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的现状及改进策略
2017-04-10魏权
摘要:大学四年高校对大学生的教育尤其重要。要想实现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成就,就需要高校建立一套激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机制。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即是在高校系统内,确立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目标的基础上,大学实施的一套对大学生群体施加影响,在规范体制内,使大学生的行为逐渐接近培养目标,通过激励措施,激发其内在认同和外在行为,以实现创新创业目标的管理机制。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现状;改进策略
【分类号】G647.38
当下高校更多重视的还是大學生的专业课本的学习,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激励不够,而且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完善的激励机制,是大学生们的创新创业意识没有完全激发出来,缺少创业实践的锻炼,是大学生们不了解和不能产生对创业的兴趣和信心。激励机制的建立需要一步一步地进行,很多高校都在积极地建设创新创业激励机制,但我国起步较晚,高校的激励机制还存在很多缺陷和问题。具体有以下几点:
高校的创新创业的氛围还不够。在我国还有很多高校在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上意识不足,激励仅仅是口号式的,即使做了行动,也大多只是很少的就业指导讲座。高校内没有形成实际的尊重、宣扬和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浓厚氛围。创新创业的师资建设队伍不完善,师资建设不合理。高校中的老师本身就缺乏创新创业的相关知识,学校对于聘请对此方面有丰富经验的老师少之又少,对于教师过于追求高学历和科研水平,使得教师的知识面都较窄,缺少企业实践管理经验和创业体验,对于学生的教授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无法有实际操作的指导。聘请有丰富经历的企业家做高校老师,却无法通过高学历这关,一般很难长期合作。
不重视实践和实践能力薄弱。在高校的创新创业激励多是在课堂上,教授创新创业相关知识,实践接触的机会太少。高校中缺少实习基地,大多数大学生想要实习却找不到合适的企业,因为社会中很少有企业愿意提供管理的实习机会。校企合作还很少,加上资金紧缺,更没有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实习基地,使大学生无处实践锻炼能力。激励措施脱离学生实际需求,用他们需要的去激励,把措施落实到实处。公平平等地对待每个大学生,不搞特殊化。没有激励机制的理论支撑,实践最终很难持续下去。凡事都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达到目的。建立创新创业激励机制需要有坚实的激励理论做奠基石,结合每个地域、高校、院系、专业和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去建立和实施激励机制。
由于激励的重大功能,激励机制在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得到很大的推广。为了激励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高校应该形成以精神、物质为主要形式的激励机制。主要包括开设激励课程、实践激励、奖学金、学分制、奖状、公开表扬、就业推荐等。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才越来越多,竞争力越来越大,大学生对于奖励越来越重视,这就包括物质激励机制和精神激励机制两部分,基于西方的综合激励理论,设计的机制以具有实际操作性为主。当今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的改进策略如下。
一,外部激励与内部激励相结合机制
激励分为外部激励和内部激励,需要两者结合激励。一是外部激励,包括工资、地位、提升、安全感等。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外在奖励往往满足的是一些低层次的需要。另一种报酬是内部激励。即一个人由于工作成绩良好而给予自己的报酬,如感到对社会作出了贡献,对自我存在意义及能力的肯定等等。它对应的是一些高层次的需要的满足,而且与成绩是直接相关的。鉴于内外部激励的优点,需要采取外部激励和内部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
(1)大量开设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课程,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
高校在开设课程的时候应该针对不同院系和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都要开设,上课时不仅要普及创业的意义、创业的准备、如何创业等普遍性常识,引起他们的兴趣,培养创业意识和精神,而且要教授相关案例,并结合所学专业如何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在自己熟悉的专业领域创新创业,成功率更大,其中对企业的创建和管理内容应该重点讲解,这样更能引起他们浓厚的兴趣和提升大学生们创新创业的自信心。这是必修课。选修课方面可以根据大学生的兴趣选择,当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兴趣不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时,可以再选修这方面的课程,在选修课中会教授不同领域的创业准备、创业素质、创业过程和创业方法等,这在校外很难学到的知识,需要高校开发一些创业类教材,包括对创业者个人性格和素质的评估、开发和训练;管理别人即策划、经营、经济、市场评估等,当然,这些课程的学分需要提高,激发大学生去学习。
