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作“生活性”评价的四个维度

2017-03-31蔡静艳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7年1期
关键词:生活性童言日记

蔡静艳

习作,是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反映童年真实生活,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一项学习活动。但实际教学中,教师经常会用以下标准来要求和评价学生的习作:思想是否健康,中心是否明确,事例是否有意义,语言是否规范,结构是否合理,等等。久而久之,以上标准使学生不敢正视自己的真情实感,并逐渐放弃了本该属于自己的语言系统。于是,原本天真烂漫的孩子,却一个个变得想成人之想,说成人之话,表成人之情。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可见,生活是习作的源泉,习作是生活的再现。学生习作是否具有“生活性”,应该成为习作的重要评价标准之一。

课标中还明确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

鉴于以上种种,笔者根据多年的习作教学经验,认为可从“童真·童言·童情·童体”四个维度来对学生的习作进行“生活性”评价。

一、童真——反映学生的真实生活

学生写作文,首先要求一个“真”字,即要求他们写自己的真实生活。然而,在平时的习作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学生的作文是这样写的:一写到“清明节扫墓”,就是“天阴沉沉的”;一写到“春游”,就是“景美人更美”;一写到“中秋佳节”,就是“盼望祖国统一”;一写到“神舟飞船升空”,就是“祖国无比强大”;一写到“二十年后的我”,就是“成为一名科学家”……

处于成人世界的教师不要忘了,在学生的眼中,这个世界里应该有鸟儿追逐的云彩,有随风起舞的花朵,有潜入水底的快乐,有横吹短笛的童趣。在这样的世界,学生可以去同小树聊天,与燕子对话,可以研究妈妈为什么总是那么啰嗦,可以探索刚出生的宝宝为什么皱巴巴的,可以体验爸爸工作的辛苦,可以感受残疾人生活的艰难……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调用他们的感官,用“眼”去观察,用“耳”去倾听,用“手”去实践,用“脑”去思考,用“心”去感受,从而搜集新鲜生动、原汁原味、充满生活气息的素材。

如学生习作《我的烦恼》(片段):

说我是个“马大哈”可一点也不假。在学校里,老师一见我就“头痛”,这是为什么呢?不是因为我脑子笨,而是因为我经常粗心大意,莫名其妙地会在一些“小石子”上绊跟头。每次考试或课堂练习后,我数学试题中要么错计算,要么漏做题;语文的试题中不是错别字,就是多字少字;英语试题要么错英汉互译,要么少了标点,漏了单词……老师们常常气得咬牙切齿:“人家都错的难题你不错,人家闭着眼睛都能做对的题目你偏偏要做错!”正因为如此,我经常会受到老师的“嘉奖”,如多做100道计算题,多默写100个词语……对此,我也只能严嵩做寿——照单全收了,谁叫自己是下了锅的面条——硬不起来呢!

陀思妥耶夫斯基说得好:“人活在树木和水塘之间,活在劳动和精神的自由之中,活在诗歌和艺术的边缘……”因此,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尽自己所能,在习作课堂上鼓励学生品味生活,释放潜能,还原他们生命的真实。

二、童言——尊重学生的语言系统

儿童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掌握人类语言表达系统的一个过程。人类的语言表达系统是一套复杂的系统,只能循序渐进地学习。小学生在语言的学习、运用过程中,逐渐会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语言系统。他们用这套语言系统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也许这套语言系统词汇不够丰富,用词不够规范,表达不够精准,但却独特而富有情趣,生动而有创意。

如二年级学生习作《我真想睡觉》:

今年暑假,我养成了一个好习惯,就是每天都睡午觉。上次返校,朱老师却说:“同学们,马上要开学了,午觉就不要睡了,不然开学上课的时候是要变成瞌睡虫的。”

今天中午,我又想睡午觉了,妈妈说:“不是不睡午觉了吗?还是做一会儿作业吧。”于是,我来到书桌前,开始做作业。可是,做着做着,我觉得眼皮好重啊,连作业本上的字都变模糊了。我不停地打着哈欠,伸着懒腰。我站起来往旁边的沙发上一趴,说:“啊!软软的沙发真舒服呀!能让我睡一会儿吗?”妈妈叫着:“快回来做作业,怎么又睡了?”我不情愿地从沙发上站起来,回头看看沙发,叫起来:“我真想睡觉呀!”

我们要尊重儿童的语言水平,尊重属于儿童自己的语言系统,尊重他们的表达习惯,肯定他们的“童言”,欣赏他们的“童言”,鼓励他们把原汁原味的话语写到作文中去。对他们学习和运用语言中所犯的错误,要持宽容的态度,不要让鲜活生动的“童言”变成呆板的成人话语。这样,学生的习作就能多姿多彩,就会有生命活力。

三、童情———表达学生的真情实感

情感是人们行为表现中最为复杂的精神现象。小学生由于涉世未深,所以他们的内心世界单纯、朴素而率直,他们的情感体验也不够深刻、不够细腻。故而,他们不会像林黛玉似的多愁善感,看到落花而流泪;不会像社会学家一样忧国忧民,看到“小皇帝无能”而忧心忡忡;不会像人民警察一样正义凛然,因为没有制止小偷作案而深深自责。

开放的课堂点燃智慧的火花!——蔡静艳

如一位小学生在描写课外兴趣班的一位英语教师时这样写道:

王老师更“疯狂”的举动还在后面呢。每次上完课,晚上8点,他总是准时在培训班的QQ群里上传当日的成绩。你别以为成绩单上就一项成绩,恰恰相反,一节课下来,什么“冲刺100”“ 完 美 测 试”“非 常了 得 ”“快速听力”……足足有十几个成绩。连当教师的妈妈也看得目瞪口呆,连连惊呼:“天哪,你们王老师可真是太厉害了!莫非他有三头六臂?怎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做这么多的事情?”每天公布的成绩确实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爸爸、妈妈看过后,连忙催我去和“ABC”亲密接触;我自己看过后,也灰溜溜地跑回书房在书海里遨游,以免再次丢人现眼。因为我们都明白:在王老师的班里,一切得用实力来说话。不好好努力的下场只有一个,那就是惨遭淘汰。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真实情感,鼓励学生自然地、真实地表达他们的情感,不粉饰,不做作。教师要有一颗童心,从学生心理出发,引导他们写出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真实看法和想法,写出自己的喜怒哀乐。

四、童体——创新学生的表达形式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的智慧类型不一样,他们的思考方式、学习需要、学习优势、学习风格也不一样,因此每个人具体的学习方式也应该是不同的。所以,教师对学生采用的学习方法不必强求统一,而应该承认并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这表现在习作教学中,就是要鼓励儿童用自己喜闻乐见的表达形式来呈现习作。

1.自编习作集——记录成长足迹

(1)习作集形式要创新。教师观念的创新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我校成立了“凤翔追梦人”出版社,以此来记录学生的成长足迹,并鼓励每一个学生投入到习作的创作中来。

就每个班而言,我们建立了班级出版制。教师指导学生采用“活页作文”的方式写作,即学生使用16开的300字方格稿纸写作。学期结束,组织学生将本学期所有的习作进行汇编,学生自己负责装订,编目录,装封面,适当美化……学生在“写书”“编书”“出书”的过程中体会着一个小作家的快乐与自豪。

就每个年级而言,我们建立了年级评优制。每学期,每个年级都会组织全体学生晒出自己的作文集,让大家进行欣赏与学习,并从中评出“凤翔追梦人”优秀自编作文集,然后举行隆重的表彰仪式。这样的形式,一方面让学生在互相学习中有所收获,另一方面也极大地激发了他们习作的兴趣。

就整个学校而言,我们建立了学校出版制。学校对各年级推荐出来的优秀习作进行再次筛选,从中选出最佳的习作汇集成册予以出版,以此来鼓励更多的学生投身到文学创作中来。

在整个自编作文集的过程中,学生感到自己就是一个编者。有了这样的角色体验后,他们会觉得自己的习作学习是非常有意义的。

(2)习作集内容要创新。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敏锐地发现并抓住一切可以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机会。在自编作文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写作文集的序言。学生可以向教师请教,可以向家长请教,可以向书本请教,可以同学之间互相请教……事实证明,这种形式极大地激发了他们书写的兴趣,他们感觉自己成了小作家,郑重其事地写下了自编习作集的心路历程。

一位学生在自己的第一本作文集中写道:“起跑线,一个多么令人熟悉的名词。它会让你联想到田径场上,运动员们在起跑线摆好姿势,全神贯注,蓄势待发,枪声响起,个个奋起向前,努力向终点冲刺的场景。今天,当我想把自己的第一本作文集命名为《作文起跑线》时,心中还是忍不住有些激动。”

古希腊哲学大师苏格拉底说:“学习是人性的自觉吸收,知识是内心的自然领悟。”也就是说,学习并不是外在于人的,而是人生来具有的潜质。作为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千万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而要积极鼓励、巧妙引导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快乐中学习,并最大限度地释放他们的潜能。

2.利用习作网络平台——促进个性发展

俗话说:“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绝对不会陶醉于班里几个会写作文的学生,而应该想方设法让更多的学生从习作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目前,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正深刻影响着这个世界。作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大胆改革习作教学方式,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学校微信公众号、班级博客等网络平台,鼓励每一位学生将自己的习作上传。学生在网络习作平台上互相学习,也体会着自己的作文“发表”的喜悦。大家在“比”“学”“赶”中形成了良好的习作氛围,激发了写的欲望,调动起改的乐趣,碰撞出评的情趣。

3.班级循环日记——享受成功的快乐

日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面对司空见惯的日记形式,教师要敢于创新,可以另辟蹊径,采用全新的日记方式——循环日记,鼓励学生认真习作。循环日记的具体做法是:将班级中的学生分组并讨论定出组名,组内成员每天轮流写一篇日记,每天交一次,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评价。日记命题是开放式的,可以是故事接龙,也可以就某一话题阐述观点……由于小学生的好胜心强,循环日记这一形式,能够激发他们愿意写、主动写的兴趣,并且可以形成师生间、生生间以及家长与孩子间的亲密互动,真正让学生觉得:原来,习作也可以很快乐。

儿童的世界是多彩的世界。如果我们的作文评价标准能贴近儿童的生活,贴近儿童的心理,能引导儿童用“童言”“童体”来写“童真”,表“童情”,那么,儿童的个性和灵性必将在习作中飞扬。

猜你喜欢

生活性童言日记
童言·童画
童言·童画
基于交往空间的江南传统民居“生活性”保护浅析
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设计“练习”
成长日记
里约日记
成长日记
新课程下小学数学练习设计技巧
竹兄弟