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问题研究及相应对策

2017-04-06冯金梅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23期
关键词:合作医疗新型农村新农

冯金梅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北京 10008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问题研究及相应对策

冯金梅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北京 100081)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开展与推广在解决农民“看病贵”、“看病难”、“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问题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效提高了农民医疗保障水平、改善了社会福利状况。但目前在推广过程中仍面临不少问题,本文考虑从制度设计、筹资水平、结报方式、报销比例四个层面进行问题探究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更大限度地惠及百姓、造福民生。

新农合;制度设计;筹资水平;结报方式;报销比例

一、引言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以下简称“新农合”)是由政府组织引导、农民自愿参加的一项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医疗互助共济制度。该制度自2003年开展试点、逐步推广以来,在满足农民医疗基本需求和减轻农民医疗负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据国家统计局及国家卫计委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新农合的参合率达到98.8%,已实现新农合制度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目标。但是,新农合在制度设计、筹资水平、结报方式、报销比例等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亟待改进。

二、新农合现存问题

(一)制度设计

新农合制度作为一项收入再分配的社会保障制度,公平和效率是保证该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但有国内学者在用泰尔指数对新农合制度基金分配的公平性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新农合基金分配严重不公,具体表现为高收入农民群体获得的医疗费用补偿比低收入农民群体更多,这种风险分配机制不合理将直接导致基金使用效率和农民补偿均无法实现最大化。[1]解垩[2]利用2000年、2006年的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 (CHNS)数据和倍差方法,对新农合政策的福利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后也证实了新农合政策实施过程中确实存在对医疗服务的过度利用。

(二)筹资水平

新农合覆盖地区多为老、少、边、穷等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由于县域经济发展普遍滞后,县乡财政尚处于低水平的“吃饭”财政,且地方财政收支平衡能力较弱,在本级财政收入中来源于上级政府的转移支付所占比重较大,地方财政自主筹资水平低、渠道少、周期长,因此受困于财政压力,县乡基金调节能力、保障能力偏弱,无法抵抗突发大规模风险的发生。[3]

(三)结报方式

国家卫生计生委最新数据显示,仅2017年上半年,全国共实现跨省就医联网结报服务2369人次,结报总金额2647万元。截至2017年6月中旬,全国已有30个省份1563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跨省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但辽宁、四川、安徽、吉林、贵州、西藏、陕西、甘肃、海南9省 (区)新农合参保的农村居民仍然没有实现跨省医保直接结算,故暂时不能享受到即时联网结算的医疗惠顾,[4]因而在目前实行的新农合结报方式上仍存在改进的空间。

(四)报销比例

农民的收入层次较低、健康意识薄弱、医疗需求较大,但与农民收入相比,医疗费用增长更快,因此无钱医治、病情加重形成恶性循环,应该及时就医却未能及时就医意味着农民潜在的医疗需求逐渐增加,从而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治愈成本,同时也加大了新农合和医疗救助制度的报销压力。目前新农合在门诊和住院费用两个项目上的报销比例分别为50%和75%,[5]但对于参合的低收入群体而言,此报销比例仍然削弱了该群体从大病保险中获益的可能性。

三、对策及建议

1.在新农合制度的原则设计上可针对不同收入群体灵活处理,如对于高收入群体采取自愿原则,该群体可根据自身情况决定是否参合;对于中低收入特别是低收入群体采取强制性原则,可最大限度地降低该弱势群体抵御疾病的风险,减轻其医疗负担。深化医疗改革,扭转医疗机构的趋利动机,降低医疗成本,防止过度医疗、小病大治,确保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最大化。

2.着力提高筹资标准。一方面须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在新农合的筹资比例中应当不断强化中央和省级的筹资分摊占比,改变中央和地方在新农合筹资领域的财权与事权不匹配的困境,具体可通过分类拨款的形式增加地方的财政收入,同时建立健全绩效考核体系,避免地方政府形成财政依赖;另一方面鼓励社会资本和私人资本进入,减轻财政负担。

3.加快推进新农合信息平台全国联网,并不断完善异地就医信息系统建设、补偿政策和管理运行机制。全面落实异地就医即时结报等优惠政策,切实提高参合患者异地就医结报的便捷性和及时性。可在全国推广微信支付新农合业务系统,通过微信上的个人信息、参合地和转诊单号绑定转诊单,实现快速异地报销,使报销渠道便民、利民。

4.进一步完善大病保险统筹补偿方案,确保新农合新增筹资的主要使用方向为大病统筹。继续降低贫困人口大病保险起付线,提高新农合中低收入群体的报销比例,鼓励农民及时就医,通过高水平的报销比例来维持农民的就医信心,从而有效改善参保者无钱医治、病情加重的恶性循环。

四、结语

农民的健康状况及福利水平关乎农村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只有从制度设计、筹资水平、结报方式、报销比例等角度高效全面地解决我国现行新农合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政府职能和市场机制的充分融合和相互补充,才能逐步形成公平高效的医疗服务长效机制以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保障农民的健康利益,继而实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1]况成云,张勇,曾文洁.基于委托-代理的农民大病医疗保障模式研究[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9,30(2):39.

[2]解垩.与收入相关的健康及医疗服务利用不平等研究 [J].经济研究,2009(2):77-83.

[3]秦庆武.新农合:筹资水平与补偿比例[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2:123-124.

[4]中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新农合)信息平台.[EB/OL].http://www.xnh.org.cn/,2017-08-03/2017-09-10.

[5]国家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司.关于做好2017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通知 [EB/OL].http://www.nhfpc.gov.cn/,2017-04-20/2017-09-10.

冯金梅 (1996.6-),女,苗族,四川省泸州市,本科,中央民族大学,研究方向:三农问题。

猜你喜欢

合作医疗新型农村新农
新农人时语
新农人时语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社会绩效探析
新农人时语
新农人时语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发展研究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监管中的问题与对策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财务管理研究
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回顾和思考
我国农村合作医疗的受益公平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