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寻互动之道 滋养灵动之思
——小学数学课堂对话策略的思考与实践

2017-03-31叶仙花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分配律算式乘法

叶仙花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在课堂上的和谐统一主要是依靠师生之间的高质量对话来实现的。师生的对话虽然有很大的即时性、生成性,但其中也有一些必然的规律、必要的策略。以下结合《乘法分配律》的教学片段展开探讨与交流。

一、教学实况

片断一:自主提问,生成素材

(根据主题图提出问题)

题目一:买5件球衣和5条短裤一共要多少元?

题目二:买5个玩具篮球和8个喇叭一共要多少元?

师:怎样解决第一个问题?

生:15×5+20×5。先分别计算5件球衣和5条短裤的价格,再把两部分相加。

生:我是这样算的:(15+20)×5。

师:同学们真厉害,一下子想出了两种方法。那第二个问题怎么解决?

生:这个问题也有两种方法。玩具篮球和喇叭每件都是3元,买了 5+8=13 件,(5+8)×3;或者先算玩具篮球的钱,再加喇叭的钱:3×5+3×8。

整理板书:

(15+20)×5 15×5+20×5

(5+8)×33×5+3×8

片断二:举例归纳,抽象模式

师:观察这两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左边都有小括号,先算两个数的和,再乘另一个数;右边都是先算出两个数的积,再相加。

生:右边相加的两个乘式中都有一个因数是相同的。

生:我觉得左右两个算式的计算结果是一样的。

师:既然左右两个算式的结果是一样的,在数学上我们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等号连接)

师:像这样的两组算式,我们发现左右两边的运算顺序是不一样的,结果却是相等的。这种情况是巧合吗?

师:有没有不相等的例子的呢?

生:没有……

师:那么,这样的例子写不完怎么办?

生:用字母来表示,(a+b)×c=a×c+b×c。

生:这像我们前面刚学的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长+宽)×2=长×2+宽×2。

师:真不错,能把知识融会贯通,并用简洁明了的方式表达出来。像这样的规律,数学家称它为“乘法分配律”。(板书课题)

片断三:质疑变化,拓展思维

生:老师,如果是(a-b)×c会不会等于“a×c-b×c 呢?

生:那不是很简单吗?像刚才一样举例验证。

生:老师,我又有问题:加法和乘法都有交换律和结合律,那加法有分配律吗?除法有没有分配律?

生:乘法分配律中“两个数的和”如果变成“三个数的和”,结果也是一样的吗?

师:加法、除法中会不会有分配律?三个数或四个数的和能用乘法分配律吗?由于时间有限,请每位同学挑选一个问题来求证猜想,并在组内交流。

片断四:联系沟通,体验乐趣

出示:(60+4)×25

生:先算加法,再用64×25。

生:这样计算太刻板,又要列竖式。我有巧妙的算法,用今天的乘法分配律可以直接口算:(60+4)×25=60×25+4×25=1500+100=1600。

生:64×25=8×(8×25)=8×200=1600,也很方便。

生:我知道了,你是用乘法结合律算的。

师:同学们真厉害,能将乘法的运算定律巧妙地应用于计算中,使计算简便。

二、策略反思

1.“聆听”是有效互动之本。

有效互动的一切行为源于“聆听”。所谓“聆听”就是暂且搁置自己的想法,集中精力认真地倾听。这既是一种美德,又是开展互动对话的基础。有了聆听才会有对话双方一次又一次的思维互动。

首先,师生双方都需要养成聆听的心向和习惯。聆听意味着多种感官共同参与,需要用意志去控制自己的注意分配,包括注意时长。其次,学会聆听的方法。在问题讨论的过程中,要学会捕获交流的有效信息;“听”出对话双方思维的相同点、相异点和闪光点;边“听”边琢磨其内在的含义,及时调整理解上的偏差,在头脑中迅速地作出评价和取舍,并积极酝酿个人的观点,组织语言准备交流。

回顾教学“片断一”,师生双方不止用“耳”聆听、更是用“眼”聆听,用“脑”聆听,有意识地捕捉动态生成的资源,大胆发表不同见解——聆听的本质是思维的隐性互动。

2.“交流”应由表及里,求同存异。

“交流”是互动对话的基础平台,说中见异,异中求同。有了交流,才有不同观点的交锋,而正是在这火花四射的交锋中,思维走向深入、灵动。

交流需要有一定的规范。有效互动的交流应以个体的独立思考为基础,要求明确地开展对话;应给予足够的交流时间和对话空间,适当地把握交流的时机;应及时作出评价,对于优秀的见解要给予肯定,对于个性化的观点要善于接纳。在交流过程中学会理解他人的观点、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到思维与情感的和谐互动。

交流要有明确的主题,重在“探索征询”,“探”的是数学问题的生发过程,“询”的是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探中寻理,执理而进。数学课堂上的交流不应仅仅局限在相互之间的观点交换,主要应针对数学知识的交流、数学体验的交流、还有数学信念的交流等等。对于交流双方或多方的抗辩与驳斥,师生要充分关注。关注对话双方思维的相通点、多维点、差异点,还要关注有价值的质疑点等等。课堂教学中为“明理”而展开的交流,才有价值,才会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活力、更有弹性。

如“片断二”,学生在交流中渐渐理清两式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多种思路的碰撞中获得了多个理解算理的通道,最终明晰了算理,成就了一段精彩的课堂对白。

3.把互动引向“创造”。

在有效互动的课堂里,要引导学生大胆质疑,谨慎求证。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求证意识,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探求的意识,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

先看“片断三”,在乘法分配律的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联想,又提出了关于加法、减法、除法等是否存在分配律的猜测,师生就探询猜想的结果展开频频地互动质疑,滋养了理性精神和创新态度。

所有的数学知识应与生活对接、与人共享,即互动对话过程中应包含对新知的情境化、个别化解读,它是课堂有效互动的“消化剂”,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其中包括知识、方法、情感态度等等。

在“片断四”《乘法分配律》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把学会的知识回归到实际问题中求证解读,在解读中体会乘法分配律与其它知识现象之间的关联。学生在实际的计算过程中理解运算定律的价值,将“有形”的知识和“无形”的思想有机融合,思维再次得到提升。

总之,教师在课堂互动对话过程中既能准确地把握数学本原,注意联动设计,又能适时地发现互动的“共鸣点”,放大学生典型的思维方法和思考结果,达到课堂教学互动的最高境界,于素朴中见绮丽,于平淡中出真知。

猜你喜欢

分配律算式乘法
算乘法
运用乘法分配律简算
我们一起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怎么写算式
把加法变成乘法
好玩的算式谜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