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肥胖者血脂异常的HCT变化与发展结局关系研究

2017-04-01张小明

河北医药 2017年3期
关键词:肥胖者比容心脑血管

张小明

肥胖者血脂异常的HCT变化与发展结局关系研究

张小明

目的 探索肥胖患者血脂异常与红细胞比容(HCT)变化及其发展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取150例血脂异常的肥胖患者为观察组,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测定相关体格指标,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检测2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检测2组红细胞压积;根据观察组患者HCT水平分为3组,并随访3年,询问其发展结局。结果 观察组的HCT、TC、TG、LDL-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C、TG、HDL-C、LDL-C均与HCT相关(P<0.01),与血脂异常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HCT水平、BMI与WHR;HCT高水平者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显著高于低水平与中水平者(P<0.05)。结论 血脂异常的肥胖患者的HCT水平明显上升,HCT与血脂异常存在密切联系,肥胖、HCT水平的升高是血脂异常发生的危险因素,HCT水平高的血脂异常者懼患心脑血管性疾病的风险更大。

肥胖;血脂异常;血细胞比容

在我国,以肥胖、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高血糖等为代表的代谢紊乱症候群使得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的发生风险逐年增长[1,2],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给社会也带来了巨大的疾病与经济负担。既往研究已表明,肥胖患者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脑卒中的关键危险因素[3],因此,不仅对于血脂异常的预防与干预有重要意义,对血脂异常的肥胖患者能够预测其发展结局、减少其发展为重大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同样应引起重视。血液流变学通过采用相关手段研究血液流变特性可作为预测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的检测手段,血液黏度的改变是众多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4]。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是反映红细胞数量与体积的综合指标,也是影响血液黏度的关键因子,既往研究证据表明HCT与代谢综合征之间有关联,并提出了可能的生物学机制[5,6],但目前HCT与肥胖者血脂异常的相关性目前研究笔者所见较少。本研究中,我们探索肥胖患者血脂异常与HCT变化以及随访3年发展结局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至2015年于门诊就诊的肥胖且伴有血脂异常的患者150例为观察对象,观察组:男70例,女80例;年龄40~69岁,平均年龄(53.9±9.6)岁。另选取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对照组:男22例,女28例,年龄39~65岁,平均年龄(51.7±8.2)岁。2组患者年龄、性别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观察组患者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24.0kg/m2,符合血脂异常诊断标准,年龄40~70岁,排除近三个月服用降脂药物者,排除合并有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排除高血压、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排除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所致继发性血脂异常,排除肝肾功能不全、肿瘤、血液系统疾病患者,排除妊娠女性;对照组:18.5kg/m2≤BMI<23.9kg/m2,年龄40~70岁,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等实验室常规检查未见异常,无糖尿病、冠心病、肿瘤等器质性疾病;2组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诊断标准 血脂异常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7],近2个月内查血脂各项指标水平至少符合以下中的一项即可诊断为血脂异常:血清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5.72mmol/L,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1.7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04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64mmol/L。

1.4 观察指标

1.4.1 体格指标:测量体重(kg)、身高(cm),计算BMI= 体重/身高2(kg/m2);测量腰围与臀围,研究对象站位双脚分开25~30cm,于髂嵴与第12肋下缘连线的中点水平测量腰围,于骨盆最突出部位测量周径为臀围,计算腰臀比(waist-to-hipratio,WHR)=腰围/臀围;各指标同时测量3次取平均值。

1.4.2 血脂测定:受检者禁食8h以上,清晨空腹抽取患者肘静脉血液4ml,常规离心分离血清,于-20℃保存待检。采用酶比色法以及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TC、TG、HDL-C、LDL-C。

1.4.3 红细胞比容(HCT)测定:采用LBY-N6G全自动血液流变仪测定HCT。

1.5 随访实施 以电话随访为主要随访方式,对观察组患者随访3年,随访内容包括询问患者的重要结局指标,是否发生死亡、致残,是否发生发展心脑血管疾病等。尽力保证患者的随访率以及随访资料的完整性。

