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历史概念学习经验

2017-04-01冯伟辰���オ�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概念学习典故本质

冯伟辰+��+�オ�

高中历史概念学习大致被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历史理论概念的学习,二是对非历史知识脉络的掌握。在掌握历史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由历史现象获知历史本质内涵,进而获知历史学科的知识架构,这是学生发展自身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历史概念的定义与重要性阐释

何谓历史概念,简单来说就是历史现象的本质分析,是人们基于历史现象、事件观察不断总结升华出的结论,也是人们对历史现象、事件与人物间的联系的重新思考。历史概念同时也是较为宽泛的概念,其包括但不限于历史事件的地点、人物、内容、意义、性质。

开展历史概念教学的核心是希望挖掘同学们透过现象看到事件本质的能力,帮助同学们以历史观的视野来看待问题,提高同学们的历史学习能力,并最终形成一套相对完善的历史知识体系。在追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当今社会,对历史概念的学习便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这是历史学科学习的重要板块,另一方面,这也是同学们创新性思维发展、综合能力提升的关键所在。

二、如何开展有效的历史概念学习

1.利用语文知识剖析历史概念。

学科之间本身就具有天然的互通性,在学习历史概念的过程中,同学们也需要广泛调动自身的语言文学知识对历史概念进行剖析,对历史概念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当前,高中历史中的很多历史概念都是专业类术语,其一般由以下几种情况演变而来:(1)古代汉语;(2)外来名词(多出现于近现代,是西化的结果);(3)原名缩写(大多已经失去其原有意思)。在学习过程中,很多同学都对一些历史概念茫然无措,比如“滥觞”一词,其在现代被引申为事件的起源,如果缺少这方面语言文学知识的储备,历史概念的学习自然也很难开展。

2.联系历史典故。

历史典故是过去有价值、有意义历史事件的总结,高中历史中的很多历史学习内容都与历史典故有着一定的关联。在学习过程中,如果能够构建历史典故与历史概念间的联系,利用历史典故还原历史概念情境,同学们往往就能够对历史概念产生更加生动具象的理解。例如,很多同学都不能分辨“左”“右”概念,如果在学习前对一九七一年的制宪会议有一定的了解,这样的问题便能迎刃而解了。在制宪会议上,由于激进革命派与保守立宪派分别位于主持人的左、右两边,因此左派与右派便分别指的是支持派与反对革命派。

3.对历史概念加强区分。

在高中历史学习过程中,受到知识文化水平等多方面的限制,很多同学在遇到相似历史概念时都很容易发生混淆,难以理解。例如,在辛亥革命这一章节的学习中,很多同学由于没有对君主专制制度与封建制度进行区分理解,在学习时就会想当然地认为辛亥革命已经结束了封建制度。封建制度与君主专制制度指向同一个问题,但是封建制度包括但不限于君主专制制度,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但是封建制度并未得到本质上的革除。君主专制制度的推翻以清帝退位为标志,但是封建制度的革除却以新中国土地改革为开端。只有加强对历史概念的区分与理解,同学们才能对历史概念产生系统并正确的理解,推动历史学习的进程。

4.对历史概念进行定义。

对历史概念进行定义简单来说就是从历史内涵的时间、空间、内涵、外延等出发,对其进行高度概括与分析。在这一过程中,注意历史概念内涵与外延的揭示,进而形成对历史概念准确且完善的理解,弥补认知上的漏洞,避开出题者的陷阱。这就需要同学们有着较强的知识概括能力,能够透过历史现象看透历史本质。从整体的思维着眼,要构建歷史事件间的相互联系。

当前高中历史考试对历史概念的考查已经占据了较大的比例,要想在历史高考中获得高分就必须更加重视高中历史概念的学习。历史概念涉及内容众多,在高中历史的学习过程中,同学们要采取灵活有效的学习方法开展学习,一方面要综合利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对历史概念进行剖析,另一方面,也需要对相似历史概念加以区分,进一步总结定义,并利用历史典故提升历史概念的趣味性与学习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概念学习典故本质
户丹丹:趣味引入,小学数学概念学习“有深度”
悬壶济世典故的由来
回归本质
童年的本质
浅谈高中历史概念学习经验
七夕节有什么典故呢
WUU——让“物”回归其使用本质
基于地理概念学习的组件教学设计
那些年,我们写作文用烂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