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的“题外话”

2017-04-11梁喜初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作用语文教学

【摘要】如何提高课堂有效性依然是每位教师在教学中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实践证明,课堂教学中适当地运用"题外话",确能收到良好效果。 本文将重点探讨在语文教学中“题外话”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说好题外话。

【关键词】语文教学 题外话 作用

“题外话”,顾名思义,是指与主题不相关的话语。而本文所指的“题外话”是指语文教学中,在不偏离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原则下,向课外延伸以达到一定教学目标的教学言语。由于语文教学目的和任务的多重性、复杂性,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既要立足于教材,又要广征博引,开阔思路,使教学内容具有生动性、综合性、情感性、审美性。

一、语文教学中适当说说“题外话”有着重要的作用

1、“题外话”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是文选式的教材,要求学生了解其内容,学习其模式,探索其深度仍然是当前语文教学的主导格式。但是,同一种教学方式的一再重复会使语文教学出现枯燥无味而令学生厌学的情况。不少学生认为不易学,枯燥,多学一堂和少学一堂没有区别。而在语文教学中适当地说说“题外话”是解决难题的教学策略之一。“题外话”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感觉语文课妙趣横生。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学生对语文课产生了兴趣,就会自觉去思考,去探讨。一位教师为学生讲“对话要含蓄、凝练时”时,不是就论说论,而是引用了电影《流浪者》拉兹与丽达的一段对话:拉兹问:“丽达,你看什么?”丽达答:“我看月亮。你呢?”拉兹说:“我看云彩。”教师总结道:这短短的几句话写出了一对热恋中的年轻人迥然不同的内心世界。心地善良,无忧无虑的丽达天真地认为自己与拉兹的爱情一定会像月亮那样,有着光明而圆满的结局;下等人、“流浪汉”拉兹却清醒地看到了这条爱情道路上乌云密布,危机重重。它巧妙地阐明了其中的道理,用题外之语代替了空洞的就文论文、就事论事的简单思维逻辑,避免了枯燥和单调,使语文课的内容绚烂多彩,更具感染力。

2、“题外话”有助于引导学生的思维向外延伸,扩充学生的视野。

新课程标准提出并浓墨重彩地强调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问题,明确指出“语文综合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倡导。”可见,新课标要求在学习内容上体现其他学科与语文学科的综合。而在教学中适当地说说”题外话”是较好地实现这个目标的手段之一。

3、“题外话”有助于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语文是一门语言艺术的学科,语文课堂是德育渗透的主阵地,语文教师是德育的主力军,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德育渗透不仅可以利用教材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还可以补充题外之话。许多学生由于生活经验、社会阅历的浅薄,对许多问题的认识正误相杂,是非参半,需要教师作正确的引导。因而,教师要敢于在讲授课文内容之余适当地说说有关这方面的“题外话”,尤其是对其中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探讨,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一来使学生可以及时获取前沿性的新信息、新思想,对时代生活、人生百态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了解;二来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社会和身边的人和事,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辨析能力。

二、为发挥“题外话”的作用,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题外话”的内容大多是涉及课外知识。因而,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具备广博的非专业知识。虽然研究不同学科的教师其知识结构有其侧重点,但新型的教师不应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传授者,不应是固守一门学科的狭隘专业人士,而应成为具有复合型知识的人才。对于语文教师而言,不仅要有必备的人文、历史、社会知识,还要有必要的自然科学素养,科学、宗教、艺术、哲学等都在他的视野之内。博专结合,才能让教师在课堂上妙语连珠,侃侃而谈,令学生心悦诚服,拍案叫绝。故此,教师首先要打破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题外话”的背后是学识修养、思维能力的广积厚蓄,这也是“题外话”得以生长的肥沃土地。

三、语文教学中插入“题外话”需要注意的问题:

1、避免漫无目的、离“题”万里的“讲废话”。

尽管语文课堂可以适当说说“题外话”,“题外话”也可以涉及方方面面的内容,但语文课首先姓“语”,其落脚点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不是主要学习其他领域的知识。“题外话”如果本末倒置,结果自然是喧宾夺主。在一些人看来,“题外话”就是与主题无关的话,只要教师乐说,学生乐听,并能活跃课堂气氛,说多少也没关系,以至漫无目的的“打野岔”、“讲废话”充斥课堂。事实上,语文教学中的“题外话”是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绝不能离“题”万里。

2、合理调配好题内话与“题外话”所需的时间。

“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我们做什么事都应该有个度。不及,则缺乏火候,达不到目的;太过,则过犹不及,失之偏颇。语文教学中的“题外话”能够引趣、激情、解惑,但这不等于说只要说了“题外话”就达到目的,也不是说“题外话”说得越多越好。而且“题外话”毕竟是“题外话”,题内话才是语文课的主流。

“题外话”看似偏离教材、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实际上它是课内向课外的迁移、延伸,更好地为教学目标服务。它如语文课堂上的一朵小花,俏丽,迷人,富有感染力。它的理趣、情感、内涵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会到一种“乐”的境界,一种美的享受。适当地说说“题外话”会使语文课堂绚烂多彩。

【参考文献】

[1]王雪兰. 激活語文课堂 展现语文魅力[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 2007

[2]王萍.开心课堂,让师生共享生命之成长[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 2007

【作者简介】姓名:梁喜初, 性别:男,学历:本科,出生年日:1981.12,籍贯:广东肇庆,民族:汉 ,职称:中学语文一级,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工作单位: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作用语文教学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