(2)多给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机会,方便他们有实际操作接触的机会
大学生们对高校的工作都有参与的欲望,愿意为同学们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安排任务工作时需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以自愿为原则;工作需要在大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但是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在选择大学生担任高校重要职位之前要根据他们的创新创业成果来选拔,这样就更增加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积极性。高校内设立“创业区”,大学生可以把大学当做一个社会,高校鼓励大学生在这个区域内开放自己的思维,张扬个性。在创业区里,大学生可以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创造各种小企业,小公司,从事经商的工作。同时,创设机会让大学生们可以与真实的社会接触联系,通过高校内建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创业校友联合会、创业咨询机构和高校各院系或校级的项目与校外的企业、公司和社会组织建立合作,大学生可以到这些组织中去学习、实习和服务。
(3)高校设立创新创业专项奖学金
我们可以根据具体实际情况,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奖学金,对于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创新创业的实践成果给予物质激励,大学生创新创业本来就需要大量的资金,资金不足是他们创新创业的主要障碍,但是他们自身无法一下子积累到那么多钱,当取得了一点成果时,高校就奖励资金,对他们来说就像是黑暗里的一大抹阳光,激励着他们不放弃,开创更好的创业目标。
(4)要运用赞赏和晋升等手段激发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
内部激励措施方面还有在大学生组织学校活动时,让他们自己做主,发挥新时代人才的聪明智慧和潜力,运用宽领域的创造性去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对于举办顺利和成功者,院系、学校老师和领导应给与充分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对自我的价值认同,从而更加努力地举办创新创业活动,该发奖状的发奖状,该提升的提升职位,升到上一级的职务中继续学生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既在组织中体会到管理的创新,也懂得了创新创业活动的内涵和乐趣。
二,宏观激励与微观激励相结合的机制
高校应该施行适当的政策措施,为激励创业提供必要的资源,促进从事创业的各种学生的实践行为,给予他们支持。以给从事创业的大学生们骄傲和自信,消除他们的内心障碍,不断地创新该激励机制,高校是个庞大的系统,只有宏观与微观激励相结合,才能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他们的热情,才会有更多的潜在的创新创业才能者被发掘。
(1)营造浓厚的创业大学校园氛围
我国的高校应该努力营造这样一个价值观气氛。高校可以通过校报、校园广播、校园网、海报和宣传板等载体向大学生们宣传国家、各地方和高校对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当地或本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成功案例和成功企业家的创业史。开展学术交流会、学术报告会和讲座等,尤其是邀请社会上成功的企业家来校指导,拓展大学生的视野,传授创新创业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知识,让大学生开始接触到创新创业这一全新的领域,在渐渐了解中萌发兴趣。
(2)针对创新创业课程中有优异研究成果的大学生,设立“创业学分”
在具体的微观措施方面,对于在课程上积极发言、积极表现、产生新想法、新点子的大学生增加学分。课程教授不必局限于有高学历的有科研的教授,这个制度需要改革。我国可以聘请社会上的成功创业者、企业家、从高校走出去创业成功的人来校园内定期讲课,高校与这些有实际经验的“老师”们签订合同,长期合作。这就弥补了高校内编制内教授擅长科研和学术理论研究,但没有创业的实践经验,无法教授大学生创业的实践知识。启用企业家“老师”,可以启发大学生的创业思路,拓宽创新创业视野。
(3)建立校内校外创新创业专项经费和贷款
