巽.清史稿(卷三百二十一列传一百八)·王士棻列传.中华书局,1977.(P10786,10787)。王士棻不仅为官刚正,更是喜欢读书,在总结几十年司法经验的基础上,撰成《纂修律例》一书。父亲的言传身教对王志沂有很深的影响,王志沂自小就“性聪敏,学博”[2](民国)郭涛修.顾耀离纂.华县县志稿.民国三十八年(1949)铅印本.,幼年随父居京师,更增加了他的阅历。他十二岁的时候,“捐员外郎,在京候补”[3](清)饶应祺修,马先登,王守恭纂.同州府续志.清光绪七年(1881)刻本.。后又“随父督学任所,阅卷六年”[2],积累了良好的文学功底。清中期关中大儒李元春盛赞其“文章政事之才俱重一时”[4](清)王志沂.陕西志辑要·后序.中国西北文献丛书·西北稀见方志文献(第十二卷).兰州古籍书店,1990.。

王志沂是一个注重实践的文人,注意从实际调查中汲取营养。“道光癸未(1823),庐厚山中丞赴汉南一带阅兵”[5](清)王志沂.陕西志辑要附汉南纪游游汉南诗.清道光七年(1827)赐书堂刻本.,携王志沂一同前往。王氏归后,写成《汉南游草》一书,记述汉南一行的见闻和感想。特别是其中的栈道纪行诗特色鲜明,深受时人追捧。他也因此在陕西名声大噪,并得到了“关西获领袖”的赞誉。李元春读过该书后,赞叹“鲁泉子真天下有心人”[5],并将他与王渔阳相提并论,虽不无溢美之词,但也反映出该书的价值。王氏对金石之学也很有研究,“性嗜金石,尤好临唐碑,以书法名于时”[1]燕京大学图书馆.民国乡土志丛编·华州乡土志.民国二十六年(1937)燕京大学图书馆铅印本.。鉴于毕沅《关中金石记》搜录不全等原因,王志沂从道光二年(1822)开始,利用三年时间,“广为搜辑”,撰成《关中汉唐存碑跋》一书。该书收关中秦汉至唐石刻摩崖一百五十余种,亲自撰写题跋。作者对该书颇为得意,自认为该书“虽未能上希前贤著录,亦可备考古临池之助也”[2](清)王志沂.陕西志辑要附关中汉唐存碑跋.清道光七年(1827)赐书堂刻本.。王志沂对医学也有所涉猎。他“幼而多病”,长大后“驰驱四方”,多与人探讨医道。鉴于“历代著述,卷帙浩繁,难于携带”,“摘其切要”[3](清)王志沂.医学摘要.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刻本.,辑为《医学摘要》一书,时人评之“尤有裨于实用”。王志沂也是一位重要的方志学家,其所纂辑的《陕西志辑要》一书,对陕西一省历史的检索利用颇便,下面将作详细论述。

对于一位名重一方的地方士人,我们仅从现有文献资料中辑出与其生平相关的以上几条线索,无法较为详细地还原其生平事迹。

二、《陕西志辑要》的内容

《陕西志辑要》作为一部地方志书,是王志沂的重要代表作。谈及该书的编纂原因,王氏在凡例中自称,“陕西通志及各府县志卷帙浩繁,检阅不易,且通志修于雍正十三年,府志皆修于乾隆年间,州县无志者甚多,几于文献无征。”[4](清)王志沂.陕西志辑要·凡例.中国西北文献丛书·西北稀见方志文献(第十二卷).兰州古籍书店,1990.(P5)可见,王志沂纂辑该书实出于两个考虑,一是先前的陕西志书不方便检阅,二是先前的志书距今已有时日,许多近代的资料并未收录。出于保存文献、方便时人的目的,王志沂“检查各志,并采辑诸家记载,删繁就简,汇为一编”,辑录而成《陕西志辑要》七卷。时任陕西按察使的颜伯焘评价该书“详无赘词”“直无蔓语”“不矜遗迹”“不溺尘习”[5](清)王志沂.陕西志辑要·颜伯焘序.中国西北文献丛书·西北稀见方志文献(第十二卷).兰州古籍书店,1990.(P4),大加赞赏。

