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析
2017-04-11谷正艳
谷正艳
(中原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7)
“慕课”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析
谷正艳
(中原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7)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入运用和教育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慕课”给我国的高校思政课教育的创新和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挑战。从分析当前“慕课”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要性入手,积极探索“慕课”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路径,以期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
“慕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慕课”(MOOC:Massively Open Online Courses),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2013年5月,被誉为“数字海啸”的慕课席卷中国,掀起了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场革命性风暴。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作为对青年学生进行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意识形态教育主阵地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应与时俱进。“慕课”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新的形势下,只有积极探索一种新的思路、方法和途径,才能切实提升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
一、“慕课”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要性
“90后”大学生是在云计算、互联网技术深入运用的大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首先,教学方式过于传统单一。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严重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课堂上只是单纯地将课程的内容单线传授给学生,师生之间很难进行有效的互动,这种被动接受的学习过程,很容易使学生对学习丧失热情,更有甚者会产生抵触心理,更不可能内化为自己的思想,也无助于90后大学生“三观”的培养。其次,教学内容理论性强。教学内容与实际存在一定的脱节、理论性强,教师不能灵活运用理论对当前的社会焦点、热点以及出现的新问题给与及时的回应和解答,学生对于一些深奥的理论难于理解和消化,这使得课程的教学内容显得枯燥和抽象,致使很多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毫无兴趣。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慕课”的出现,无疑为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课堂的实效性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首先,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慕课”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积极性。在慕课教学模式中,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观看微课程提前了解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在课堂之外自行学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疑虑和困惑既可以通过慕课平台提出,也可以在一些社交平台或教师课堂上提出。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就学生疑问最多的问题进行讨论,所有这些都是有针对性的,也都是同学们感兴趣的内容,这样就克服了那种“我讲我的,你玩你的”弊端,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突出其主体地位。其次,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慕课”即学即考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微课程”中不时嵌入的类似电子游戏通关一样的“小测验”,不仅能让学生在慕课平台上学习时集中注意力,又能克服传统教学中学生期末死记硬背,照样可以得高分的弊端。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慕课大数据所反映出来的难点,适时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具针对性。为此,必须深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让高校思政课真正成为学生的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
二、“慕课”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路径
(一)“慕课”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改变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而“慕课”的出现无疑为这一难题的破解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获取知识并不是教育的唯一目的,教育的使命是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使人成为人”[1]。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由此可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最重要的任务是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积极的情感、高尚的品德。尽管当下云计算、互联网技术都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但是任何的高科技都无法完全取代人的作用。
因此,在“慕课”背景下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应运而生。这种教学模式在教学的组织形式上,把网络化学习的优势和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既注意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又注意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从而实现了学习资源、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学习风格的混合。这种教学模式最大的优势就是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和旁观者转变为主动的思考者,教师从讲授者转变为启发者、引导者。这无疑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深度、学生思维的厚度。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也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心灵的交流与碰撞。在这个信息泛滥的世界,师生之间更多的交流与互动,将有助于90后大学生在意识形态复杂化的网络世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避免陷入西方“慕课”文化殖民的陷井。
(二)“慕课”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变革
