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典阅读和语文教学的关系

2017-04-12王琪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9期
关键词:价值语文教学现状

王琪

摘要:在新一轮的教改中,经典阅读开始逐渐地进入到社会大众的视线中,并开始走进中小学的语文课堂。为什么开展经典阅读?经典阅读在当今社会有什么样的价值?我们对经典阅读的认识存在着哪些误区?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教授经典阅读?笔者发现:我们对经典阅读的认识存在着误区和局限,经典阅读和学生素质之间的养成有着紧密的关系。经典阅读的尴尬现状和地位值得我们注意。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经典阅读的认识的情况值得探究。经典阅读的开展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素质,激发学生对人性的思考。

关键词:现状;价值;语文教学

G633.3

一、对经典阅读认识的误区和经典阅读的现状

现在提到经典阅读,我们总会想到读《三字经》,《百家姓》,并且有不少人对于经典的阅读抱着不合时宜,否定的态度。似乎在学校提倡经典阅读,设立经典阅读课和古代的私塾教育没有区别,甚至有人认为阅读经典是要恢复封建文化。尤其是在今天工业化,发展迅速的社会,阅读经典和这个时代的步伐不相一致,人们认为经典阅读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品读,并且在他们的意识中,经典阅读意味着修身养性。这似乎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并没有多大的用处。也就是说,对于经典阅读,对于语文教育,人们的期待是如果学生的学习和学校的教育不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那么人们不但不会对它产生热情,而且会认为这种学习、教学活动没有效用。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和现在教育中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的现状有关,更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对经典阅读和素质教育存在着误解和误读。我们认为的经典阅读是在熏陶和升华学生的精神,是在培养学生的素质。这一点不可完全否认,但这不是经典阅读的全部意义。

我们对于经典阅读存在着认识的误区不仅是受到了现在的应试教育的影响。经典阅读面临的挑战和遭遇的尴尬的境地和现在的文化氛围也有关系。随着大众文化的迅速兴起,新的文化氛围的逐步形成,人们传统的艺术观念、审美理想和欣赏趣味己发生了很大程度的改变。那些传统、高雅、严肃、文学和思想性高的经典作品其受众越来越有限;而反之以新颖、通俗、休闲以及娱乐性强为特征的“时尚阅读”和“流行阅读”却日益盛行 。并且网络时代的到来,我们越来越倾向于快餐化、消遣式、娱乐为主的阅读。对于需要深入地思考、“磨脑子”的书,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阅读这类的书籍。尤其是经典作品的阅读,由于经典作品离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较为遥远,我们阅读起来有种隔阂的感觉。相比于需要读者深入思考的、有距离感的经典作品,人们更愿意阅读休闲、轻松的作品。而对经典阅读的地位构成极大威胁的是我们进入了所谓的“读图”时代。大量的图片浏览开始逐渐地替代了文字的阅读。图片直观地呈现出我们心中所期待的,所想的,所需要的内容。相较于间接地,需要我们通过阅读文字来获得所需的内容,我们更愿意采取直接的方式。阅读方式的改变,不仅影响了我们对普通文本的阅读,也影响了我们对经典作品的阅读。

可以说经典阅读在大的社会范围内的处境是尴尬的,地位是日渐衰微的。在学校中,经典阅读的地位也不甚乐观。中学生不喜欢阅读经典的作品,而一些轻松的、生活化的读物则受到了学生的追捧。在中学生中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更多的是和学校教育尤其是课堂上的语文教学有着很大的关系。学校对经典阅读认识的局限性,教师对经典阅读的理解和教授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误区,校园文化等等因素,导致了学生现在的经典阅读现状。

二、经典阅读的价值

尽管我们现在的趋势和现状是不愿意阅读经典作品,但是对于它的价值没有人能够否定。但是它具体有什么样的价值,却鲜有人能够清楚地罗列出来。且不同的人对经典的理解也是不同的,所以对于经典阅读的价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无论在哪个年代,经典阅读都是人类阅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阅读活动阅读过程。

