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精神探究

2017-04-11何其鑫刘可欣

三晋基层治理 2017年4期
关键词:红二永顺贺龙

何其鑫 刘可欣

(怀化学院,湖南 怀化 418008)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精神探究

何其鑫 刘可欣

(怀化学院,湖南 怀化 418008)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是贺龙、任弼时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带领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而成立的,这在红军长征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革命最艰苦的年月里,面对强大的敌人,革命先烈们所展现的立场坚定,对党忠诚;服从组织,顾全大局;不畏艰辛、顽强拼搏;联系群众,心系百姓等的革命精神,非常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发扬和光大。

湘鄂川黔;革命精神;传承和发展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既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集区,又是丰富红色文化资源的聚集地,作为革命老区,这里红色文化资源不仅数量多,而且类型全、品位高。以贺龙、任弼时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带领的红二六军团创建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不但有效的接应了中央红军突围的成功和长征的胜利,也有效的策应了其他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而且极大的拓展了党和红军的政治影响,牵制和挫败了数十万国民党反动军队。粉碎了张国焘分裂红军并另立中央的阴谋,有力促进了红四方面军的北上会师,坚决维护了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的统一,为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做出了丰功伟绩。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旧址永顺塔卧后被人们誉为“江南延安”。由此可知,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红色资源、革命传统等文化底蕴何其深厚,精神价值何其巨大。他们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又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的集中反映。因此,挖掘、研究和发扬湘鄂川黔革命精神意义重大。

一、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形成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是在全国各地各路红军被迫离开原有根据地后,在长江南岸红军革命运动发展中建立的唯一规模较大和范围较广的根据地。根据王跃飞同志《战略的转变伟大的胜利--记红二、六军团会师前后》一文载:其形成是在1933年11月,由于王明“左”倾路线错误和敌人的大举疯狂围攻,原有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全部丧失,红三军在湘鄂西中央分局贺龙、夏曦、关向应等的领导下不得不转战鄂川边。1933年12月,湘鄂西领导在湖北咸丰大村召开会议并决定要建立“湘鄂川黔边”新革命根据地。其后,贺龙等领导的红三军积极围绕湘鄂川黔边辗转作战,努力寻求建立根据地适合地点。1934年6月湘鄂西中央分局终于决定在黔东组建革命根据地并于7月成立了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1934年10月24日,红六军团面对强敌,历经艰险,英勇斗争,突破重围,成功在印江木黄与红三军顺利会师。此后,红三军重新确立了红二、六军团番号,由贺龙、任弼时等统一指挥,两军团开始了联合行动。红二、六军团为接应中央红军突围并尽快创建湘鄂川黔边革命根据地,为确保革命根据地顺利建成,贺龙、任弼时等决定发动湘西攻势。

1934年10月,红二、六军团开始从四川南腰向湘西挺进。11月便顺利拿下永顺县城。此时,盘踞在湖南的军阀头子何键气急败坏,命令湘西军阀陈渠珍立即围剿,陈匆忙调集三个旅近万人的敌人,疯狂向永顺扑来。红军采取避其锋芒、主动放弃、诱敌深入、设好埋伏、聚而歼之的作战方针,一举歼敌3000余人,取得了革命史上著名的十万坪大捷。11月24日至12月17日,红二、六军团在当地老百姓的支持下乘胜追击,他们先拿下了桑植和大庸,随后向沅陵方向挺进,兵围了常德,攻占了桃源,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逐步控制了永顺、大庸等县城以及永顺、大庸、桑植等县的大部分地区和常德、龙山、保靖等县的部分地区,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创建打下了基础。

1934年11月,鉴于红二、六军团捷报频传,中共中央审时度势,电示红二、六军团成立中共湘鄂川黔省委,任命任弼时同志为省委书记,贺龙、关向应等同志为委员;成立省军区,任命贺龙同志为军区司令,任弼时同志为政委等。红二军红六军司令部、省财政部、兵工厂、随营学校等设立在附近,其他还建有红军医院、苏维埃郭亮县政府等。至此,以永顺县塔卧镇为中心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