2 结果

2.1 2组血脂水平、HCT比较 观察组的HCT、TC、TG、LDL-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血脂水平、HCT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血脂异常与HCT水平的相关性 以HCT水平为因变量,以TC、TG、HDL-C、LDL-C的水平为自变量,构建多重线性回归模型。结果显示,线性回归模型为Y=4.450+2.652X1 +3.974X2-2.079X3+2.653X4;此数据说明TC、TG、HDL-C、LDL-C均与HCT有相关性(P<0.01),具体为TC、TG、LDL-C与HCT呈正相关(P<0.05),HDL-C与HCT呈负相关(P<0.05)。见表2。

表2 血脂异常与HCT水平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注:因变量:HCT水平

2.3 血脂异常的相关影响因素 将受试者HCT所检测到的水平以三分位表示,Q25=29.7%,Q50=40.6%,Q75=53.4%,分别赋值1≤Q25,2=Q25~Q50,3≥Q75;根据BMI分别赋值1=18.5kg/m2~23.9kg/m2,2=24.0kg/m2~28.0kg/m2,3=>28.0kg/m2;根据腰臀比(WHR)分别赋值(女性)1=<0.67,2=0.67~0.80,3=>0.80,(男性) 1≤0.85,2=0.85~0.95,3≥0.95。以血脂异常与否为因变量(1=是,0=否),以性别、年龄、HCT水平、BMI、WHR为自变量,构建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与血脂异常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HCT水平、BMI与WHR,构建模型Logit(P)=In(1/1-P)=1.105+2.895X1+13.652X2+7.892X3,根据三者的优势比OR值,表明如果HCT水平、BMI、WHR每增加一个等级,则患者发生血脂异常的风险分别增加2.649,3.342,1.073倍。见表3。

表3 血脂异常相关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2.4 肥胖者血脂异常的HCT水平与发展结局的关系 将观察组即血脂异常组患者150例根据HCT水平分为A组(<29.7%)33例、B组(29.7%~40.6%)78例、C组(>40.6%)39例,对观察组患者随访3年询问其疾病发展结局,主要询问是否发生发展心脑血管系统疾病。A组、B组、C组分别有5例、12例、7例因联系方式变更或其他原因失访,共计有126例获得随访,各组5年内发生发展心脑血管疾病的例数,病种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等。结果显示A组与B组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血脂异常患者不同HCT水平的发展结局情况 例(%)

注:与C组比较,*P<0.05

3 讨论

肥胖者日益增多,肥胖所致的血脂异常发病率逐年上升,并呈年轻化趋势,以肥胖、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等为代表的代谢紊乱症候群使得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的风险增加,威胁着人类健康,给社会造成负担。肥胖者血脂异常的发生受遗传与环境两方面因素影响,但其具体病理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晰,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发现反映血液流变特性与血液凝集状态的相关红细胞参数与代谢综合征的发生有密切关联,红细胞比容等血液指标有可能成为预测、诊断代谢综合征的新指标[8,9]。

本研究发现,相比健康人群,血脂异常的肥胖患者不仅伴有TC、TG、HDL-C、LDL-C的异常,其HCT水平较健康者显著上升,血脂异常与HCT水平有密切联系,表现为TC、TG、LDL-C与HCT呈正相关,HDL-C与HCT呈负相关。我们通过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发现影响血脂异常的相关因素中,HCT与肥胖相关指标BMI、腰臀比均可作为独立的危险因素使得血脂异常发生风险增加。杨瑞华等[10]研究不同体重指数下HCT与血脂异常的关系,发现HCT随着BMI的增加而增加,血脂异常率上升同时伴随有BMI与HCT的增加,且二者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即表明肥胖与HCT上升均可使血脂异常的发生风险增加,且二者的联合作用高于单一因素作用。

