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教育新生态系统要素运用的策略探析
——以重庆市九龙坡区为例

2017-03-31殷建丽李宗明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35期
关键词:九龙坡区家校区域

殷建丽,李宗明

(1.重庆市九龙坡区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中心,重庆 400050;2.重庆市九龙坡区教师进修学院,重庆 400050)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营造了全国范围内的良好教育生态,助推了科技创新和文化繁荣,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做出了重要贡献。重庆市九龙坡区积极响应国家、市号召,通过“师生阅读”“生本课堂、减负提质”等系列措施,教育改革有了长足进步。但由于历史因素和现实因素的交互影响,加之地处西部地区且具有典型“大城市大农村”的城乡二元结构等特点,九龙坡区仍然存在一些制约教育发展的问题,特别是在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育管理、教育环境等诸多方面还存在问题,如课堂呈现方式相对陈旧、没有因校制宜的特色课程、家校和师生间没有形成互相促进的良性关系、治理机制流于形式缺乏开放性和民主性等教育生态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

1 教育生态学的发展

“教育生态学”是1976年由美国著名教育家劳伦斯·克雷明(Cremin,L.A.)在《公共教育》一书中首次提出,他认为:教育是一个既复杂又统一的系统,系统中的各个因素都辩证的存在,具有一致性和矛盾性。20世纪80~90年代,教育生态学研究代表是莱西和威廉斯合编的《教育、生态学与发展》,它是在时代环境与发展的背景下考察教育,使教育生态学的研究范围横向更宽,纵向更深。

进入21世纪,我国教育生态学研究渐呈兴起之势。各种教育生态学研究问题如课堂生态、课程生态、家校合作、环境生态等问题引起了一批教育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的高度关注。

理论方面如姚庆春,易申君《教育生态学视野下课堂生态问题的探讨》提出可以从多元智能理论、“限制因子定律”等方面去营造和谐课堂。吴玉玲《教育生态学:课程建设的新视角》提出用生态学原理指导课程建设,可以优化课程设置寄课程管理,更加符合社会生态发展规律对人才的。史东芳,李锋《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家校合作机制障碍和保障》探究了利用法律、制度、资源、理念等保障机制确保我国的家校的有效合作。

实践方面如北京丰台方庄以18中为龙头,区域27所教育机构组成的方庄教育集群,打造区域教育“丛林式生态系统”,逐步探索建立“政府主导、学校协同、资源共享、特色衔接、共同发展”的集群机制。北京门头沟等5区实施 “城区与山区学校捆绑式发展”战略,组织区内17所优质校与20所山区校结对,争创3年内优质教育资源广覆盖,构建基础教育优质教育群,成为生态涵养发展区。杭州市春蕾中学实施“好老师、好学子、好家长——新三好”构建和谐生态教育体系,“好教师”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好学子”“好家长”促进家校和谐共融,“新三好”为学校教育生态良性循环提供很好的示范作用。

众多专家学者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究的经验为教育生态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及示范效果。

2 区域教育新生态系统建构

所谓区域教育生态理论,就是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区域结合本区特色,而创造性的运用生态理论,以达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人人发展。这既是一种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教育理念,也是一种符合国内外教育发展趋势的教育实施策略。

重庆市九龙坡区教育近年来一直践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在“关注生活、引领生长、经验改造”的路线指导下,倡导“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合作共建“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为契机,深入推进教育改革,促使区域教育向现代化教育方向发展。

一是针对全区中小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教学方式单一、课业负担过重、教学效益低下等问题,区域整体开展了以“以生为本,减负提质”为主题的课堂教学改革。

二是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九龙坡掀起了新一轮中小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从课堂—课程,即从“怎么教(学)”的问题到“教(学)什么”的问题,以追求更加全面、更有效益、更富活力的育人质量。

