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进展
2017-04-02苗丽
苗 丽
(潞安集团总医院(三甲医院),山西 长治 046200)
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进展
苗 丽
(潞安集团总医院(三甲医院),山西 长治 046200)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血管疾病中急危重症,发病突然,病情凶险,中老年人为主要发病群,且有较高的死亡率。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学研究的深入,AMI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护理技术得到大幅发展,病死率显著降低。为系统掌握AMI的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本文对近年来有关AMI的护理研究报道进行综述。
急性心肌梗塞;护理;措施
1 AMI的概述
AMI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病症,主要是因为冠状动脉突发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导致的心肌坏死[1]。临床主要表现是剧烈性、持续性的胸痛,并伴有胸闷、恶心、呕吐、大汗等症状,通过休息、使用硝酸酯类药物无法有效缓解,通常患者的血清心肌酶活性会明显增高,心电图呈进行性改变,一般表现为ST段显著抬升或降低,T波倒置。随着病情发展会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衰等症状。临床上主要进行镇痛、吸氧、溶栓抗心律失常、防心衰等治疗,介入手术是当前治疗AMI的重要方法。
2 AMI的临床护理
2.1 急性期护理
AMI患者在入院后的7 d内必须绝对卧床静养,不得搬动,保持病房安静,以减小机体代谢,降低心肌耗氧,以便减轻心脏负荷[1]。急性期患者确诊后,须立即送入监护室开展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心肌酶谱动态变化,特别要加强心律监护,以免出现心律失常,通常在急性心梗24 h内会出现室性心律失常。这就需要科室护理人员对心律失常有足够认识,须熟悉心电图变化并识别心律失常图形,在此过程中,要保持高度警惕性及敏锐感,能够及时发现心律、心率变化,并详细记录相关数据,及时通知医生。同时,快速建立2~3条静脉通路,严格遵医嘱输注硝酸甘油或者硝酸异山梨酯等药物,做好静脉管路护理,妥善固定好,以免扭曲、脱落。此外,急性期早期应给予患者高流量吸氧(4~ 6 L/min),持续3~5 d,后逐步转变成低流量吸氧(1~2 L/min),持续1周。通常有些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很难接受绝对卧床静养,这需要医护人员耐心、认真地向患者说明和解释,让患者认识到卧床休息的重要性,让其配合。在此期间,患者的洗漱、饮食、翻身、排便等均要专人协助。在病情稳定之后,应在医护人员协助下床活动,在室内缓慢步行,但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心律、血压等体征,以免劳累。对于合并退化性心脏病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相对危险的,必须绝对卧床2周及以上。
2.2 造影术护理
在AMI患者进行造影术之前,一般是以右手桡动脉为穿刺点,但是为了患者的安全着想,应在其腹股沟处进行备皮,以防止桡动脉穿刺失败,同时在备皮的过程中,应不断的向患者讲解PCI手术治疗的目的、方法、过程以及治疗的最终效果。遵医嘱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等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术后嘱患者注意休息,适当多饮水,促进造影剂的排出。
2.3 疼痛护理
AMI最为主要的症状就是胸痛,发病后因心肌处于长时间的缺血缺氧状态,使得代谢物逐步积聚而刺激到机体神经末稍,再通过神经传导于大脑出现痛觉,主要表现为剧烈、难耐的心前区疼痛,通常用药难以缓解,且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患者的心率明显加快,会使心肌耗氧增加,而损伤到心肌组织,严重的导致梗死面扩大,加重病情。在应用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率、心律及血压的变化情况,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师,严禁患者家属擅自调整滴速,以免造成不良后果,同时要遵医嘱应用吗啡、哌替啶等药物止痛,以免剧烈疼痛引起心律失常等情况。
2.4 吸氧护理
吸氧是AMI治疗中重要措施,及时有效的吸氧治疗可有效提升血浆内的溶解氧水平,使损伤心肌细胞得以修复,控制病情,缓解症状。可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鼻导管或者面罩吸氧,并依照患者病情调整氧流量,通常是在2~4 L/min,病情较重者6~8 L/min,如为面罩吸氧,则控制在5~10 L/min,一般持续3~5 d,如合并心衰、心律失常等患者可适当延长时间。
2.5 溶栓护理
对AMI患者进行第三代溶栓药物(瑞通立-rt-PA)治疗时,应在12个小时内进行早期使用,严格按照用药流程图使用,并且要单独建立静脉通道,绝对禁止和其他药物混合使用,进行溶栓前,给予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300 mg口服,要详细的询问有没有禁忌症,同时要进行一些血常规、心肌酶等检查,还应准备好抢救器械、药品和物品等。在溶栓治疗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遵医嘱每隔15 min给予床旁心电图,观察心肌缺血改善情况。在溶栓治疗后应观察是否有出血等并发症发生,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2.6 心理护理
通常患者因发病急,病情危重,会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全,再加上疾病带来的痛苦,往往会出现焦虑、不安、抑郁等不良心理,而这在较大程度上会加重心脏负担。因此,需要护理人员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并主动和患者交流,引导患者更为明确地认识自身疾病,关心、安慰患者,并鼓励其树立治疗信心。在护理时,动作轻柔、准确,以增强患者的安全感,缓解或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让其更好的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此外,可指导患者掌握一定的减压法,如听音乐、与病友交流等。
2.7 饮食护理
郭玉纯在其研究中指出[2],AMI发病后的2~3 h不宜摄入过多能量,以减少代谢,降低心肌耗氧量。可给予患者流质食物,如米汤、温果汁、蜂蜜水等;在病情好转之后,可给予低脂、营养丰富的半流饮食,可适当食用新鲜蔬菜、水果、鲜奶等,以确保胃肠道的通畅,预防便秘。伴随患者病情改善,饮食类型、量可相应增加,但要控制脂肪、盐分等摄入。
2.8 康复护理
对AMI患者开展适当的早期康复训练,不但可预防长时间卧床出现的并发症,比如:下肢静脉血栓、肺梗塞等,还有助于改善患者情绪,促进体力恢复,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对于无并发症患者在绝对卧床2~3 d后可开展简单的康复训练;对于对高危,且年龄65岁患者,应适当延长卧床时间,以确保梗塞部心肌组织得以修补[3]。可指导患者进行有氧运动,以改善心血管功能,比如:散步、打太极等,循序渐进。在康复训练中应持续对患者进行心电图监护,注意患者的自觉症状,随时进行血压、心律检测,以免心脏负荷过重。与此同时,还需指导患者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消除潜在的危险因素,如吸烟等。在康复训练中,应根据患者病情协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3 结 语
总之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是AMI患者临床治疗的重要组成,发挥着不可替代作用。目前临床关于AMI护理研究取得了诸多成果,从生理、心理及社会等方面给予患者全面、综合的护理,包括疾病治疗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康复护理等,有助于提高疗效,促进患者心功能更好地恢复。
[1] 官用芳.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J].医学信息,2014,(12):399.
[2] 王亚杰.急性心肌梗塞的急救护理进展[J].中外健康文摘,2014,(27):231-232.
[3] 莫月莲,刘小云.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研究现状及进展[J].中外女性健康(下半月),2014,(11):72-97.
本文编辑:吴宏艳
R542.2+1
A
ISSN.2096-2479.2017.11.18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