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评价意义视角试论个人陈述教学
2017-04-12张晓虹
张晓虹
摘要:随着国内申请出国留学的人数与日俱增,个人文书写作指导也成为了一个新兴的教学领域。本文将从评价意义角度出发,阐述个人陈述的创作指导及评价系统的转换,为相关领域的教学从业者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个人陈述、评价、立意、写作
H319
个人陈述(Personal Statement),是申请西方国家的本科或研究生时,需要提交的一种介绍自我的漫谈体文章。个人陈述在整个申请材料的准备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某些学校,个人陈述甚至已经代替了面试,成为了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近年来,随着国内申请出国留学的人数与日俱增,个人文书写作指导也成为了一个新兴的教学领域。本文将从评价意义角度出发,比较个人陈述语篇的价值观与其评价意义的异同,以及在这过程中评价系统如何转换,为相关领域的教学从业者提供一定参考。
一、 评价理论概说
评价系统(The Appraisal Systems) 是系统功能语言学在对人际意义的研究中发展起来的新的词汇—语法框架,主要关注用于协调社会关系的语言资源和态度的表达(Thompson, 2008:F17) 。Thompson认为,评价意义“是所有语篇意义的核心,因此,凡是对语篇的人际功能进行分析都不可忽视它”。
总的来说,评价系统包括三大子系统:态度系统、介入系统和分级系统。态度系统是评价系统的核心。因为个人陈述这一体裁偏重陈述个人的经历和观点,态度系统也是本文分析中主要考察的维度。Martin (2000) 认为,态度系统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1)情感; (2)判断; (3)鉴赏。而在个人文书的写作过程中,这一评价类型,在中文与外文之间是相互对应的关系。
换句话说,评价(appraisal)可以简单地被定义为说话者对事情好坏的看法。对同样的事情,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评价标度。通过对评价意义的分析,可以看到不同的语篇类型有不同的评价标度,以及不同的评价标度所反映的不同的文化群体有不同的价值观(张美芳 2002) 。在本文中,它对于我们分析语言应如何在不同文化体系之间转换,十分具有借鉴意义。
二、 教学案例分析
在个人陈述的教学流程中,大致可分为两个步骤,一是立意选择(即初稿草拟,学生通常使用中文进行),二是文书写作(通常是指语篇在中英文之间的转换)。下面就这两个环节作简要阐述。
首先是立意方面,笔者认为主要可选择以下几种类型:
(1) 自我介绍。典型问题包括:“你有什么特殊的兴趣或爱好”“你有什么特别的经历”等等。学校可以通过这类自传性的作文,了解学生的人格和生活态度,增强学校对学生分数外的认识。这种类型的个人陈述颇受西方大学青睐,也是个人陈述中较为常见的文本类型。
(2) 对学校和专业的认识。学校可以通过这方面的陈述,了解学生对自己的未来职业规划是否具有相当的理解。
(3) 创意性的作文。包括“学生对某个历史事件或人物的看法”“对某个事件的解决方法”等,可以综合考察学生的价值观、想象力和创造力。
以上三种类型各有特色,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个人陈述 “立意”时,应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特点,结合目标院校和专业的需求,来进行选择。这样才可以有的放矢,更好地提供个性化教学
恰当的立意是成功的开始,接下来,教师还需要根据其文章立意,来妥善指导学生从中式的思维模式顺利转化到西式的评价体系中来,提升评审官的阅读体验,才能不失为一篇优秀的个人陈述。
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正如Thompson所说,评价意义“处于语法的边缘,大多由词的选择来体现”,探讨评价意义在不同文化体系中转换,我们应通过分析语篇中词与句的选择来实现。因此接下来,笔者将结合具体的词与句,来谈谈在我们进行个人陈述指导教学中应注意的事项:
(1) 汉语立意与英文写作的评价标度一致
简而言之,指导学生创作个人陈述,需要达意,更需传神;在追求措辞顺畅自然的同时,也要尽量保持读者反应类似,做到既符合英文的习惯,又不失立意的精髓。
比如以下这个例子,学生在描述它对古诗词的爱好中,提到了这么一段话:
“伙伴们觉得那种句子组成方式特别别扭,读起来都会让人变得古古板板的,没意思。相反,我却认为那几字之间的韵律特别的吸引人,特别的精彩。”
中国人说话习惯先抑后扬,用负面的评价来进行铺垫,英文则不然。同时,一般说来,个人陈述也应着重说明自己的看法,不宜过多加入别人的观点或判断。在有字数限制的个人陈述中,别人的观点,尤其是负面评价,通常会选择删去。但在我们实际指导中,我们却建议学生用以下的表达方式:
Someone may argue they are awkward and old-fashioned, but I consider the rhythm between lines as something extraordinarily attractive.
在这句话中,基本上忠实地再现了负面评价(即划线部分),选择了与汉语立意一致的评价标度。这是因为,此处通过对比别人对古诗词的负面评价,可以有效突显出作者对古诗词的热爱与执着,彰显他能够独立思考、有个人独到的主张及见解的个性。而这种个性,正是西方文化所欣赏的。所以,汉语立意与英文写作的评价标度是否选择一致,应依据文章的主旨及读者的反应而定。如能体现积极的评价意义,即使与我们惯常的写作手法有所出入,在此种情形下,也大可保留相同的评价标度,起出奇制胜之效。
(2) 汉语立意与英文写作的评价标度不一致
有时候,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如果直接转换,会造成西方读者理解上的困难。所以在立意时所出现的某种评价类型,在实际写作中却会处理成其他类型的评价意义。如以下这个例子。在组织语言材料时,学生说到:
“那时我正是小学,在瑟瑟的秋风中坐在小板凳上,把脊梁骨挺得直直的,只为能仔细地将演讲台上的人看清楚,可惜看到的除了乌鸦鸦的人头就是乌鸦鸦的人头。……那时我就想,什么时候我能同那位叔叔一样,看那么多本书,有那么多的深刻的想法,在那么多人的面前滔滔不绝、滔滔不绝。”
搬张小板凳在操场上坐着开会,在乌鸦鸦的一片人头中眺望讲台——这是许多中国人的童年记忆,所以中国读者很容易就可以通过文字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然而西方国家的读者,却大多缺乏小学时“在瑟瑟的秋风中坐在小板凳上”这样的经历,倘若直接写出来,可能会造成理解上的困难。因此在我们指导学生进行个人陈述写作的时候,宜将其中的隐含性的评价意义显化,将“小板凳”等容易造成误解且不是非写不可的意象删去,如此一来便容易为西方读者接受了:
Though trembling with cold, I stiffened my neck, stretching my eyes over the ocean of people to see the speaker, while being determined to be as knowledgeable as him.
综上所述,正如某国外院校招生官所言,“Simple is the best.” 在指导学生进行个人陈述写作時,我们应该注意到,紧扣主题、简洁有力、重点突出的文章才是最能打动招生人员的材料。除了找寻合适的立意,审好题以外,更需要我们指导学生斟词酌句,通过个人陈述传达积极的评价意义。
其中,尤为重要的一点是,在实际写作中评价资源出现“偏离”的现象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中英两种语言有各自不同的词汇和句法,对许多概念的反映也不尽相同;如果原文描写的是一个语言区的民族文化等所特有的情景,译成另一种语言时只可能是近似的情景。
所以,面对中英语言、文化差异等因素的制约,我们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应以突出主旨为重,对中文的评价意义进行灵活处理。中英文表达在评价意义上的对等应是动态的,以不影响读者对主旨的理解为前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