二、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精神的主要内容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是贺龙、任弼时等革命先辈们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的,这在红军长征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毛泽东曾在1937年称赞贺龙同志说“贺老总有三条嘛:对党忠诚,对敌斗争坚决,能联系群众。”这是毛泽东对贺龙同志优秀品德的概括,而贺龙同志带领的红军将士们立场坚定,对党忠诚;服从组织,顾全大局;不畏艰辛、顽强拼搏;联系群众,心系百姓等革命精神,更值得我们发扬和传承。

1.立场坚定,对党忠诚的求实精神。在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成立之初,时任湘鄂西中央分局书记的夏曦,由于坚持执行王明的“左”倾错误路线,脱离群众,排斥不同意见。在根据地大肆捕杀所谓“改组派”、“第三党”,解散红军中的党团组织,取消苏维埃政府。他甚至错误的认为党政军各级领导“十分之九都是改组派”。四次大肃反,杀了团以上干部773人,团以下干部战士万余人。当时,红军在巴兴归、鄂西北等建立的革命根据地全部丧失殆尽。面对夏曦的错误,贺龙等革命先辈一边极力挽救革命同志,一边在极为艰难和痛苦的境况下保持着对党的忠诚。

1934年6月19日,湘鄂西中央分局在现德江县的枫乡溪举行会议,会上初步总结了夏曦在肃反扩大化中所犯错误的惨痛教训。同年11月,任弼时、贺龙等在永顺召开会议,对夏曦的错误进行了批评并撤销了他所有领导职务。使夏曦的错误从原因、性质、结果上都得到了彻底的清理。许多被关押的同志,重新得到了党的信任。脱离了夏曦“左”倾错误的干扰,重先振奋了军心和民心,使红军队伍面貌焕然一新,加之任弼时、贺龙等同志的英明指挥,红军酣畅淋漓地连续取得了十万坪大捷、桃子溪大捷、陈家河大捷、忠堡大捷、板栗园大捷等,顺利建成了湘鄂川黔红军革命根据地。尽管孤悬江南,战略形势不利,但由于革命根据地发展迅速,各级党组织恢复较快,师团政治机关进一步健全,革命形势一片大好,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进入了兴盛时期。

2.服从组织,顾全大局的献身精神。何为大局?简单的说,就是整个局势,整个局面;具体而言是指一个国家、单位或集体的全局,是它们根本利益、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全面体现。对于当时处于革命危难中的红军而言,能否保存有生力量和革命火种,成功实现革命战略转移,冲破层层敌人的疯狂围堵,就是大局。

为这个大局,许多红军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自愿留在了形势更加危险和艰难的赣南革命根据地,克服缺吃少穿、缺弹缺药、掩护伤员等困难,顽强的与敌人殊死搏斗,辗转周旋,积极策应和配合主力红军部队进行长征突围。为了这个大局,贺龙带领的湘鄂川黔根据地红军牵制了30余万国民党军队,有力策应了中央红军的长征胜利。在湘鄂川黔四次战役中,为掩护红军大部队转移和突击,有些部队做出了巨大牺牲,他们从一个团打剩到一个营一个连,甚至全部牺牲。但剩下来的战士仍然死守阵地,与敌鏖战,为的就是让红军主力部队顺利摆脱敌人。这就是贺龙等同志率领的红二、六军团的革命风范和大局意识。最终,由于战士们的勇敢顽强和牺牲精神,使红军主力取得了长征突围和反围剿战役的胜利。

3.不畏艰辛,顽强拼搏的斗争精神。在最艰难的时候,红3军(夏曦到洪湖后将红2军团改为红3军)仅剩92人,但面对强大的敌人、他们临危不惧,顽强拼搏,用鲜血和生命践行了共产党人的誓言。在艰苦的岁月里,军团不断壮大,最终发展为2万多人。在1934年红六军团北上、西征及与红二军团会师的过程中遭到了蒋介石的疯狂围剿,最后返回到湘鄂革命根据地。2月26日萧克带领红六军团转移到修水县的石溪,做了短暂的休整。1934年3月1日,敌军兵分两路进行追击,他们巧妙甩开敌人围困继续向西转移。

