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休闲体育的学理分析

2017-04-11胡容娇朱黎明刘河旺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学理人的全面发展学校体育

胡容娇++朱黎明++刘河旺

摘 要:运用文献法、逻辑法和定义法,把学校体育和休闲体育二者结合所形成的这个新生事物定义为学校休闲体育;阐述了学校休闲体育的目标、任务以及内容体系;展望了学校休闲体育的发展趋势。旨在正确地理解和准确地运用“学校休闲体育”的概念,明晰其理论体系,从而奠定深化“学校休闲体育”研究的基础。

关键词:学校体育;学校休闲体育;分析;学理;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生产力结构的急剧变化和外来思潮对主流思想的冲击,价值取向衍变实在校学生也不同程度地受到这些问题影响,具体表现有:思想道德水平下降、意志品质薄弱、生活方式不科学、体质健康水平逐年下滑等[1]。从“人的全面发展”来看,学校体育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我们在体育教育过程中如何认识受教育的“人”,如何尊重其尊严和情趣,促使人从自然人发展成一个体质强健的社会人,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健康体格、健全人格、健康心理以及积极良好的社会适应,促进被教育者的全面发展[2],是一个主观性和现实性并存的问题,对这个问题,休闲体育应该能给出较为合适的答案。所以,有必要对休闲体育和学校体育的整合与发展形成的新生事物进行学理分析,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1 相关概念界定

1.1 学校体育

毛振明[3]对学校体育的定义得到学界普遍认同,即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按照活动形式,可以把学校体育分为体育课堂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两大类,其中,课外体育活动因其相对自由的形式和时间、自愿组织或参与的动机为休闲体育向学校体育融入提供了较大的可能。

1.2 休闲体育

卢锋[4]认为:休闲体育是社会体育的组成部分,指人们在闲暇时间以增进身心健康,丰富和创造生活情趣,完善自我为目的的身体锻炼活动。从“增进身心健康、丰富和创造生活情趣、完善自我”和“愉悦身心、促进健康”等本质属性来看,休闲体育向学校体育领域渗透是体育的本源回归,休闲体育所具备的人本关怀功能,必将受到学生们的热烈欢迎,休闲体育和学校体育结合是二者的必然发展趋势。

1.3 学校休闲体育

根据学校体育和休闲体育结合的实际状况,借助社会学和逻辑学定义的方法和理论,本文认为,学校休闲体育可以定义为:在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以休闲体育运动项目为载体,运用具有娱乐性、自由性、文化性、非功利性、主动性的身体运动和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根据“学校休闲体育”的概念结构方法,可以这样定义“学校休闲体育”,即:在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以休闲体育运动项目为载体,运用具有娱乐性、自由性、文化性、非功利性、主动性的身体运动和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2 学校休闲体育的目标与任务

2.1 学校休闲体育的目标

从地位和功能的角度来看,学校休闲体育是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服务于学校体育,其宗旨目标和学校体育的目标应该也是一致的。学校休闲体育的目的应该是:将学校体育作为强身健体和休闲娱乐的手段,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并结合学校休闲体育活动让学生体验运动对人的人本关怀,调节心理平衡,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社会适应和正确、积极的休闲观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2 学校休闲体育的任务

2.2.1 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休闲观念

通过学校休闲体育教育和学校休闲体育活动,发展学生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流喜好和志趣。培育积极的休闲意识和向上的生活态度,激发体育运动的兴趣,感受体育运动的价值,为终身体育铺垫基础。

2.2.2 因地制宜地开展校园休闲体育文化

通过简化游戏规则、改善运动会的项目形式、完善校园体育的软硬件设施等措施拓展学校休闲体育,培养科学的休闲娱乐方式,传授科学的休闲体育技能。营造学校休闲体育的活动氛围,形成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校园休闲体育文化以引领社会休闲文化。