对于大学生而言,无论是基于专业开展创业实践还是从事创新实践,无论是企业初创期还是企业成长期,充足的资金支持都至关重要。高校为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实施和创业活动开展,可以从两方面筹集资金。一方面由学校拿出一部分专项资金作为创业基金,如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基金、大学生创业种子基金、创新创业竞赛支持资金、大学生创业基地建设资金、个性化指导资金等,激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另一方面由成功的创业大学生共同出资成立大学生创业基金没帮助在校生或毕业生参与创新项目研发、创新成果转化、创业企业运营。高校应该积极采取一些措施,争取国家和社会的捐款。在高校内,应积极激励大学生创新创业,接受了国家和与高校有产学研合作的企业捐赠的同时,也有一些定向的合同为前提,当他们拿着这些资金取得了一些成绩的时候,应该回报国家和企业,可以采取贷款或者合作的形式。
(4)高校建立利于大学生们创新创业实践锻炼的激励机制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完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高校中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激励和帮助往往是有限的,还在知识的教授上,从而使知识和实践脱节。高校应该引导大学生挖掘自身的潜力、创新性和积极性,要建立完善机制不断激励他们积极主动地进入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去,为大学生们提供模拟基地。这是一个针对整个高校的宏观的大工程。
三,奖励与惩罚相结合的激励机制
(1)给予大学生物质奖励,提供创新创业援助资金
奖学金的发放前提精神是:平等、公平,而不能搞特殊化,不能把家庭贫困放在优先位置,这就打击了很多家庭条件好但是很优秀的大学生,应当在都满足得到奖学金的同样条件下,优先发放给贫困学生,但是不能每次都照顾贫困生,不能达到激励效果,贫困大学生可以通过国家贷款、勤工俭学、兼职、学校补助等方式来解决问题,使他们学会自立自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创新创业优秀的大学生要和其他优秀大学生一样平等对待,国家奖学金也属于他们。还可以与社会上的公司设立大学生创业专项奖学金,实行校企合作机制,探讨合作机会,以利用企业的资源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并以企业精神鼓励大学生创业的勇气,教以实用的方法,鼓励学生认真思考,多实践锻炼,去探索。
(2)全校公开表扬鼓励有创新创业成果的大学生,给予人格上的尊重
大学生们在创新创业活动中取得的成绩,需要在院系、学校中宣传,比如展示在院报、校刊、院校的宣传栏、陈列在宣传周的栏板上、在校园网上表扬、在课上公开鼓励等,这都是很有效的激励方法,因为大学生们有时候更看重的是自己那个小群体也就是班级、院系和学校的赞同、肯定,他们都渴望融入到周围的群体中,成为榜样,有着被他们认同的强烈欲望。可见,人格尊重非常重要,在高校激励创新创业的过程中,需要尊重每一个热爱创新创业的学生,不论家庭、品行、学业的好差,都需要得到同等的待遇,在创新创业的路上肯定会有挫折和曲折,教师要尽量保护每个学生的尊严,特别对表现不好的同学,更应该鼓励他们,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不然他们很可能半途而废,自暴自弃。
(3)处罚不完成创新创业任务和在创新创业活动中犯错误的大学生
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中,对于不认真参与活动和犯错误的大学生实行的惩罚包括一般批评、纪律处分、通报批评和违纪处罚等处罚方式。通过惩罚不积极创新创业、犯错误和在创新创业上落后的大学生,增加大学生的危机感,激励他们主动实施创新创业,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惩罚的具体方式可以是:扣除创新创业课程学分、不发放创新创业奖学金、不提供或少提供创业资金、校内公开批评教育甚至是延迟毕业等措施都可以使大学生意识到自己没有做好创新创业的严重后果,以促进他们开发创新思维。在精神上也达到了惩罚的目的,受到处罚的大学生感到自我价值受到否定,会寻求周围的肯定,激励的效果也会凸显。处罚机制使大学生们无路可退,这种压力使惰性没有滋生的土壤,在该机制的面前,大学生要么好好地进行创新创业,要么被惩罚。
結语
在高等教育学研究领域,己有大量的关于促进高校创新创业的研究成果,但还是不成熟,对于创业教育的研究较多,而对高校实施的大学生创业激励机制的研究很少。近几年来,学者们更多地关注到这方面来,在慢慢地丰富和完善。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高校为背景,大学生为对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进行了细致系统的研究。本文在分析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还提出了符合实际的改进策略,以便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袁盎.国外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分析[J].生涯发展教育研究.2012(01)
【2】唐根丽,王艳波.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路径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
【3】杜扬.创造性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J].教育探索.2009(03)
作者简介:魏权(1988-),男,汉族,吉林双辽人,烟台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向,硕士研究生,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