蒋介石对于消灭红二、六军团计划一再落空气急败坏,狠批国民党第二纵队司令刘膺古“督剿”不力,并给彭位仁、朱耀华等四位师长降级记过处分。由此可知红二、六军团战士们的顽强与英勇了。然而,由于敌我兵力悬殊、装备落后、实力相差实在太大,湘鄂赣边革命根据地被迫分割成二十多个片区,导致力量过于分散,加之敌人疯狂反扑,红军战士武器粮食等给养不足,导致红军损伤过大,为了保留现有红军,他们撤退到湘赣苏区。在此过程中,萧克以及他所带领的红军不畏艰难,不惧生死,为实现最后的会师而勇敢前行,这种精神是湘鄂川黔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4.联系群众,心系百姓的为民精神。堪称“红色塔卧、江南延安”的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在当地中唤起了各民族特别是土家族人的革命热情,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当地百姓中获得了高度拥戴和认同,有的百姓在红军长征离开永顺后,全家一起追上红军,和红军一起参加长征。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岁月,红二、六军团不仅仅依靠坚强的意志,强大的战斗力,更是凭借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取得了革命的最终胜利。根据地时期,贺龙常说,一定要把群众当作自己的亲人,要放下架子,体察民众疾苦,和百姓建立感情。并多次强调,没有经过老百姓允许,不能进老百姓的屋,并制定制度、要求不能损害大众的利益,坚决反对不相信群众的右倾观点和“左”的关门主义。正因如此,塔卧地区至今还流传着一首民谣:“睡到半夜深,门口在过兵。婆婆坐起来,侧着耳朵听。不要茶水喝,又不扰百姓……媳妇你起来,门口挂个灯,照在大路上,同志好行军。”短短民谣充分体现了军民浓浓的鱼水情。在根据地时期,永顺各族人民共有八万多人参加了红军,有11800余人牺牲,他们用自己的鲜血书写了“江南延安,红色塔卧”的史册。

三、湘鄂川黔革命精神的现代价值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重要活动所在地,更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重要发源地和战略转折区。在红军长征过程当中,根据地吸引了围剿红军的国民党几十万军队,成功完成了牵制敌人、实行战略转移,策应红军主力长征的重大历史任务,赢得了“江南延安”的崇高历史地位。这即是对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生动诠释,也是今天开展革命传统和党性教育的生动、鲜活资源。因此,它的存在,具有重要的历史见证和精神教育价值。

现在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是由湘鄂川黔省委、省委党校、省军区、红四分校、兵工厂和红军医院等8座院子组成。在永顺塔卧镇的一座木制结构的四合院中,陈旧的墙壁木板上隐约可见红军当年留下的标语:“争取独立自由领土完整的苏维埃中国”、“只有苏维埃才是民族革命战争的领导者”、“粉碎敌人五次围剿”等,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这些红色遗迹,无不印证和体现着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六军团带领湘鄂川黔人民建立的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斗争中的重要历史地位。

俗话说:“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清醒剂”。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作为革命历史教科书上浓墨重彩的一页,它所留下的革命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景仰。被称为“江南延安”的---永顺塔卧,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重点实践区,充分发挥其在党员干部和广大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指导和引领作用意义重大。在当前要求党员干部要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的今天,用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精神的红色文化意蕴来建构人们的精神世界,引导广大党员以史为镜,自觉清扫思想灰尘,坚定理想信念,让党性教育入脑入心。这不仅能坚定人们对我党事业的信心,更能有效地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光彩!

[1]永顺县委,永顺县人民政府.红色塔卧[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16:3.

[2]邓林波.见证红二六军团风云岁月——中国共产党新闻网[EB/OL],2006-09-26.

[3]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红色文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调研报告[EB/OL].龙山新闻网,2013-04-02.

[4]何其鑫,向国华,余雪源.红色文化资源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应用[J].江西社会科学,2013(10).

责任编辑:徐芳

D231

A

1674-1676(2017)04-0081-03

何其鑫(1968-),男,宁夏中卫人,怀化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侗族民俗文化。

刘可欣(1996-),女,湖南永顺人,怀化学院学生,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侗族民俗文化。

猜你喜欢

红二永顺贺龙
戒烟
湘西期间红二、六军团军纪的价值探究
贺龙的《告全体官兵书》
贺龙与川藏公路的修建
贺龙两救警卫员
贺龙:『把敌人多背点过来』
论红二、六军团会师南腰界的历史意义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永顺園名茶 福鼎白茶 政和白茶
论清代“改土归流”初期永顺府城市建设及其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