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兜铃酸的研究进展

2017-04-01李翠娟姜盛楠陈丽君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7年33期
关键词:酸类马兜铃防己

刘 娜,李翠娟,刘 瑶,姜盛楠,陈丽君

(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 咸阳 712046)

马兜铃为我国传统的全草入药植物,在我国已历经数千年,其根、茎、果实都称马兜铃,马兜铃味苦、性微寒、入肺大肠经。现代研究表明其药理作用有抗肿瘤、抗菌、抗炎、镇痛的作用[1],但近年来,关于马兜铃酸类的致癌报道不断,本文对我国常见的马兜铃属药用植物的研究进行综述,以利于正确认识马兜铃从而更好地利用其资源为人类造福。

1 马兜铃的分布及药用价值

马兜铃在广东、广西、贵州、云南、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河南、陕西等普遍分布,因其地理位置的差异,使马兜铃的化学成分含量不尽相同。黄河以南的马兜铃根入药为青木香,有行气止痛、解毒消肿之效,茎入药为天仙藤,能疏风活血。分布于东北、内蒙古、华北及陕西、甘肃等地区的北马兜铃具有平肝止痛,解毒消肿功效,用于治疗眩晕、头痛、胸腹胀痛等症。

2 马兜铃属药物研究进展

根据2000的药典中所明确记载的数据,共有6种中药材含有马兜铃酸,除了临床病例报道和新闻媒体中报道的广防己、青木香、天仙藤和马兜铃之外,民间常用的中药材寻骨风和朱砂莲也位列其中[2]。

在早期的临床报道中,马兜铃酸类化合物作用广泛,曾有报道中指出可以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龙胆泻肝丸的使用也曾风靡一时,但是长期大剂量的使用却带来了很多问题[3]。马兜铃肾病(aristolochic acid nephropathy,AAN)就是一种很好的证明,这是一种肾小管间质性疾病,包括急慢性和肾小管功能性三种马兜铃肾病。在马兜铃的毒理学研究也是近年来科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在毒理学的研究中指出,马兜铃属中草药的肾毒性与其化学结构关系密切[4]。通过研究发现,其主要致病成分为马兜铃酸I(AA-I)和II(AL—I),与此同时,通过马兜铃酸类衍生物作用于猪小管上皮细胞,发现马兜铃酸的衍生物会对猪小管上皮细胞造成损害,从而证明其衍生物也具有毒性,硝基是其主要毒性基团。近年来,临床报道中有关马兜铃酸类中草药的负面消息层出不穷。1998年,英国发现2例肾功能衰竭的病例,病人患有湿疹,后服用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草药引发肾衰竭[5]。1999年7月英国媒体报道有100多名患者服用了含马兜铃酸的中草约而导致肾脏发生病变。2000年,因服用广防己减肥丸而导致的晚期肾衰竭在国际上引起了很大反响,这篇文章发表在了《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39人中18人发生癌变,1马兜铃酸的基因毒性在同一年也被比利时的Nortler博士证实。2001年马来西亚马兜铃酸事件.使人们对马兜铃属植物谈虎色变。2008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正式将马兜铃酸列为1类致癌物,将马兜铃酸类物质列为2类致癌物[6]。

3 马兜铃酸的减毒作用研究进展

由于马兜铃酸类中草药药理作用广泛,药用价值高,但是大剂量和临床长期使用的肾毒性让其列为致癌物质。所以,科学研究工作者开始对其减毒作用进行研究,中药的十八反对其研究带来了很大的启发。通过高效液相色谱的测定发现,六味地黄丸和滋阴补肾丸可以降低广防己中AA-I的含量。在动物实验当中,通过对大鼠灌胃发现,丹皮和关木通共煎能明显减低关木通中AA-I的含量。也有研究发现,广防己和生地的配伍剂量为2:1时,广防己中AA-I的含量最低。以上研究均表明,通过正确的配伍、药物的联合使用能有效降低马兜铃酸类中草药的毒性。

4 结语与展望

马兜铃酸类中草药不止一次走在了国际舆论的风口浪尖,但是曾经其在临床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其造成马兜铃肾病的机制不明确,目前依然只是有很多假说在争论,但是其减毒作用的研究进展为其临床应用打开了另外一扇窗,让科研工作者、临床工作者和患者能够以辨证的思维看待其化学成分。从另一个角度看,“马兜铃酸”的临床应用报道也有利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向社会呈现了中医药现代化转型的重要性。实现现代化的伟大目标,进一步推动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与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竹菁,苏 励.单味中药配伍含马兜铃酸中药后肾脏减毒作用的实验研究进展[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5,49(04):98-101.

[2] 王德平,毛晓春.中药马兜铃酸的研究进展[J].北方药学,2014,11(11):97-98.

[3] 魏雅蕾.马兜铃酸的毒理研究进展[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化学分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中华中医药学会:,2014:5.

[4] 彭金玲,边育红,王 丽,等.马兜铃酸肾毒性的研究进展[J].环球中医药,2013,6(01):59-64.

[5] 高 磊.马兜铃酸肾毒性研究进展2[A].中国毒理学会.中国毒理学会兽医毒理学与饲料毒理学学术讨论会暨兽医毒理专业委员会第4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论文集[C].中国毒理学会:,2012:4.

[6] 陈娅娟,吴俏银,叶惠兰.马兜铃酸毒理研究进展[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3(02):156-157+160.

猜你喜欢

酸类马兜铃防己
3种常见中药材中绿原酸类成分提取的“逆溶解度”现象△
UPLC-QTOF-MS法检测白酒中9种有机酸
《本草图经》兴化军防己的本草考证
基于HPLC-Q-TOF/MS 法分析马兜铃水煎剂化学成分的研究*
论《金匮要略》木防己汤应作术防己汤
粉防己碱抗肿瘤机制的研究进展
海藻酸类肥料行标四月实施
海藻酸类肥料行标明年实施
应用Ames波动试验比较4种马兜铃酸组分的致突变作用
越南马兜铃属植物分布新记录
——凹脉马兜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