肥胖者血脂异常与HCT之间存在紧密联系的可能机制,一方面由于HCT是决定血液粘度的主要因素,HCT升高导致血液黏度与血流阻力的增加,可降低血糖、血脂、胰岛素等参与代谢的重要物质转运的速度,进而诱导胰岛素抵抗,引起血脂、血糖的异常[11];另一方面血脂异常者体内存在轻度的炎症环境,进而促进慢性贫血,代偿性导致HCT等红细胞参数升高[12]。

既往研究表明,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血脂异常的早期发现与干预可以逆转疾病的发生发展[13],考虑到血脂异常与HCT之间存在紧密联系,我们在研究发现,具有高水平的HCT的血脂异常患者懼患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梗死等心脑血管性疾病的风险更大,这可能与HCT升高导致血液黏度与外周血流阻力增加、诱导胰岛素抵抗等机制有关。有研究表明,某些疾病如冠心病、脑栓塞、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血栓、炎症等常常伴有血液黏度的升高,指标上表现为红细胞比容升高(HCT)[14]。郑东晗[15]对辽宁省社区人群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展开研究,发现HCT水平升高与心血管疾病发病密切相关。因此,HCT水平可以作为血脂异常患者发生发展心脑血管性疾病风险大小的判断指标。

综上所述,血脂异常的肥胖患者的HCT水平明显上升,HCT与血脂异常存在密切联系,肥胖、HCT水平的升高是血脂异常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HCT水平高的血脂异常者懼患心脑血管性疾病的风险更大。临床上HCT水平可以作为血脂异常患者发生发展心脑血管性疾病风险大小的判断指标,从而为肥胖者血脂异常的早期发现与干预提供依据。

1 张雷,崔红月,刘爱萍,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及代谢综合征与超重和肥胖关系.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9,33:561-563.

2 万程彬.高脂血症与血液流变学检测的相关性探讨.青岛医药卫生,2009,20:337-338.

3 陶丽新,杨昆,刘相佟,等.北京市成年人群代谢综合征与红细胞比容的相关性研究.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6,40:133-136.

4 于雅杰,高丽敏,范波,等.体重指数与高血压、血脂异常、脂肪肝、糖尿病等因素相关性的分析.中国现代医生,2008,24:141-142.

5 王晚霞,李荣亨,王维.血液黏度影响因素的研究概况.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30:1350-1352.

6 姚爱兰,朱传安.肥胖者血液流变学改变和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害因素.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7,29:255-256.

7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订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中华心血管杂志,2007,35:390-410.

8 郑玉淑,孙阳,黄顺善.血糖、血脂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相关性探讨.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41:2715-2716.

9 吴硕.红细胞参数与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的关联性研究.济南:山东大学,2014.

10 杨瑞华,刘学奎.不同体质指数下血细胞比容与血脂异常的关系.中国全科医学,2015,28:1645-1649.

11 程俊.妊高症孕妇检测血脂水平和红细胞压积的价值探讨.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0:1318-1319.

12 石旺.红细胞压积水平与NAFLD风险率的相关性研究.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13 赵浩,刘剑刚,雷燕.血脂异常患者血液流变学可视化检测与血脂、炎症因子的相关性分析.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2014,34:310-319.

14 于康,杜春炜,陶鑫,等.成人体重指数和总体脂肪与血脂异常的相关性.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07,28:343-346.

15 郑东晗.社区人群红细胞压积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中国医科大学,2012.

10.3969/j.issn.1002-7386.2017.03.033 ·论著·

510260 广州市,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健康体检部

R

A

1002-7386(2017)03-0434-03

2016-07-19)

猜你喜欢

肥胖者比容心脑血管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心脑血管篇
冬季谨防心脑血管疾病侵袭
中年肥胖者应常食红豆
红细胞比容与冠心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注意五大误区
红细胞比容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心脑血管疾病用药与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性
肥胖者保持健康的秘密
减肥能改善睡眠
火药比容标准物质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