该书七卷,卷首省志,卷一西安府、长安、咸宁、咸阳、兴平、临潼、高陵等一府六县;卷二鄠县、蓝田、渭南、耀州等一州九县;卷三同州府、潼关厅、华州、大荔、白水、华阴等一府一厅一州八县;卷四凤翔府、乾州、邠州、凤翔、宝鸡、洛川等一府四州十五县;卷五汉中府、兴安府、留坝厅、定远厅、宁羌州、商州、南郑、沔县、商南等二府三厅二州十八县。卷六延安府、榆林府、绥德州、安塞、安定、宜川、靖边、榆林、米脂等二府一州十八县。综上共计七府九州四厅七十四县。以省、府、厅、州、县为纲,下分别记述辖地之分野、沿革、疆域、学校、户口、田赋、风俗、关津、山川、古迹、祠墓、官师、人物、列女、仙释逸流等情况。“挈纲提目”[5](P4),颇便检索利用。为避免各行政单位材料记载重复起见,作者对所记载内容作了精心安排。据凡例所言,“天文分野载于各府之首”[4](P5),下面的各县就无需再重复记载。“户口田赋总数载于省志”,下面的各府也无需重复记载,仅是在下面的各县记其户口田赋细目,便于检阅查询。

三、《陕西志辑要》的特点和王志沂的方志学思想

《陕西志辑要》是一部纂辑体志书,有自身的特点,处处体现着作者对方志学的见解和观点。

1.首重沿革。方志名家戴震(1724-1777)多次强调:“志之首沿革也,有今必先有古。”“沿革定而上考往古,乃始无惑。”[1](清)戴震.乾隆汾州府志例言.戴震全集.清华大学出版社,1991.(P488,489)“古今沿革,作志首以为重。”[2](清)戴震.应州续志序.戴震全集.清华大学出版社,1991.(P520)“志首沿革,以星野附之,何也?沿革不明,则志中述古,未有能免于谬悠者,故考沿革为撰志首事。”[3](清)戴震.汾阳县志例言.戴震全集.清华大学出版社,1991.(P522)章学诚论及戴震的修志思想,也说他“夫志以考地理,但悉心于地理沿革,则志事已竟”[4](清)章学诚著,叶瑛校注.记与戴东原论修志.文史通义校注.中华书局,1985.(P809)戴震的修志思想对王志沂影响很大,他在纂辑《陕西志辑要》时也切实贯彻了戴震的首重沿革思想和原则。所辑从省志到府志再到州县各志,无不先列沿革,并自古及今详细记述,使人们对该地发展变化的来龙去脉一目了然。

2.重在纂辑。纂修方法上,重在纂辑利用前人资料。为纂辑此书,王志沂参考了《陕西通志》《西安府志》《兴安府志》《安塞县志》等多部陕西志书。李元春读后,认为“分野、沿革、疆域、城池、学校、户口、田赋、风俗、关津、山川、古迹、祠庙陵墓、物产,例一因旧”,并对这些内容裁省简化。“宦绩、人物、列女、仙释、逸民、流寓,参之正史”[5](清)王志沂.陕西志辑要·后序.中国西北文献丛书·西北稀见方志文献(第十二卷).兰州古籍书店,1990.(P193,194),多有取舍。颜伯焘在序言中也指出该书“或本旧编而节录之,或集闻见而拾补之”,是在总结利用前人资料的基础上,加上部分新的内容,纂辑而成。方志研究者大都把清朝方志学家分为两派,即纂辑派和撰著派。朱士嘉曾对这两派做过详细的对比研究,并归纳出纂辑派理论的四个特点,即:对往事进行纂辑,贵因不贵创,信载籍不信传闻,重视地理沿革的考订[6]朱士嘉.清代地方志的史料价值(下).文史知识,1983,(4).(P27-31)。从以上对《陕西志辑要》纂修方法的分析可以看出,王志沂的修志主张多与纂辑派相同,可视为纂辑派修志人物。

3.材料利用坚持实事求是,宁缺毋滥。科学研究历来重视“实事求是”[7]哲学研究评论员.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学术问题.哲学研究,1979,(11).(P3-6),学术问题更应该认真对待。王志沂指出,《陕西志辑要》中的人物,“取其确有可传者始录,其有事迹而出于附会,及虽为显宦而无事迹者不录。”“有各县重出者,考其人与地确有依据,方为载入。”“自乾隆以后,未见记载者不敢妄增。”流寓仙释“择其有关考据者录之,余宁从阙。”[8](清)王志沂.陕西志辑要·凡例.中国西北文献丛书·西北稀见方志文献(第十二卷).兰州古籍书店,1990.(P5)这种认真对待事实材料,实事求是的态度,与纂辑派“求实考真”的宗旨一脉相承,充分保证了书籍的严谨性和可信度。

