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联合耳穴压豆对二次剖宫产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2017-04-02鹿志霞
鹿志霞
(莱芜市中医医院·山东省 271100)
前几年由于国内多种因素的影响,剖宫产率一直呈上升趋势[1]。国家二孩政策实施后,瘢痕子宫孕妇明显增加。由于大多数瘢痕子宫孕妇第一次剖宫产的指征仍存在及这部分孕妇大多为高龄孕妇,因此二次剖宫产的孕妇增多。术后各种并发症逐渐显现出来,如何减少二次剖宫产术后并发症,促进产后快速康复,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成为产科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而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作为剖宫产术后整体康复的起始环节,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可以促进产妇提早进食,改善机体营养,增强抵抗力,缓解产妇围手术期不良情绪,促进乳汁分泌,促进子宫复旧,促进切口愈合,减少盆腹腔脏器粘连性疾病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目前国内外学者十分重视促进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研究证实了中医药在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方面有独到的优势,亦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但还是存在种种不足之处,缺乏最佳的治疗方案。我们课题组应用温针灸联合耳穴压豆促进二次剖宫产术后肠功能恢复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行二次剖宫产符合纳入标准的产妇,分为对照组82例和治疗组82例。两组在年龄、麻醉方式、手术时间等均无差异性。
1.2 纳入标准
(1)年龄在23~44岁之间符合诊断标准的女性。
(2)均为瘢痕子宫,择期行二次剖宫产术。
(3)椎管内麻醉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4)产妇无妊娠合并症及手术并发症。
1.3 排除标准
(1)特殊情况需要行紧急剖宫产手术者。
(2)孕期并发妊娠合并症。
(3)有椎管内麻醉禁忌症者。
(4)不符合纳入标准的孕妇。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内容
术后两组予以剖宫产术后常规处理,即应用缩宫素促进宫缩,预防感染、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后30分钟内予以温针灸及耳穴压豆。观察并记录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并且测量腹围,记录腹胀发生情况。
2.2 治疗方法
2.2.1温针灸 取穴:根据2012年第九版《经络腧穴学》选取神阙穴、气海穴、足三里穴、上巨虚、支沟、照海及三阴交穴。
操作:患者选取仰卧位,将局部皮肤消毒,选用华佗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0.30×40mm),垂直进针,进针深度为约1.5寸,刺入穴位后施捻转提插法,平补平泻,针刺得气后将针留在适当的深度,在贴近皮肤处垫上约4cm×4cm大小的纸片,针柄上穿置一段2cm长艾条,燃后施灸,共留针20-30分钟。术后半小时开始治疗,每日治疗两次,中间间隔6小时。
2.2.2耳穴压豆 温针灸结束后接着用75%酒精常规消毒耳廓,将王不留行籽耳穴贴准确固定。
取穴:盆腔穴、子宫穴、皮质下穴、神门穴、胃穴、大肠穴、三焦穴、内分泌穴。
双耳贴压:每穴按压30-50下,早、中、晚3次按压,嘱产妇在疼痛明显时自己按压,连续按压2天;以产妇感局部酸、胀、痛,皮肤微红为准;如果有脱落,重新更换王不留行籽耳穴贴。
2.3 主要观察指标收集
2.3.1记录首次肠鸣音出现时间、肠鸣音恢复正常的时间 术后4小时开始听诊,每半小时听诊一次,夜间睡眠时间除外,对肠鸣音的变化进行记录直至肠鸣音恢复正常。
2.3.2首次肛门排气时间 记录产妇手术结束后到出现首次排气的时间。
2.3.3首次排便时间 记录产妇手术结束后到首次排便的时间。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正常的时间见表1。
表1 术后两组肠鸣音恢复时间
3.2 两组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见表2。
表2 术后两组首次排气时间
3.3 两组患者首次排便时间见表3。
表3 术后两组首次排便时间
4 讨论