正如当年提倡经典阅读的赫钦斯等人认为的,经典代表着人类文明发展的最高成就,是了解人类文明发展里程的便捷途径。经典之所以称之为经典,根本的原因在于它不受时空限制永远流传,而它之所以能够流传就在于它的历久弥新的特点。不仅是在它产生的时代,人们对它的解读是“常读常新”的,而且对后世,人们对它的理解和解读都是不同的。比如《红楼梦》,在不同的时代,是有不同的理解的,且随着时代的推移,对于它的理解是多元的,并在每一次的解读中都会产生新的理解和新的认识。而它就像一个谜,没有正确的答案,却不断地吸引着人们对它进行阅读。而为什么经典能够如此地吸引一代代人来阅读,来研究,甚至像《红楼梦》一样,它可能永远是一个解不开的迷,是因为经典中包含着关于人生的各个方面的哲理,是对人性的揭示,而对人性的探究,很大程度上受到当时精神层面,社会意识等因素的影响。人性的探究是最复杂,最有争议,最受到人的认识、精神方面的限制。所以经典永远能给人启迪。 正如赫钦斯所言,人性是共同的,所以真理在世界各地也是一樣的;而经典所提供的是一种永恒的知识,而这种知识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学习都是一样的。

并且我们不仅仅是寻找真理,在寻找真理的过程中,我们在探究我们的人性。任何经典的阅读其本质不是让我们掌握多少知识,那是知识技术层面的事情。我们在阅读中,要上升到智慧的层面。这种智慧也代表了代表着对人性的透悟,对美好世界的探索以及对人生的畅想和设计。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去学习,去传承这份智慧,并且只有真正地投入进去才能有所收获。所以不仅要提倡经典阅读,更重要的是要真正地读进去。所谓的读进去不是读“字”,而是体会其中的道理,体悟其中的道理。因此,我们在经典阅读中要提升自己,使自己朝着“完人”的方向发展。

三、经典阅读在语文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现在的学校教育中对经典阅读存在着一定的误解,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上。有的老师认为经典阅读就是阅读古文。在一些课堂上将经典阅读课上成了文言文阅读课。还有的老师认为经典阅读课应该采用朗读、背诵的方式进行教学。这些都是对经典阅读的理解和认识存在着一定的误区。

观念上存在误区,影响了方法上的使用和选择。经典阅读教学存在着最大的一个误区就是弱化了文本,使用了大量的图片和视频。或者教师为了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经典的魅力,让学生听名家关于经典的讲座。由于经典的作品距离现在十分遥远,我们当代人对于当时人们创作的作品在理解上有些难度。为了缩小客观上造成的距离感,也为了让学生便于理解经典作品。教师往往借助一些其他的手段如:展示图片,播放视频。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更加直观地理解作品的内容,体会作品中的情感和思想。但是不足之处在于有些教师过于依赖文本之外的事物,将一堂语文课变成了一堂影视作品赏析课,丢失了语文学科独有的学科特点,失去了让学生品味祖国语言文字之美的一个时机。有些教师让学生听名家的讲座。于是学生听了大量的关于名家导读解读、研究经典的学术论文与著作、经典缩写本、作者传记等等。虽然这有利于学生对经典的了解,有助于拉近学生和经典之间的距离。但是这些阅读都不是教师、学生之间的阅读,更不是学生自己对经典的理解。并且这些解读有的脱离了文本,有的充满了个人主义的色彩。在这些过程中缺少的是学生自己对文本的阅读和理解思考。这种阅读方式的后果便是学生依赖图片和视频,依赖他人的解读。看似学生都在读经典,但实际上经典在学生的心中依旧是遥不可及的,有的学生可能对经典产生畏惧、依赖的心理。