三是实施“家长教育行动计划”,培养家庭教育专业队伍,让家长走进课堂,将家校共育纳入课程,通过理论及实践探究深化学校家庭教育。家庭和学校之间相互补正、相互促进,形成家庭学校教育合力,进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因此,本文中区域教育新生态即是指在区域教育原有状态的基础上,通过系列综合改革措施,形成新的家校共育关系、新的课堂呈现状态、新的课程体系建构和新的教育治理机制,且4个教育结构内部良性循环,呈现出结构优、关系良、质量高的具有区域特色的教育新生态。区域教育新生态研究在立足于本区域教育实际情况下,在区域教育发展新生态四大要素共同作用下,即:接力课堂、课程、家校共育3个方面,在学校治理机制的保驾护航下,形成区域课堂、课程互通,家庭、学校互补,高等中学教育、初中教育、小学幼儿教育紧密衔接融合的循环发展式教育新生态系统(见图1)。

图1 区域教育新生态系统机构图

3 区域教育新生态四大基本要素运用策略解析

3.1 课堂新生态——构建区域多元特色课堂教学模式

以课堂为原点构建区域教育新生态,构建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多样化、特色化的学习方式和课堂教学操作模式,完成“生本课堂”向“品质课堂”的策略性转变,最终实现学生“阅读、思考、实践、交流、创造”5种学习力以及教师“自主学习与研究、教学设计与操作、教学评价、课程资源开发、教学创新”5种教学力的提升,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一是课堂教学以生为本,注重教学“五环节”的落实,教师通过实施“设问、组织、参与、引导和评议”课堂5个环节,积极推动、促进和引导学生学习。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和依靠学生,突出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积极倡导小组合作、探究、实践的学习方式。

二是九龙坡区品质课堂的核心内涵集中体现为“专业性、全然性、趣乐性、思辨性、践习性、化成性”6个元素。各中小学探索适合学校自身发展模式的教学模式。

三是课堂教学要积极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关注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关键能力及必备品格的养成。开展了区学科核心素养教师论坛、区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区各科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研究活动等。

3.2 家校共育新生态——探究新机制、新关系、新策略在家校共育中的运用

一是构建新机制。由区教委启动“家长教育行动计划”,由九龙坡区进修学院落实细致的管理,从上至下进行全面推动。从实施方案、措施到配套文件,形成家庭教育良好工作机制。健全家长委员会议事制度,建立校级家长委员会和班级家长委员会,探索家长委员会的组织形式和运行规则。采用“打造队伍、探索课程、聘请专家”的方式对全区家长教育工作进行指导,提供专业的家庭教育咨询服务。

二是构建新策略。通过各学校开展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同学会、亲子活动、家长聊天室等活动,有效地促进家校沟通,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的方式、内容和要求,使家长能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配合学校开展教育,积极给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保持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使学生能更健康地成长。从而使得家校联系更加紧密,同时也提高了家长对科学家庭教育的认识,促进亲子和谐关系的形成。

4 结语

通过对以上策略的探索实施,区域教育快速发展,成效显著,基本形成了区域教育新生态良性循环态势。

5年,九龙坡区中小学生参加全国全市艺术展演活动及比赛获得一等奖350余项,获得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3名;中职学生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获得金牌10枚;区属高中学校重本文化上线人数连续5年实现3位数增长。重庆市教育评估院《2013年重庆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结果报告》显示:九龙坡区在学生学业发展、课堂教学、身心健康、行为习惯、学业负担、兴趣特长等6个方面16项指标中,有6项指标居全市第一,其余各项指标也均居全市前列。

在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九龙坡区教育新生态也逐渐促成了区域教育生态“五个改变”:即学生成长状态的改变、教师工作状态的改变、课堂呈现状态的改变、学校发展状态的改变、家庭教育状态的改变。

[1]谈晓奇.克雷明教育生态学理论述评[D].华东师范大学,2006.

[2]范国睿.教育生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吴鼎福,诸文蔚.教育生态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

猜你喜欢

九龙坡区家校区域
分割区域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前进中的重庆市九龙坡区中医院
九龙坡区“讴歌十九大,畅想九龙坡”诵读会在铁路中学举办
重庆市九龙坡区二氧化氮污染现状及对策
区域发展篇
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
区域
家访是家校联系的"润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