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重大历史改革”的备考策略
2017-04-01贾玉欣
贾玉欣
全国卷高考题到底“难”在哪里?熟背教材为何不能得高分?平时的“好学生”为何高考“失利”?“功到”为何不能“自然成”?为什么学生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教育部考试中心研究员,命题中心主任刘芃老师的三句话让我们警醒:1.高考是选拔性考试,难是必然的,别对降低难度抱任何幻想!2.打铁尚需自身硬!3.多栽树!来守兔!
仔细揣摩近些年高考题可以发现,高考并没有到处开荒,而是在有些地方不断地深耕细作,一个知识内容或一个知识组块或一个系列专题反复考,甚至年年考。坚持“材料第一,论从史出”的原则,蕴含重要信息的历史材料或文字叙述构成了试卷的主体。同时,对教材涉及的一些重要历史概念,特别是教材一带而过、学生理解不透的重要概念,以及与知识主干有关联的选修内容、初中教材叙述更为完整的内容等,试题往往从理解深度上要求得更加到位。
回到选做题“重大改革回眸”,我们在高三的教学备考中如何做到科学复习、高效备考?
一、全国卷“改革”题有什么特点
通过对2012—2015年全国Ⅰ卷和Ⅱ卷的分析,全国卷“重大歷史改革”部分的选做题有如下特点。
1.全国卷选修命题与教材的关联性越来越小,选修材料简短新颖,材料形式上较多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尤其是现实问题引发社会矛盾,社会矛盾引发改革方案。
2.材料依据越来越强,设问方式趋于灵活,多集中在意义、作用、原因、背景、比较、简评、评析等方面。问题设问上突出背景和作用两大方面。如2013年全国Ⅱ卷45题:(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两税法改革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税法与唐前期的赋役制度相比有哪些积极作用。(9分)2014年全国Ⅱ卷45题:(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的作用。(9分)2015年全国Ⅱ卷45题:(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政府建立养廉银制度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养廉银制度的作用。(7分)
3.高考基本考核目标“获取和解读信息”的导向性越来越明显,“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日益突出,注重让学生从历史材料中感悟改革的不同时代特色。
4.大部分的改革题在改革策略上都呈现出“顺应形势”“因势利导”“方法创新”等特点。
5.分值布局多以“6+9”组合形式为主。
二、应对全国卷——我们需要怎么使用教材
传统教学复习模式下,教师习惯从改革的背景、目的、内容、特征、性质、影响、评价、启示等内容出发,将这些要素细化为一个个考点,再用配套和对应的练习将之巩固。这种方式容易使我们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死抠教材和考点,忽视了对学生史料分析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培养。
在全国卷的模式下,试题取材范围逐渐脱离了教材的限制,从更加广阔的领域,选取密切联系我国和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社会发展的素材,试题的材料来源更加广泛,蕴含重要信息的历史材料或文字叙述构成了试卷的主体。
因此,教师要用活教材。教学内容要有必要的深度,不能拘泥于教材本身的内容。同时,广阔的学科视野也能对科学备考起到非常大的帮助。
三、应对全国卷——我们需要怎么备考
在教学中,学生似乎普遍存在这样的共性问题:1.基础知识掌握薄弱;2.不会利用试题给定的条件和要求审题;3.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较差;4.不会用历史语言表述问题。重视学生的文本阅读,在材料的阅读与解析上下功夫应该是高三历史复习中学生能力培养重点。做好下面这六点对学生提高材料题分数很有帮助。(1)分步——对应题目要求,一段段地看材料;(2)粗读——了解大意;(3)联想——依靠教科书相应内容,联系所反映的历史问题;(4)明向——根据设问明确解析的大方向;(5)细读——抓关键词语或词句;(6)解答——从显到隐地提取有用信息。
此外,只有聆听命题人的声音,探索高考题的规律,寻找教与学的差距,拓展教与学的视野,我们的历史课堂才能更有效率,我们的复习备考才能少做无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