4.言简意赅,注重实用性。论及编纂缘起,王志沂首先从实际利用的角度谈到了前代陕西志书的问题,那就是“卷帙浩繁,检阅不易”。以《(雍正)陕西通志》为例,该志由清代学者沈清崖纂修,成书于雍正十三年(1735),共100卷,分32门、178目,420余万字,其卷帙之浩繁、体例之完备、内容之翔实、考证之严谨在陕西通志历史上绝无仅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订古证今,详略悉当”[9](清)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P1849)。《(乾隆)西安府志》也有八十卷之多,其他各府县志也都存在篇幅较长的特点。卷帙浩繁,虽有记载详细的优势,但却给检索利用带来诸多不便,实用性大大降低。王志沂作为一名“才、识”[10](清)王志沂.陕西志辑要·颜伯焘序.中国西北文献丛书·西北稀见方志文献(第十二卷).兰州古籍书店,1990.(P4)兼备的学者,从方便世人利用的角度出发,辑多方史料,纂成此书。其所记类目,下面的文字皆言简意赅、点到为止,无拖沓冗长之嫌,又能让读者很好地了解基本情况。谢佩兰评价该书“文简而赅”[11](清)王志沂.陕西志辑要·谢佩兰叙.清道光七年(1827)赐书堂刻本.。

5.记载全面,各行政区划无一漏载。作为一部陕西全省志书的辑录性著作,记载的行政区划完整无缺是基本条件。王志沂辑录该书的初衷之一,也是有感于“州县无志者甚多”。因此,对于当时陕西一省下辖的各府、州、厅、县,《陕西志辑要》一书,无不备载。正如上面述及的七府九州四厅七十四县,也正好与当时陕西一省的行政区划相吻合[1]陕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陕西省志第50卷·政务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7.(P34-40)。对于已有志书的州县,辑录材料相对容易,但对于并未修志的州县,辑录材料则困难得多。正如明朝著名版科学家许宗鲁所说“累叠不秩则案牍尔,狡谐不情则滑稽尔,采揽不充则盲聩尔,去取不专则胥徒尔”[2](清)王志沂.陕西志辑要·颜伯焘序.中国西北文献丛书·西北稀见方志文献第十二卷.兰州古籍书店,1990.(P3),修志之难不言而喻。王志沂藉一人之力,将陕西一省所有行政区划内的沿革、学校、田赋、风俗、山川、人物等情况都辑录在一起,充分体现出作者对修志事业的坚定信心和勇气。

6.不录艺文,白璧微瑕。中国古代纪传体史书、方志等,都有将图书典籍汇编成目录的习惯,谓之“艺文志”,有的也将诗文等收录,亦多称“艺文”。艺文志的编纂,对“辨章学术考镜源流”,颇具参考价值。王志沂在凡例中指出,“艺文,限于篇幅,且前人著述家有其书,故不录。”[3](清)王志沂.陕西志辑要·凡例.中国西北文献丛书·西北稀见方志文献第十二卷.兰州古籍书店,1990.(P5)然而,作为一部志在辑录一省基本情况的志书,缺少艺文部分,似有意犹未尽之感。

王志沂是陕西华县一代文人,诗文俱佳。又性嗜金石,以书法名于世。对医学也颇有研究,多与人探讨医道。他更是一位方志名家,辑录而成的《陕西志辑要》提纲挈目,颇便检索利用。其中体现的首重沿革、重在纂辑、实事求是、注重实用、记载全面等特点和所表达的思想,对现在的方志学编纂仍有借鉴和启迪意义。

(责编:高生记)

Wang Zhiyi and"Shanxi Chronology Digest"

The paper examines the life of Wang Zhiyi,summarizes the style and structure arrangement of "Shanxi Chronology digest",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pilation,put the evolution in the first place;focuses on compiling;adhere to the facts,putting quality before quantity;concise and comprehensive,practicality;all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are recorded;there isno record of the Arts,a slight blemish.

Wang Zhiyi "Shanxi Chronology Digest" Characteristics

范猛(1980—),男,山东邹平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馆员,研究方向为历史文献学。

猜你喜欢

沿革戴震志书
与党旗合影
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召开特色志书编纂专题会议
独寻真知启后人:戴震后裔的学术使命
谈编译出版《西藏七大艺术集成志书》藏文版的必要性
浅评戴震的义理之学
朱熹不一定靠谱
浅谈提高第二轮志书的可读性
“概述”是一本志书的概述还是一地总貌的概述
民国时期陆军编制沿革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沿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