前几年由于围产医学的进步和国内多种因素的影响,剖宫产率一直呈上升趋势。国家二孩政策实施后,瘢痕子宫孕妇明显增加。由于大多数瘢痕子宫孕妇第一次剖宫产的手术指征仍存在及这部分孕妇大多为高龄孕妇,因此二次剖宫产的孕妇迅速增多。二次剖宫产的产妇由于腹腔脏器多次暴露及手术操作刺激,很容易肠粘连和肠梗阻[2]。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可以促进产妇尽早进食,促进乳汁分泌,减少盆腹腔脏器粘连,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促进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方法主要有控制进食时间、胃肠减压、尽早下床活动,应用促进肠蠕动的药物如新斯的明等,有副作用且临床疗效不理想。祖国医学中虽然没有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病名,但对胃肠功能的认识早在《黄帝内经》中便有论述,《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脾胃者,仓凛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根据其一系列的临床症状,中医将其归属于“腹胀”、“肠结”、“关格”等范畴[3]。中医用“脾升胃降”诠释了胃肠系统生理活动功能,认为手术金刃所伤、脾失健运、中焦受阻、胃失和降、肠失传化等是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病因病机,其治则以和胃降逆,行气通腑为主。二次剖宫产术前禁食,脾胃化生乏源。术中破气失血,损伤阴液,脾胃受损,剖宫产切口处又是足三阴经、足阳明胃经、任脉、带脉等经脉所过之处,易导致血络损伤,淤血留滞,使脾胃气机升降失常。二次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大多为高龄,由于之前做过一次手术,对于二次手术的恐惧及焦虑更大,而且自己住院期间还担心第一个孩子的饮食起居问题,因此焦虑紧张情绪非常严重和普遍[4],极易影响肝脏疏泄功能,气机郁滞。气滞、血瘀影响和加重气机郁滞,升多降少,引起呃逆、恶心、呕吐及纳呆等症状;中医认为胃肠功能紊乱的治则,当以扶正补虚,和胃降逆,行气通腑为原则。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可鼓舞中气,使中焦健旺而自能生化气血,是调理脾胃、治疗胃肠疾病的重要穴位。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是足太阴、厥阴、少阴之会,主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肠鸣以及因血虚、瘀血引起的疾病。神阙穴为任脉上的阳穴,与肠相联,具有温阳利水补虚的功效。上巨虚属足阳明胃经可缓解治疗腹痛腹胀、肠鸣泄泻、胃肠炎等。支沟穴属于手少阳三焦经,可治疗呕吐便秘等。照海穴是足少阴肾经上的重要穴位,具有滋阴清热,通调三焦的作用,具有健脾益血,调补肝肾的功效。神阙穴为任脉上的阳穴,与肠相联,具有温阳利水补虚的功效。艾灸温阳补气,可促进肠蠕动,增强膀胱气化而通利小便。温针灸疗法能到达穴位的深层,经过循经感传,到达经络、脏腑,气至病所,气至而发挥疗效。故在治病时多配合温补灸法祛除胞中寒气,使膀胱气化有序,行使其正常功能,使大小便通畅。耳穴盆腔穴、子宫穴:可通过经络的传导反应作用于相关手术部位,促进子宫收缩及复旧。皮质下穴、神门穴:止痛要穴,均能调节大脑皮质和皮质下植物神经中枢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具有镇痛、安神、消炎等功效。胃穴、大肠穴、三焦穴:刺激相应反应点,促进胃肠蠕动。内分泌穴:改善机体内分泌,调节胃肠恢复机能[5-9]。温针灸配合耳穴压豆能够促进胃肠蠕动,减轻腹胀及呕吐,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治疗及预防二次剖宫产术后产妇胃肠功能紊乱疗效肯定。该治疗方法简单易行,不受产妇术后禁饮食、卧位等因素的影响,术后即在病房内进行操作,不会母婴分离,孕产妇易于接受。
[1] 黄倩,余艳红,饶腾子.5年剖宫产手术指征分析[J].广东医学,2012,33(6):825-827.
[2] 陈志强,曹立幸.围手术期术后胃肠功能评价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2011,31(6):727.
[3] 赵武,付宇,石鹏,等.针灸疗法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研究[J].陕西中医,2012,33(7):879.
[4] 蒋丽萍,廖芬.电针对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2(2):161.
[5] 张军,柴维霞.耳穴贴压治疗断指苒植术后疼痛50例[J].浙江中医杂志 ,2011,46 (9) :650-651.
[6] 宋丽菁.中医耳穴贴压镇痛在手外伤术后的应用[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9,18(6) :399.
[7] 吴红玲,吴振侠,陈治,等.耳穴贴压联合舒适护理缓解扁桃体切除术后疼痛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 29(19):36-37.
[8] 张维民,徐翠平,林海鸿,等.耳穴磁珠贴压治疗手外伤术后疼痛的效果观察与护理[J].当代护士,2012,10:155-156.
[9] 黎嗣英,曹登秀,刘俊.耳穴贴压治疗胃腔痛40例[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2,15(5) :537-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