教学方法上的选择,影响了教学模式的发展。从小学到中学,对于经典作品的赏析基本上都是一个模式。先介绍作者,再讲作品的背景,然后分析作品的思想和艺术特色。这种固化的模式缺少生动性,没有将经典作品的独特价值体现出来。也没有调动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对于教师提供的大量背景性的知识,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学生对经典很难产生兴趣,很难把自己的生命体验融入其中去理解人物或作者的内心世界。更多的是按照老师的提问要求,按部就班的去阅读、理解,难有真正收获。于是教师长篇大论式的“经典”讲解,让学生沦为了只是接受信息的听众。并且教师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也让经典在学生的心中大打折扣。

而在学生实际的阅读过程中则缺少一定的教师指导过程。经典阅读往往是需要学生整本书的阅读。而因为实际的教学情况,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上带着学生进行整本书的阅读。这时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课后阅读进行指导,但实际是教师缺少课后指导的意识,只是简单地布置任务。教师后续的指导不足,也会影响学生对经典阅读的兴趣和热情。

四、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改变现状

鉴于经典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现今的现状,若想改变,首先要对经典的训练价值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正如朱自清先生所言: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如果想做一个有相当教育的公民,至少要接触本国的经典。 其实经典并不局限于中国古代的经、史、子、集还涉及到外国的经典作品,如文学的、哲学的、经济学的、政治的等等。并且和传统的读经教育不同,传统的语文教育就是阅读经典,虽然有利于积累学生的语言文学基础,但是缺乏系统性,且有封建糟粕思想,有些拗口的诗句,迂腐的思想,学生在学习中只能是“食而不化”,也摧残学生的精力和兴趣。 而现在的经典阅读则不同,现在所选的经典篇目都是精挑细选的,真正称得上是经典的作品,且在思想和情感上都是富有现实意义和时代精神的文章。内容上的选择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现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避免出现学生囫囵吞枣的现象,真正地让学生在经典阅读中有所思考,有所启迪。

拥有了正确的认识,也就是说观念上的变化,才能在教学方法上做出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将作者介绍、背景介绍和文学常识类的知识单独进行讲授,但是学生并没有真正地记住这些知识,因为教师将他们与文本脱离开来,真的把这些当做“知识”教授给学生。这里并不是要否定这些知识不教给学生,而是要考虑怎么教的问题。有些书的实质和形式是分不开的,必须面对文字,泳涵得深,体味得切,才有得益。 比如阅读古代的经典作品如《诗经》《楚辞》《离骚》等文章,切忌翻译为现代汉语,破坏了古代汉语的美感,学生体会不到古人当时的思想和情感。真正读古代的经典,教师应尽力地做到还原当时的语言情景,让学生从字里行间中体会作者的情思,体会蕴含其中的关于人生的思考。因此教师引领着学生品味文本的语言显得十分重要。所以经典阅读的重点应是对语言文字的品味,而图片、视频等只是起到帮助学生理解语言的作用,不是教学的重点。

让学生听名家的讲座虽然也是一件好事,但它和图片、视频的性质是一样的。听讲座是为了帮组学生深刻地理解经典,但不能因此代替学生对经典的阅读和体悟。根据课标的要求,教师应让学生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品味语言是课标首先强调的一点。教师要做的是立足文本,给学生传染语感 。学生学习经典的目的不是让他们写文章也像经史古文,只是让学生通过对文言的学习,更好地体会现代汉语的魅力。

在经典教学中,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策略,宗旨是培养学生有效阅读的策略意识,让学生成为自我阅读活动的策划者和监控者,成为阅读的真正的主人。

结语

经典阅读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环节是大势所趋,这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素质。在中小学的教学规划中提出增加经典阅读,也是提倡人文性教育的一种表现。经典阅读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经典阅读不仅仅是一种读书的活动,更是要内化为人生活的一部分。经典阅读对人生的思考,对人性的探究都值得未成年人仔细地品读。经典虽不是当代产生的作品,但是它对现在尤其是中学生的意义就在于让中学生学会思考,思考身处的社会,思考当下的时代,思考自己的人生。尤其在人文精神日漸衰微,传统文化亟待传承和发扬的时候,我们更需要经典阅读来唤醒人性,重建文化。

猜你喜欢

价值语文教学现状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