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历史课堂教学之中
2017-04-01周敏��
周敏+��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充分说明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的“民族心”和“民族魂”,一直是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和激励国人奋发图强的思想之源,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翻開中华民族的荣辱史,无数的民族英雄、仁人志士,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却弹奏出同一乐章——爱国主义情感。历史课标也指出,要使学生逐渐了解中国国情,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有关爱国主义的名人名言滋润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心田,塑造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和道德风貌。笔者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进行如下尝试。
一、发掘课程内涵,熏陶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世界文化名人屈原,生活在两千多年前战国末期的楚国。他在流放期间,写下了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离骚》。作品集中表现了他的忧国忧民和对祖国、人民的深厚感情:“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这是屈原炽热的爱国爱民之心的具体体现。
1840年以后,清朝政府腐败无能,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使许多白银流入英国,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同时,鸦片还严重摧残吸食者的体质。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历史这样记载:虎门销烟的壮举,把“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冠以民族英雄写在中国近代史册上。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二、用爱国主义的名人名言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邓小平同志是人民拥戴的领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战略家。但是,他自己却以“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为荣。邓小平是中国人民的好儿子,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伟大的祖国和伟大的人民,体现了他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和热爱。
当然,有关爱国主义的名人名言还有很多,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面对清王朝的腐朽、列强的欺凌,拍案而起,发出了振聋发聩的“振兴中华”的呐喊等。这些名人名言,结合历史课堂教学的知识内容,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素材。
三、 结合历史文化成就,培养学生历史自豪感与使命感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拥有灿烂的历史文化,我国许多成就举世闻名。例如,我国古代的青铜文明、四大发明以及诗词曲赋等,在世界上享誉盛名。所以,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可以把这些历史文化成就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我国悠久的历史文明具有强烈的认同感。这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可以得到有效激发,还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这就需要教师在历史教学实践中,应该有效结合历史教学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历史学科的爱国主义教育。
例如,在学习《灿烂的青铜文明》和《灿烂的宋元文化》的时候,教师可以举出“司母戊鼎”和“三星堆”等有时代特色的青铜器成就,可以把宋元时期的四大发明给学生详细介绍一下。通过一些图片和视频的展示,从而使学生对于各项文明成就更加了解,充分发挥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这样的方式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同时,学生也会更加愿意参与到国家的建设中,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
综上所述,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要想更加有效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就需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情感教育。通过有效的情感教育,可以使学生对于民族文化和发展更加认可,对于让学生从内心产生爱国之情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所以,教师应该注重结合教学的实际内容开展教学,充分发掘教材中可以用来开展爱国主义教学的素材,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找准教学的切入点,有效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爱国主义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