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的实现策略
2017-04-10邓慧谢清
邓慧++谢清
摘要:增強高职院校的社会吸引力和经济贡献度,离不开其社会服务职能的充分发挥。文章以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社会服务基本办学条件、科技服务、就业创业、校企合作四个角度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
关键词:社会服务;科技服务;就业创业;校企合作
G718.5
高校社会服务的概念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地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是指,院校利用自身的教学科研人才资源、教学设施设备资源、教学技术及培训资料等条件,为地方政府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提供的人才培养(主要指员工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城镇待业人员上高和转岗培训等),人才供给(主要指为地方企事业单位实时提供继续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技术供给(包括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和咨询)等服务性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既是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其发展的内在动力。
一、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社会服务现状
学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国家和云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之路。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发展之路,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实现每年度学院创收目标,规范各环节运行,稳定函授学历教育规模,提高短期培训培训质量,兼顾零散培训的同时稳固固定培训市场。
(一)社会服务基本办学条件
1.社会服务培训经费情况
从上表可以看出学校培训经费主要用于实训耗材、实习专项资金投入、聘兼职教师经费投入。社会、企业等也对学校的专业群进行捐赠投入,减轻学校对学生实训的资金负担。
2.社会服务办学基本条件
从上表可以看出,实训基地数量、生均设备值有了一定发展,学生实训重点在校内实训,校外培训有所逊色。校外实训对于学生在真实场景培训实践能力有很大帮助,需要延长培训时间。
(二)科技服务
经过调查,结果显示学校的科技服务主要是省级精品教材、精品课程教学成果奖。缺乏有发展潜力的核心技术,难以形成有影响力的成果和高级别的科研奖励的现状。教师参与科研的动力还有赖于职称评聘的需要,未能形成依据市场调研所掌握的社会需求选择科研项目的氛围等。
(三)毕业生就业创业及用人单位满意情况
从上图可以看出毕业生主要进入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进入非国有企业的毕业生比例逐年增多。进入国有企业的毕业生比例逐年下降,在2013年有所回调,毕业生在事业单位的比例基本在3%左右。同时经过调查,毕业生在2011-2015的就业率均在95%以上。
通过调查,对于矿山地质专业群、煤矿开采技术专业群的毕业生,没有用人单位不满意的毕业生,同时用人单位满意的毕业生达到了80%以上。
(四)校企合作
学校采矿专业群与机电专业群有和作业企业的专业数占专业设置总数比例在2014年已经达到100%,企业录用顶岗实习毕业生比例也均在98%以上。学校和企业共同研发课程,开发教材,对学生实训操作更有针对性,同时学校也会为企业产生技术服务收入。采矿、机电专业群为企业技术服务年收入分别为260万元、170万元。
二、提高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策略
(一)社会服务基本条件建设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向与区域经济发展相一致,基地的建成以满足对在校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和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围绕地方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结合企业生产实际需要,开展新职工岗前技术培训,栽植技术人员技能提升培训、转岗培训、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积极开展继续教育培训,面向社区开展教育培训服务,打造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服务平台。
社会服务基本条件投入主要建成规模适度、设备先进、技术实用的培训基地,建设过程中要以学院专业发展和区域性经济、科技发展、技能水平发展相结合,同时加强培训项目开发、管理制度建设、实践教学师资建设等。
(二)提高科技服务的措施
坚持“技能型、高素质”的发展理念,强化学校专业群的优势与特色。实现获得教育部科研立项及省、国家重点项目立项的突破,大力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加强科研成果转化工作,创造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进一步增强和提高科技服务能力。
1.切实加强专利等知识产权的管理工作,在不断加强知识产权意识的宣传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专利的申报工作,与此同时,做好知识产权的转化推广工作,力争成果转化率达到50%以上。
2.围绕省级重点实验室、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的申报基本条件有针对的开展建设工作,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在发展中逐步凝练出特色研究方向,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形成了学科优势,科研平台和学科建设互为依托,相互促进,为学校申报相应的科研平台奠定坚实的基础。
