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与心理健康教育分析
2017-04-06蒋钦
蒋钦
摘要: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综合素养将直接决定社会发展的前景。为了确保高校能为社会持续培养出更多复合型人才,推动我国经济等事业的良好发展,本文分析了我国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特征,并探讨了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工作的措施,旨在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问题 特点 健康教育
当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整体趋势较好,但始终存在一些潜在隐患。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核心使命,就是在大幅度提升教学管理水准的基础上,重视并灵活把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特征,制订具有针对性的应对方案,确保大学生群体能够克服一切心理障碍,积极进取,最终顺利步入特定的职业岗位,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我国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
大学是人生转折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结构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他们不能适应这些变化,就容易滋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两点:
1.自我适应性
大多数大学生心理问题可以通过自行学习、控制、调试、适应和克制得以解决,不需要教师过多地干预,而少数学生会因为长时间过度压抑而产生心理障碍,甚至转化为严重的心理疾病。大学生出现心理困扰,是其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和谋求长远发展必经的历程,他们只有经过自主思索和调试克制之后,才能顺利完成不同课业,步入不同岗位。
2.累积性
累积性是指大学生的新旧心理困扰累积现象。大学生的心理困扰势必要经历衍生、发展和克制环节,在此期间,大学生一些旧的困扰还未解决,就要面临新的困扰,两类困扰互相交叠,无形中给大学生增添了挑战压力。
第一,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并非完全在大学阶段衍生。大学生的许多心理压力都源于高中阶段承受过重的课业压力,在进入大学后,逐渐呈现出来的。
第二,大學生的心理问题是在新旧心理困扰累积作用下激化的。
二、科学化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工作的措施
1.妥善组织心理咨询活动,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首先,教师要对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大学生进行科学化的心理教育指导,引导他们逐步走出心理阴影。
其次,高校要构建班级、院系、学校三类层级的心理教育规范体系,同时凭借各类高端技术资源的辅助功效,帮助大学生全面预防、快速锁定、灵活处理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
2.创造良好的校园氛围,拓展多元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第一,高校要结合校园报纸、广播等宣传媒介,或是定期邀请专业心理专家到校开展讲座,不断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促使广大师生能在获取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更加积极自主地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来。
第二,灵活发挥校园网站的辅助功效。网络技术凭借其便捷、平等、安全、保密等特性,在高校教育事业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尤其在消除大学生心理疾病方面有着决定性意义。因为在网络中,大学生可以更加高效、快捷地学习基础性心理学和生理学知识,同时在阅读、分析有关心理问题上,能完成自我测试和在线咨询等任务。
第三,教师要鼓励大学生多参与校园内多元化的社团交流活动,在发挥不同成员优势的基础上,组织不同形式的心理健康基础性知识宣传、心理活动训练和心理问题咨询解决等实践项目,促使高校快速衍生出高水准的心理健康知识学习氛围,引导学生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大学校园内规划、组织心理教育工作,是适应时代发展步伐的必要措施。大学生因为高中沉重的课业阴影和当前就业危机双重性影响,难免会滋生出许多心理问题。高校教师一定要保证及时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处理好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特征的鉴定工作,然后利用网络等资源优势,同步开展线上和线下的心理健康教育交流活动,确保大学生能客观看待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冯鹏飞.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及方法研究[J].中国培训,2016,(16).
[2]马富贵.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析[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5).
(作者单位: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