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题意 求深求新
2016-07-28易万成
易万成
摘要:古人云:“千古文章意为高。”清代学者王夫之更是把文章的意比作三军的统帅,说没有主题的文章犹如没有统帅的乌合之众。考生在写作之前,要先确立文章的主题,然后才能动笔。面对“立意自定”的考场作文,要想在立意方面抢得制高点,就必须在“深”和“新”上下足功夫。
关键词:考场作文;立意;求深;求新
古人云:“文以意为主”。庄子说:“语之所以贵者,意也”;清代学者王夫之更是把文章的意比作三军的统帅,说没有主题的文章犹如没有统帅的乌合之众。因此,考生在写文章之前,要先确立文章的主题,然后才能动笔。面对“立意自定”的考场作文,如何在立意方面抢得制高点,从而得到一个理想的分数呢?笔者认为,文章立意一要求深,二要求新。
一、立意求深
深刻是作文发展等级的能力要求之一,立意深刻,是指能透过表象深入挖掘,解释其蕴含的深意。
1.围绕提示语,发散思维。一般来讲,我们在写作立意时,都应该认真审读提示语,深入挖掘文题的内涵和外延,准确把握命题者的意图,并且要围绕提示语进行多角度思考,这样对确立文章高远立意具有一定的帮助。如2013年湖北宜昌的中考作文:
人的一生就是不断行走的过程。行走不仅是双腿走路,也是一种人生姿态,一种精神历程。正处青春年少的我们,常常行走在自然风景内,行走在街头巷道中,行走在艺术长廊里,行走在茫茫书海中,行走在仁爱温馨里……我们或快乐,或感动,或徘徊……这些丰富多彩的行走历程,让我们顿悟,催我们奋进,促我们成长。
请你以“行走在 ”为题,写一篇文章。写出自己的行走经历、独特体验和感悟。
题目由“提示语+命题”组成。在提示语中,“双腿走路”是“行走“的本义,“人生姿态”和“精神历程”是“行走”的比喻义和引申义。“行走在自然风景内,行走在街头巷道中”,可畅写自己的所见所闻,以独特的视角写出自己行走中的发现、感触和思考。“行走在艺术长廊里,行走在茫茫书海中,行走在仁爱温馨里”,这是几种更高层面的“行走”,可畅写自己痴迷于艺术并不懈追求的艰辛与快乐,畅写自己畅游书海的收获和满足,畅写自己在爱的阳光下快乐成长。
除了以上提示语,还可以另辟蹊径精选叙述文字中没有列举的其它材料来写。但无论写什么,都要突出“行走”的艰辛、行走的感动、行走的快乐……可以就事论事,也可借题发挥,无论“行走”中“渐悟”还是“行走”后“顿悟”,都要力求意境高远,胜人一筹。
2.找准切入点,化大为小。中考作文注重考生辩证思维能力的考察,在作文命题中增大了思维的容量。许多作文题目都具有多义性,考生如果撇开其本意或常见义,文章的立意才有可能深远。如山东省青岛市2013年中考作文:
以“告别”为主题写作,文体不限,600字左右,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告别”二字的外延十分宽泛,可写的内容很多,学生写起来很容易流于肤浅,泛泛而谈。写作中,恰当的联想与想象很有必要,可在“告别”的后面添加一个恰当的词语,用具体事物命题,如“告别游戏”“告别家乡”“告别昨天”等;也可用抽象事物命题,如“告别天真”“告别自私”“告别冷漠“等。 巧选角度,从小点切入,要写出有深意的考场佳作就容易多了。
3.把握关键词,挖掘深意。中考作文命题,如果只围绕表层意思去立意,写出的文章往往比较肤浅,这就需要我们深入挖掘这些题目的深层含义。下面是2012年湖北宜昌中考作文题:
十四五岁的青少年,正处在思维最活跃,感觉最灵敏,身体最好动,想象最丰富的年龄段,让一切充满活色鲜香似乎才是我们应有的生活。但现实背景下,过快的生活节奏,过重的学业负担,过剩的营养搭配,过多的感官刺激,常常也令大家感到疲惫和厌倦,每当这种时候,如果大家能够忙里偷闲,搁下你的书本;快中求慢,减缓你的脚步;闹里取静,放松你的身体;苦中求乐,转移你的视线……或许你会发现那课间的一次走神,那午后的一会小憩,那家中的片刻独处,甚至于一顿野蔬,一次漫步,一个凝望,……都会让你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清欢。请以《清欢一刻》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作文的关键词是“清欢”,考生因为对“清欢”一词的解读不同而表现出立意高下的不同。善于立意的考生,能从多个层面展示不同境界的人生“清欢”。赏栀子花开,能从栀子花在无人的角落依然悄然绽放一地幽香的淡定中感受到“那管有无欣赏,我自笑傲枝头”的“清高淡雅之欢”;沏一壶清茗,能从茶的升腾沉浮中感悟到浮生如茶,只有经历了热水的反复冲泡,在水中不停地上下沉浮之后才会在平静中溢出前所未有的茶香的“清幽甘醇之欢”;路边,少年听琴声悠悠,能从少年物我两忘的弹奏中感受到“坦然淡定之欢”;窗外,看鸟儿翩迁,会从鸟的翅膀所滑翔出的圆润轨迹中体会到“自由自在之欢”;和父母一起劳作,闻稻花飘香,看父母浅笑,也能扑捉到劳动之余的“田间清欢”……在考生的笔下,不同的“清欢”精彩纷呈,立意深刻独到而散发出别样的意趣。