3. 以技能竞赛改革为核心,使技能竞赛活动常态化,营造“以赛促教,以赛促训,以赛促教学”良好氛围,提高师生技术技能水平,进一步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4. 加大科研投入。实行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学院给予1:1的配套资金,增加院级课题,项目分为A、B两类,A类项目10项,B类项目20项,分别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注重研究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并将研究成果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三)加强就业创业措施
实施“学院主管、部门协调、院系部为主、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体制,将毕业生创业就业工作重心下移,充分发挥各院系部创业就业工作的能动性;在机制上,运行“领导负责、目标管理、权责统一、绩效考核”为基本内容工作的新机制,增强各院系部创业就业工作的活力。
1.学校坚持大学生就创业工作“一把手工程”,每年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各项工作的突出重要位置。学校党政主要领导是校级就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院系党支部书记是二级责任人,校务会每学期至少专题研究学校就业工作2-3次;每年将就业目标作为学校年度工作目标的重要内容,校领导直接与就业指导中心、各院系签订就业目标管理责任书,对责任部门、责任人进行严格考核和奖惩。
2. 各教学院系部要针对本系各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毕业生职业岗位的指向,充分发挥专业教师、校友及各方人脉资源,要着眼当前,立足长远,积极与已有的用人单位沟通,巩固现有市场。同时主动出击,不断拓展新的就业渠道,注重加强与相关高校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就业资源共享,拓展潜在就业市场。
3.加强创业就业指导。将创业就业指导课作为公共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按要求落实创业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时数,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创业就业培养过程。
4.加强就业基地建设。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在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带的一些经济发达城市建立就业基地或联络站,为毕业生“东进、南下”就业提供便利,搭建平台。
5.构建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低成本就业。以云南省毕业生就业网和云南省大中专学院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为基础,进一步开发和完善我院招生就业网的架构和内容,实现网络招聘、网络求职、信息管理等功能,构建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平台,着力建设毕业生就业无形市场。建立健全用人单位需求毕业生信息库,促进网络招聘,帮助毕业生高效、低成本就业。
6.加强毕业生应征入伍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宣传国家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义务服兵役的优惠政策,促进学校毕业生参军入伍有较大幅度增长。
7.帮扶特困大学生,做好就业援助工作。对特困大学生予以“重点关注、重点推荐、重点服务”,各院系部要对特困毕业生建立“一对一”跟踪和帮扶机制,通过分类指导、技能培训、心理咨询、求职补贴等方式开展就业帮扶工作,对困难群体毕业生给予优先推荐。
8.建立健全校园招聘准入制度。认真抓好对进校招聘用人单位的资质审查把关,加强对毕业生供需见面活动的安全管理,增强毕业生求职就业安全意识,防范招聘欺诈和传销陷阱。
9.扶持自主创业,发挥倍增效应。在新校园建设中,探索建立“大学生创业工业园”,成立以校内外专家为评委的学生创业项目可行性认定机构,对大学生创业项目进行评定,对创业园实行准入制。学校每年开展1-2次全院性的创业大赛,对经过评定予以认可的创业项目,根据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政策,在场地、资金、贷款、技术等方面予以扶持。
(四)校企合作措施
1.作为校企合作的服务方,学校与企业开展合作必然要遵循市场机制,适应企业的经营理念和方式,准确把握企业的需求,最大化地满足企业的利益,争取赢得企业的真诚与长远合作。在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则展开校企合作的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主管部门的计划调控、统筹安排、平台搭建的作用,甚至是短时期内的指令手段,以计划调控为辅,充分发挥院校主管部门的调控作用。
2.院校也應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制定较为科学的合作企业选择标准,将风险防范于未然;应完善校企合作制度和背部管理体质,保障校企合作的成效,尽可能将风险降到最低。
3.完善信息采集与沟通机制。为确保信息收集的全面、即使、准确,学校需建设一个只属于院部的校企合作信息情报机构,委任专人来搜集。分析和处理校企合作信息,密切关注国家公关政策、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以及国内外相关产业行业发展形势和企业需求等。同时,逐渐建立完善校企合作信息资料库,收集整理和存储各类合作信息,为今后提供知识和经验。
4.除了依靠主管部门外,在系统外组织相关的校企合作交流平台,作为学校校企合作的战略性第三方价值来源,了解行业企业的需求信息。采用项目化管理模式,促进学校和合作企业之间、学校内部教学单位与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反馈,设立校企合作专项基金,加大经费支持,健全校企合作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郑永莉, 唐翠, 孙宇,等. 高职院校提高社会服务能力的途径与方法研究[J]. 职业时空,2014,10(9):13-15.
作者简介:邓慧(1991—),女,河南平顶山人,云南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教育评估。
郑永莉, 唐翠, 孙宇,等. 高职院校提高社会服务能力的途径与方法研究[J]. 职业时空, 2014, 10(9):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