2.2.3 通过休闲体育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利用轻快、欢乐、自由且富有意义的体育休闲娱乐活动去占领学生的闲暇时间[5],通过休闲体育活动改善学生体格健康状况,让学生通过舒畅的运动感受来体验运动的人本关怀,感悟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让学生在运动中完成“社会化”进程。通过休闲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休闲素质,提高生命质量,在体验快乐的同时追求生命意义。通过休闲体育活动提高学生文明生活品味,培育积极健康的良性生活方式,追求、参与并引导社会的积极风气。

3 学校休闲体育的内容

3.1 学校休闲体育意义

3.1.1 确立学校休闲体育文化多元化的核心价值观

学校师生是人类精神家园的守望者,也是社会文化的引领者。1)娱乐是人们的天性,是学生追求自由、“社会化、成为人”的过程,要充分利用学校休闲体育独特的功能价值,以“娱乐”为核心价值来塑造学校休闲体育文化;2)生态系统论的多样共生理论认为:物种越丰富,多样性越大,稳定性越高,发展性越强。如今,文化的多样性发展状况已经成为该文化先进与否的重要标志。学校休闲体育文化也是一个动态系统,理应朝向多元化发展;3)学生的个性、成长环境各不相同,对学校休闲体育文化的喜好和需求自然不同,为满足广大学生不同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需求,学校休闲体育文化必须朝向多元化发展。

3.1.2 完善学校休闲体育文化的制度和機制

学校休闲体育文化建设是学校休闲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大学,学生闲暇时间相对宽裕,但“非体力倾向”现象明显,参与休闲体育的人数不多,项目不广,时间不长,学校休闲体育文化的繁荣和发展缺少支撑[6]。各级各类学校须以休闲体育运动为载体,建纲立制,完善学校休闲体育文化的制度和机制,为学校休闲体育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政策保障。首先,学校应建立一套系统的评价和激励制度,让学生获得参与的认同感,鼓励他们参与学校休闲体育运动;其次,学校应完善学生参与学校休闲体育运动途径的机制,如选择合适学校体育教学的项目开设休闲体育课程,建立、完善学生休闲体育俱乐部的运营机制,丰富、拓展学校休闲体育的开展形式等。

3.1.3 改善学校休闲体育文化的物质设施条件

杜威认为:“教育没有比提供适当的设备给予孩童创造休闲和娱乐更严肃的责任。不但为了目前健康的原因,而且为了持续恒久的心灵习性效果[7]。”学校休闲体育具有健身和娱乐的双重属性,兼备科学性、开放性、系统性等多种特色,决定了学校休闲体育文化的物质建设有别于传统的体育文化物质建设,如体育场馆的设计、运动器材的购置、健身路径的设置要考虑不同运动层次、男女性别差异等因素,体现以人为本、开放休闲的理念。

3.2 休闲体育课程设置

2007年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休闲体育专业以来,多所高校体育院系顺应时代要求开设了休闲体育专业,引领了各级各类学校开设学校休闲体育课程的潮流,为学校体育改革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学校休闲体育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发现,引进或研发的休闲新项目是目前我国学校休闲体育课程项目的主体,它们具有明显的开放性,且在“社会化、成为人”方面作用突出,通过学习这些项目,不仅达到了基本的学校体育教育目的,还开阔了学生的视野,甚至某种程度上可以体验异域风情,对丰富我国学校休闲体育体系,繁荣学校休闲体育文化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但是,不结合实际的一味追求新、多、快也引发了一些争议。一些新项目不切合学校的经济实力、学生的接受能力等,导致一些项目水土不服,昙花一现后续力量不足,发展势头疲软,比如高尔夫球、保龄球、马术等。经过改良的传统体育项目出身本土,我国学生接受起来具有天然的亲近感,在学校休闲体育中也占有一席之地。但有些项目的运动量明显不足,如桥牌、钓鱼、射箭等;也有的项目因为尚未普及所以器材购置困难,如独轮车、秧歌舞等;有些项目过分突出了休闲而缺乏科学的考评体系,如爬树等。学校休闲体育教育毕竟只是学校体育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达到学校体育的基本教学要求,这将是以后学校休闲体育教育的发展瓶颈。

