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的培养
2017-04-12杨义胜
杨义胜
摘要: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原本活泼好动,兴趣广泛的高中生在繁重的学习任务和高考的巨大压力面前,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往往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死记硬背,刻板硬套。既约束住了自己的思维方式,也不利于自己的发展。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和教学方式的多样化,高中教师从自身角度出发,更改以往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借助科学的教育方式,针对不同的高中生,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逐步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从而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学生思维;培养
G633.3
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是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高中语文教学中,在知识传授的同时更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语文思维能力是能力中的核心能力,切也不可忽视。语文思维能力的掌握,能使学生从多角度探讨问题,更深层次地学习和理解语文知识,从而提高语文学习水平,本文就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简单的分析与探讨。
一、 精心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教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活动的高级过程,是一种有创见的思维,它具有灵活性、独创性、形象性、批判性等特点。通过这种思维,学生能在掌握所学知识的本质特征及其规律的同时,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产生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我们知道,创新思维既包含聚合思维,又包含发散思维,其中,发散思维是构成创新思维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在传统教学中,师生都习惯于以聚合思维思考问题,所以,目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重点在于发散思维的训练,直觉思维是发散思维的基本形式,它是一种不借助推理形式而直接得出结论的思维方式,直觉思维并非胡乱猜想,而是个体长期积累的有关知识经验在瞬间被调动起来产生快速综合的反应,是一种特殊的思维过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尝试运用直觉思维解决问题,竭力探求新颖的教学艺术。
二、 采取多样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
就语文本身特点而言,内容广泛,横亘古今中外,包罗万象;语言优美流畅,既有小家碧玉的秀巧,又有气势磅礴的豪迈,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特色。比如诗歌是生活的缩影,将对生活浓厚的情感,以韵律和谐的简短语言表现出来;而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许多看似毫无相关的描述,堆叠成一篇中心寓意明确的文章。因此,不同的课堂内容应当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思维方法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开始主动举手抢答,到后来的沉默以对无动于衷,对老师的死板式教学分析常常感到厌烦。从开始的活跃主动,过渡到后来的闭关封锁,针对这种情况,在课堂上老师应该根据不同的课堂内容,大胆创新,切记千篇一律,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方法和策略,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情况,采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因材施教。
三、 营造好的学习气氛,提高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组织形式要合理新颖,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例如:在教学过程中用小组比赛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各小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对知识进行探究讨论,设置相应的学习场景,使同学能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各种活泼生动的组织形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既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又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增强了教学的吸引力从而达到新课改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培养的要求。
四、 加大课堂容量,引导学生不断提高对习得知识的归纳能力
对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能够有效地进行归纳和总结,是已经步入高中学习阶段的学生所必须熟练运用的一种学习方法,通过进行不断地归纳和总结,学生不仅仅可以对已有的知识进行回顾,还可以在不断地总结中,实现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升华,从而为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以及更快地接收新知识做出有益的尝试。鉴于该种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广大教师必须将其作为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重点,具体来说,在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于同一个人的作品,学生可能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都会接触到,这些零散、分散的作品是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心境下的现实展现,他们有可能会表现出同一种格调,但更多的情况下,作品的内容以及风格都是有很大差异的,学生单独地进行知识学习并没有什么问题,然而新课标将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作为一项重点,在这样的总方针下,如何能够让学生在阅读完某部作品后,总结出作者的文学创作风格就是一项相对困难的工作,学生通过在网络上搜索现成的答案进行回答,表面上看是完成了教师的提问,然而不可能每次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都能够找到现成的答案。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已经学习过的该名作者的作品进行内容回顾,使学生了解文学创作者的创作内容、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全面地把握该名作者的文学创作特点,这样的学习方法在学生进行个人文学作品归纳、甚至是一个时代的作者群文学创作特点分析中是十分有效的。
五、 扩展学生的思维深度
学习不能是雾里看花,更不能只追寻海市蜃楼的美景而不在乎其实质的内在东西。应该根据学生本身的特点,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去探知隐藏在海市蜃楼背后的真正实质。同时还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不只是要学习语文,还可以将数学的思维方式运用到语文上来,进行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建立远大的学习目标。还要引导学生不只拘泥于现有资料,可以利用现在发达的科学技术,利用电脑互联网查找资料,博览古今中外,涉猎百科。例如生物、化学、科学技术、经济等学科,丰富知识库,增加自己的阅历,使得学生思考问题不再片面化,表面化,而是发掘知识的根源所在,从而不被表象问题所迷惑。
综上所述,根据语文本身的特点,通过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方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和动手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对于当代社会来说,有百利而无一害,培养语文创新思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也是时代赋予语文教师们重大的责任。在培养语文创新思维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和教学的需要,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制定科学有效的培养策略;学生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平常的语文学习中要勤于动手、善于思考、乐于探究,只有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积极配合,主动发展与教育輔导相结合,培养学生语文创新思维目标的实现才有了可能。
参考文献:
[1]孙野浅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3,(3),24-26。
[2]陈洁.将想象思维运用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