二、立意求新
宋人黄庭坚诗云:“文章最忌随人后”,又云:“随人作计终后人”。说的是跟在别人后头亦步亦趋,依傍模仿,是创作上的一大弊病,终究是没有出息的。在立意上寻求突破,做到标新立异,关键是运用发散性思维,突破思维定式,从多角度去拓宽思路、思考问题,使文章的立意超凡脱俗、新颖别致。
1.发散思维,避俗趋新。写作过程中,不少考生面对作文题目往往会感到不知如何入手。这就需要我们在启迪学生作文构思立意时,运用发散性思维,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分析,使文章立意超凡脱俗,富有新意。如山西太原2013中考作文:
以“我 书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我们必须把握住补题这一关键环节,要想使文章出彩,在立意时就必须多动脑子。
有一考生将题目补全为《我读政治书我成长》,主要写读政治书的某个章节而改变对患有痴呆症的姥姥的态度,作者从自己的特殊生活经历选材,确实具有了与众不同的鲜味。更令人赞叹的是,作者并没有局限于就事论事,而是从“明理者不嫌父母丑”领悟到要呵护姥姥进而纵深挖掘,揭示了“读政治书使我成长”的主旨。
2.虚实转化,标新立异。不少中考作文试题注重考生辩证思维能力的考查,这就需要创设合理的情境,进行虚实转化,“实题虚写”或者“虚题实写”。“实题虚写”指的是借助于对题目具体内涵的揭示,挖掘其引申义、比喻义或象征义。以“在春光里奔跑”为例,如实写在春天跑步,抒发对春回大地的喜悦,显然立意是肤浅的。而有位考生对“春光”的象征意义理解透彻,将“春光”比喻为友情、母爱、师恩,写自己沐浴在这样的“春光”里,一路奔跑,快乐成长。这样的立意则是很新颖的。
而有些题目,则必须“虚题实写”。如作文题目“成长,因 而精彩”,“成长”和“精彩”的含义都较为抽象,前者表示一个动态的过程,后者则是“优美”或“出色”的意思。补题时,则要补出体现“精彩”的载体;如补题为“成长,因承担而精彩”,这样的立意也是很新颖的。
此外,对于“虚题”类作文题,写作时,一定要首先考虑话题或命题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深刻内涵,再从这些思想感情、深刻内涵入手,巧选角度,小点切入,表达独到的见解或感悟,才能写出有新意的考场佳作来。
3.反弹琵琶,独辟蹊径。面对同一个题目,按照常规思路进行立意,写出的作文往往很难出新。如果能独辟蹊径,运用求异法去寻求立意的最佳角度,文章就可能脱颖而出。这就需要我们学会“反弹琵琶”,通过反向思考来发现或解决问题,出奇制胜,给人以全新的感受。如2014年山东德州中考语文作文题:
请以“转身”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题目的内涵深刻而又丰富,作文立意的外延很广泛。“转身”是一个表述行为的词语,其内涵既有现实生活“转身离开”“不辞而别”“回眸凝望”等表层含义,又有人的思维角度和生活态度的改变以及对人生路途中出现的重大变化和转折等深层含义。
可选取“迷途知返”“回归本色”“角色转换”“学会放弃”“‘转身是一种智慧”“急流勇退”“知难而退”“化蛹为蝶”“人生的拐点”“抓住机遇”“顺应自然”“活在当下”“懂得珍惜友情亲情、人生阅历”等角度正面立意;还可以反弹琵琶,选取“离别的忧伤”“背叛的可耻”“道德的缺失、沦丧”等角度从反面立意。
4.与时俱进,捕捉精彩。写考场作文要把握时代特点,感受时代气息,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切忌老调重弹,人云亦云,拾人牙慧。社会生活日新月异,思想观念与时俱进,这些都为我们的选材立意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写作时,只要动脑子想一想,就不难捕捉到新的写作材料。
如以“自我反省”为话题作文,不要只限于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可把自我反省的对象放宽,它可以来自社会、家庭、学校、自然……选定立意时,如果能折射出社会时事热点,比如“贪污受贿”,“制假售假”“网络游戏”等,就比其它立意要深刻、新颖,更有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千古文章意为高。一篇文章立意是否深刻、新颖,是判定作文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要在考场上写好让阅卷者和自己都满意的文章,就必须在“深”和“新”上下足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