4 学校休闲体育的发展趋势

4.1 行政部门将为学校休闲体育发展提供导向指引和政策保障

相对我国,日本的休闲体育教育起步较早,发展较好,其《体育振兴基本计划》、《休闲白皮书》和《特定非营利活动促进法》等法律法规促使日本国民的思想意识和生活方式积极转变,直接改善了日本的基本体育振兴条件,规定了具体的、切实可行的休闲体育活动制度,起到了较好的政策保障作用[8]。在我国,学校体育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文明演进的标志,结合现在人们有钱有闲有兴趣的休闲时代特征和自由、开放、愉悦的需求[9],学校休闲体育的发展走向和成长态势亦将引起国家行政部门的重视。从这个角度来看,体育行政部门将借鉴海外的先进经验,制定制度,指引方向,为我国的大众体育、学校体育(包括学校休闲体育)的发展提供导向指引和政策保障。

4.2 学校休闲体育在学校体育中的所占比重日益增大

学校休闲体育激发了学生的运动兴趣,扩大了师生参与运动的比例,烘托了学校休闲体育的氛围,引领了社会休闲体育文化。另外,学校休闲体育对遏制、改善学生体质下滑现象;引导、树立正确的休闲观念;培养、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功能和突出的作用。现在,我们提倡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学校休闲体育将会受到重视并加以倡导,学校对休闲体育的教育将会加强,休闲体育观念将会被越来越多的师生接受,对休闲体育经费的投入会逐步增加,学校休闲体育在学校体育中的比重会日益增大,直至休闲娱乐和强身健体在功能维度上达到相对平衡。

4.3 学校休闲体育的研究将更倾向于实践操作层面

随着学校休闲体育的理论体系完善,其实践操作的研究将将会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1)学校休闲体育文化的制度建设、物质建设以及技术保障;2)学校休闲体育课程的教材编写和休闲体育教育专业设置改革;3)学校休闲体育课程的师资引进或培训、考评制度的完善;4)运动会休闲化改革的阻力排除、趣味设计以及实施路径;5)非正式休闲体育项目融入校园主流文化的路径和措施等。

4.4人本关怀将作为学校休閑体育的主要特征

娱乐与放松贯穿在休闲的始末,但休闲不仅仅是寻找快乐,也是寻找生命意义的过程。休闲体育所追求的积极向上精神和运动自身的人本关怀契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学校休闲体育的娱乐、向上和人本关怀等特征将在学校休闲体育教育过程中日益凸显。

5 结 语

学校休闲体育的萌芽与发展是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必然产物,对其的研究和实践也必将进一步广泛和深化。要辩证地、理性地看待学校休闲体育,它毕竟只是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需要服从教育的基本要求和规范。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同时,运用学校休闲体育让学生的身体运动起来,把体质发展起来,把积极休闲观念普及开来,把科学生活方式树立起来,把人之为人社会化进程开展起来。然而,在社会全面转型时期多种价值观念的碰撞下,如何将学校休闲体育与大学生的人本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话题。

参考文献:

[1]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201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75-77.

[2]宋强.体育审视:身体运动与人的全面发展[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5,(2):40-45.

[3]毛振明.实用学校体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 卢锋,蒋少晨.“休闲体育”的释义与多维度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12):15-18.

[5] 卢元镇,刘凤霞,李国军等.休闲生活方式:社区体育的立足点—社区体育“以人为本”的讨论[J].体育文化导刊,2003,(1):3-5

[6] 冯国敏.青少年休闲体育边缘化探微:困境与出路[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3,33(4):75-79.

[7] 约翰·杜威,王承绪译. 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267.

[8] 胥万兵,金银日.日本大众休闲和体育政策导向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体育学刊,2011,18(4):63-66.

[9] 李贵成.休闲:理解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视角[J].河南社会科学,2014,(6):022.

本文受2013年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013179)资助。

第一作者简介:胡容娇(1978.9-),女,讲师,硕士,湖南攸县人,研究方向:学校体育教育。

猜你喜欢

学理人的全面发展学校体育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偷猪”引发的血案
旅行梦想促就科学新知
学理支撑,目标精准,评价引导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视域下的共享发展理念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论当今社会对体育教师成见问题
浅析《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浅议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