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主要阵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它主要是要实现由知识体系向信仰体系的一种转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效果较难达成。必须大胆变革传统教学方法,采用“课堂教学+慕课教学+课外社会实践教学,各司其职”的三结合混合教学方式,以期提高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
1.课堂教学
(1)采取专题式教学。所谓专题式教学就是在遵循教学大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不再拘泥于章节体系的顺序,以专题为单位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形成既有先后连接又相对独立的系列专题。当然,慕课平台上上传的PPT、电子教案、微课程等等都要与专题式教学同步,以便学生在课前更好的预习。
(2)“翻转式课堂”。“翻转式课堂”的运用带来了教学理念的新变化,翻转课堂是指在信息化的环境中,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授课教师所提供的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学习,在课堂上过去老师一人唱独角戏变成了现在师生、生生之间一起进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师教学载体、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学习时空的翻转,以期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2.慕课教学平台的搭建
(1)制作高质量的“微课程”。思政课教师以教研室为单位通过集体备课、统一协商,按照课程安排与要求,围绕专题中的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录制5-10分钟的微视频。教师可以把专题中难以理解的内容和概念用视频的形式生动展现出来,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微视频,完成一定的作业,从而达到预习的作用。而且这些教学视频要具有暂停、回放等多种功能,学生可以利用互联设备随时随地学习,从而突破学习方式的时空界限,学生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来掌控学习过程,这种学习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符合90后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2)在课程中嵌入“小测验”。学生在慕课平台进行视频教学学习的过程中,平台上会不时弹出一些小问题,来检查学生是否理解教学内容,而且只有通过测试才能继续学习,否则必须重新学习。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另一方面也可以检测学生在线上的学习效果。教师在线上课程嵌入的“小测验”要尽可能地结合时政和大学生所关注的社会热点等问题,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更多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3)实现线上“实时解答”。传统的思政课课堂很难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为保证正常教学内容的完成,教师一般无法在课堂上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然而“慕课”完全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在慕课平台上,学生如果对教学内容有疑问的话可以即时提问,教师或其他同学可以在第一时间给予解答。除此以外,还可以通过一些社交媒介如QQ、微信、论坛,开发APP手机应用、编辑微信公众号等建立一个交流分享的平台。在这个平台,学生可以相互交流也可以向教师提问,以便更好地解决学习中遇到的的疑问,真正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
3.课外社会实践教学
只有健全实践教学机制,才可能做到知和行的真正统一。要充分利用社会实践在内化理论教育中的作用,加强学生的价值认同。只有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具体说来,可以有以下做法:在校内社会实践环节中可举办诸如辩论赛、思政知识问答竞赛等活动,来增强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针对校外实践教学,要加大学校对这部分的资金投入,带领大学生“走出去”,可通过开设社区走访调查、岗前培训或组织学生到具有影响力的企业或示范村去考察调研等等,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认知能力,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在教学的规模上实行“小班”制与“大班”制相结合的方法
一般情况下,高校思政课教师所带的每个班人数都在百人以上,人数太多不利于课堂教学,因此可以采取慕课教学“大班”制,而课堂教学按专业或班级轮着上的“小班制”教学方法。小班教学可采取课堂研讨的方式,研讨的题目可由教师根据专题的内容发布在慕课平台上,让学生在课前选择题目去做好准备,再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深入的交流与研讨。这种教学方法,使师生之间从原来的单向灌输关系变成了双向交流关系,教师的主要任务也从传授知识向培养能力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适时进行引导,避免学生线上线下交流的随意性,绝不能以网络上的结论替代教材理论。培养学生正确地看待现实的政治问题,理性地驾驭自己的政治行为,从而成长为一个理性的政治参与者[2]的能力。
(四)“慕课”背景下高校思政课考核方式的改革
“慕课”改变了传统思政课的教学方式,那么考核方式也需要适时进行变革。
第一,在线测试。由于“慕课”平台的搭建,思政课教师可以把对一些基础知识的考查放在“慕课”平台上,利用这个平台对学生进行客观题的考核测试。
第二,口试。口试可分为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形式。教师在上课前把事先制定好的评分细则分发给各小组同学,在一个小组展示完毕后,其它各小组同学按照评分细则进行打分,各小组组长根据小组同学打分,计算出每位同学的最终得分。口试方式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争论中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施展自己的才华;另一方面在同学间互评的过程中反思自己的优缺点,从而让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树立自信心。
第三,期末闭卷考试。期末闭卷考试的形式应采取主观题的形式,考试的内容要灵活多样,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要注意考察学生用理论分析时政和社会热点问题的能力。
第四,实践教学各环节的活动也要纳入到课程考核体系中来。只有全面评估学生的实践效果,才能对学生更好地参与实践教学起到督促作用,促进知与行统一。
改变传统的“一考定终身”的考核方式,建立起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完善的、科学有效的思政课考核体系,才能真正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
总之,慕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面临的现实困境,但是慕课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我们还是要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它,在探索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道路上,我们不能完全照搬西方慕课的方式,而是要依据我国高校思政课的课程性质特点,努力打造出适合我国高校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从而实现教学效果质的飞跃。
[1]冯友兰.冯友兰学术论著自选集[M].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2:481.
[2]杨铮铮.毛泽东思想在大学生传播的新蹊径探索[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31-34.
责任编辑:徐芳
G641
A
1674-1676(2017)04-0049-03
2016年中原工学院教学改革与研究重点项目“‘慕课’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团队择优支持计划资助(15JDSZK102)。
谷正艳(1975-),女,河南信阳人,中原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经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